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以太創服

    很多做內容方面的創業者都有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

    但情懷的實現離不開資金,只有能在市場上融到資,創業專案的發展速度和外部要求之間才不會脫節。

    現在都在講泛娛樂,為什麼用“泛”字,娛樂的內容是通用的。現在的人們除了工作,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娛樂上,產生了更多娛樂上的金錢消費,從之前的文學到動漫,到音樂,到電影,到電視劇,包括遊戲,很多的創業公司都在這方面有很多的消費,包括遊戲領域,這兩年非常火爆,經歷了遊戲對於這個行業的洗禮之後,大家對泛娛樂理解會更加深刻。

    現在泛娛樂投資跟之前的遊戲投資非常類似,這個類似不僅體現在投資人邏輯上,整個產業鏈鏈條也非常像,從上游IP到製作方CP,到後面衍生的發行、宣傳和渠道,這兩個行業大概有80%的相似度。經歷了遊戲環節,現在遊戲CP沒什麼人炒,作為內容CP未來價值非常小,所以一定要強調IP對泛娛樂的價值。

    看一下傳統行業,我們可以把整個泛娛樂行業比作房地產,IP可能就是地皮,如果能夠在北京二三環買一塊地皮,房子再爛,房價也不會太低。如果把房價賣到10萬、20萬一平米,需要很強的開發能力,就必須有一個很牛逼的開發商,請很牛的設計師,幫忙做樓盤宣傳規劃、宣發、一條龍服務。

    類比到娛樂行業,就需要一個不錯的製作方,就像之前Dota傳奇,這就相當於他們拿到了非常好的地皮,他們對這個行業有非常深入的瞭解,知道遊戲裡面怎麼做世界觀的設定,怎麼做遊戲策劃,怎麼做宣發、渠道,因此一夜之間就在受眾中火遍了。

    經歷了成熟發展的遊戲行業,投資人也越來越看重IP的價值,他們會看重一個團隊運營IP的能力,這是投運營專案時非常關鍵的點,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證明能力,例如打造多少爆款,這個團隊有多少好的創意,最後打造了很牛逼的微博大V,大家就會相信,你從IP到最初平臺製造,到宣傳,到後面的營銷,一直到變現,都有很不錯的一條龍做下來的能力,大家對你的團隊就會更加信任。

    一、合理運營IP,提高變現能力

    優質的IP以運營為核心,以琅琊榜為例子,單單的一個IP不能成為致勝的法寶,也不能快速地變現,網劇和電影最為強大的吸睛利器就是遊戲。

    對於遊戲來說,很多IP公司、遊戲公司做遊戲的時候就是拿一個很簡單的卡牌遊戲,找一個外包商,利用IP的名氣掃一遍錢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掃到一筆快錢,但是如果想快速發展,遠遠不夠。

    IP領域創作要注重質量,不要以為拿到一個IP後什麼事都不用操作。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具體環節,在幾方面都要做聯動,不僅要拿到IP,而且要想怎麼把這個IP面對的受眾啟用,要想清楚想做的IP產品、內容產品到底是什麼樣。西遊是國內最牛逼的超級IP,他的受眾從5歲到80歲,男女老少都在,但如果做一個創業專案,要把這些人全吃掉嗎?一定不是,面對不同人群做IP延伸,內容策劃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再往後走,吸引了粉絲之後要幹嗎?賺錢,毫無疑問。做內容不是做O2O,有訂單量就夠了,也不是做社交,有使用者就夠了,做內容考驗的是變現能力。未來公司的天花板有多高,完全取決於變現能力有多強。IT創業團隊都在做從低變現能力的產品向高變現能力的產品的轉化,大家剛開始都做文學,但它最後的吸睛能力是未來的IP授權,去做遊戲和電影的延伸。

    變現能力是對於目標受眾時間的佔據能力。一個IP或者一個基於IP的創業產品到底會不會成功,要看它到底能夠佔據使用者多少時間,因為IP的目標受眾是非常精確的,在這種精準的受眾前提條件下,每個IP都有自己很明確的粉絲群體,必須不斷鞏固已有的粉絲,就是核心使用者,基於核心粉絲,未來需要不斷的吸引新的使用者、新的粉絲進來。

    舉例來說,《暴漫》的發展路程就是利用核心粉絲群體,不斷擴大受眾,現在做到了五六個子欄目,吸引電影迷,把受眾擴大,然後做大電影,嘗試電商變現。一切都是為了佔據粉絲大量的碎片時間,同時在粉絲身上榨取更多的價值,最後迴歸到資本家的面目。

    網路劇成為當前備受青睞的創業切入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就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娛樂產品消費上。此外,在移動影片或者網劇領域,行動網路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加之4G普及速度飛快,走到外面到處都有Wifi,智慧機也在普及,還有iPad,現在都從移動端獲取網路資源。移動端的特點是碎片化,在地鐵上就能看完一部劇,之前做網路文學、動漫的創業專案,已經積累了一定養成付費習慣的使用者,做網劇創業試錯成本和潛在收益之間ROI價效比更高,所以這是一個還不錯的切入口。

    網劇具有更豐富的展現形式,就能夠帶來更豐富的變現能力,可能依託於網劇可以做音樂的延展,做動漫的延展,遊戲的延展,甚至可以拍電影,大家都往電影轉向,收穫10億票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總結一下,要想做一個泛娛樂行業的創業,到底應該怎麼樣去做?

    1/ 拼機率

    平臺上有大量潛在IP,如果不知道哪些能夠火,就把雞蛋分在不同的籃子裡。

    2/ 拼資源

    往更源頭上走,比如說動漫,透過自己的資源積累籤一些作家,或者籠絡一堆比較知名的大V在我的平臺上,然後挖掘他們當中有潛力的,傳播一些新的爆款IP,有點像起點文學,現在豆瓣在往這個方向走,籠絡了很多的作家,簡書也算一個,籠絡很多作家,裡面可能出一款爆款IP。

    3/ 拼精品

    4/ 拼資料

    之前紙牌屋之所以火,就是因為針對使用者應用挖掘出了很多需求。從觀眾偏好的資料上得出內容製作的答案。

    5/ 拼使用者

    二、內容產品娛樂化是核心

    參考透過以太平臺完成融資的一些專案,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在內容領域,或者泛娛樂領域,資本市場對於專案認可度還是非常多樣化的。無論是上面說到的各種玩法,還是在做小說,還是做影片,不同的投資人都會關注,這會留給創業者更多的機會和靈活性,發揮整個團隊真正的基因優勢所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娛樂有方法論,但沒有固定的標識,不是必須這麼做,才能成。娛樂很多時候是玩出去的,創業者必須得讓自己的東西好玩,要不然不能吸引使用者,至少得先娛樂大眾,才真正獲得未來想要的成功。

    同樣重要的一點就是事情和團隊基因要非常契合,在整個網路泛娛樂環境下,非常正的東西很難吸引大眾,最近火的東西都是娛樂性的。因此如果未來做大眾化網路創意,在整個主題選取方面還需要有一些選擇性。

    作為創業者要想清楚,我到底想做什麼事兒,整個團隊目前的架構是不是能出來做這些事情,以及在融資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過去媒體人的情懷或者理想人的情結有些時候需要適當放一放,講情懷的同時也要看看投資人是怎麼考慮這個事情的。

    從融資額上看,內容類的公司融資額不是特別高,一方面內容是慢公司,早期沒資料,沒有盈利,估值不可能太高。另一方面,內容會跟之前做遊戲的非常像,如果一家很好的內容公司,會具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其實在一開始就不需要為了融更多的錢而非常頻繁做很多輪次的融資,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有一筆錢保證你的發展速度就好了。

  • 2 # 楚沐風

    關於內容創業,說說幾點感悟,給大家排排雷。

    1.今年內容創業,知識變現是個大風口,各大平臺都在狂拉kol。雖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人的精力有限,最好認清楚自己的特點,挑適合發展的主要平臺。

    2.現在做內容創業,有點像前幾年的寫網路小說,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不但得日更3000字,還得從策劃,到選題,再到推廣,一手抓。每個環節最好都懂一些,都要硬。

    3.寫久了很容易才思枯竭,得經常玩,出去旅行,看書看電影,積累閱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神助。

    4.最好還有個其他工作或者收入渠道,不至於變現壓力太大。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不要因為一點小利益,殺雞取卵。

    5.並不是所有內容創業都適合拉投資,有些類別由於受眾有限,只適合做成小而美,走手藝人路線。

    6.理論上來說,只要有十萬鐵粉,變現就挺值錢了。10萬粉的微信自媒體,一條廣告至少能報價一萬以上。直播屆的網紅就不用說了,禮物刷到飛起。微博紅人轉做電商,流量變現也很值錢,營業額很高。例如美食網紅、時尚網紅,他們做的電商都賣的挺不錯的。如果是知識類網紅,最後的落點很多都是培訓或者出書。

    7.變現相當於是KOL的個人品牌背書,強大的內容輸出,轉換的電商流量,不但精準,而且使用者黏性極高。但流量轉化成實體銷售,很重點的一個環節是品控,做不好這個,就玩不長久。

    8.此行業單身狗比例,明顯高於其他行業。

  • 3 # 職場研究社

    本文以辦公室小野的成功舉例,3個月做到了250萬微博粉絲和200萬facebook粉絲

    它主要做好了五件事:差異化、內容傳播和價值觀、集中資源,不整么蛾子、以“使用者思維”做市場化和國際化、專注產品價值

    1.差異化

    長期的小清新的內容對使用者的心智佔領已經有很長時日了

    但是使用者對內容是有新的想法的,對大品牌有疲憊感

    透過對使用者的觀察,小野團隊發現現在透過紀錄片的形式來進行創造有差異化市場,於是專注於此搞事情

    同時,創業團隊剛開始的時候什麼資源都麼有,就把所有資源集中到一個地方去

    小野團隊也是這樣的,他們在開始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擅長做創意

    所以就去透過創意做各種本身就有傳播性的內容,以創意為切口做內容的差異化

    2.內容傳播和價值觀

    短影片有足夠的傳播性還是不夠的,差異化的內容之外一定要有核心價值觀

    有些而品牌播放量很大,依靠網際網路大肆的傳播,但是如果沒有價值觀的話,後面會走的很難

    小野火了之後很多人會噴你,會問:“做這個有什麼用?”

    但是小野卻又透過各種行為告訴別人我們是有價值觀的:“辦公室不僅僅有kpi,還有詩與遠方”

    價值觀的最大作用是帶量之後的使用者篩選和沉澱

    如果單純從內容傳播來看,現在的很多內容自嗨,如果不能跨行業地進行傳播,那麼是麼有用的,這也是小野開啟率高的原因

    3.集中資源,不整么蛾子

    做好了以上的同時,不要去整些有的沒得,比如說拍攝裝置本身就不是重點

    請關注內容本身,如果把精力放到內容以外,自己收穫的價值也會比較低

    有些人會有一些誤區:“別人的裝置3萬,但是我的才1萬,拍毛?“

    那我問你:“我給你100萬,你能火麼?“

    答曰:“不能。”

    既然不能完成,那麼裝置就不是一個必須的價值

    小野整個拍攝都是用手機完成的

    水軍刷沒刷這個問題很簡單,你去實踐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你實踐了超過現在牛逼的號,那刷自然有效,但是如果沒有,就停止BB

    4.以“使用者思維”做市場化和國際化

    靠情懷真的走不遠,一定要有市場化和商業化的東西

    從“我是大咖你不看?” 態度轉向“我的內容一定要符合使用者的期待去製作”

    國際化的價值同樣很大

    小野系列在facebook中100w粉絲養成200w粉絲只花了1個月,中國的創新氛圍其實是很濃的,國際化的道路會比較順利

    5.專注產品價值

    這不是一個好內容輸給壞內容的時代

    這是一個好產品戰勝壞產品的時代

    以上,內容創業都不容易,但是我一起努力!

  • 4 # 雞窩君

    內容創業,本質上還是創業,只不過透過內容工具來創業,或者說其產品是內容產品、其服務為內容服務。

    靠內容創業,就應該按照創業的一套體系來運作,例如需要弄清楚以下事情:

    1. 使用者:你的使用者是誰?你的使用者的特徵是什麼?你的使用者在哪裡?

    2. 需求:你使用者有怎樣的需求?他們的真實需求是什麼?你使用者的需求市場有多大?

    3. 產品:你提供怎樣的產品或服務?你的產品如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4. 優勢:你的產品跟別人比,有怎樣的差異?你的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使用者為何應該用你的產品而不是別人的產品?

    5. 模式:你的產品給使用者提供了怎樣的價值?他們是否願意為你提供的價值付費?或者其他什麼人,願意為你提供的價值付費?你如何從你提供的價值中獲益?

    6. 增長:如何找到你的使用者?如何向他們傳遞你的價值所在?如何讓他們接受你的價值?如何讓更多的使用者知道你的產品並接受你的產品?

    透過內容來創業,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框架去思考,只不過其中的需求是對內容的需求,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內容方面的產品或服務。

    透過內容創業,你一樣要弄清楚你的內容的讀者是什麼人,你一樣要弄清楚他們什麼需求,針對他們的特徵和需求,提供滿足他們需求的內容產品或服務,而你的產品和服務要和市面上已有的同類型的內容有所差異,並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從而才可能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你就需要推廣你的內容,讓更多人知道你的內容、接受你的內容。

    即使你不去創業,只是想老老實實的做內容,如果還想做的大一點、影響力廣一點,按照創業的方式去思考,也會讓你做內容這件事情更加有效。

    畢竟,不管你主觀上是不是在創業,只要你扔出去東西到市場上,想要從市場上獲取一些利益,你都是在創業,只不過這個創業,有的見到真實利益,有的只是獲取精神上的滿足而已。

    以上,供參考!

  • 5 # 鉛筆道

    內容創業是門檻最低的創業專案之一,因為你不需要店面,也不需要程式設計師,更不需要有一個工廠來製作產品,只要自己能寫能說就可以。但您的問題應該是想要了解如果透過內容創業成功、順利融資與賺取利潤。以這個角度來看,那麼內容創業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要點,作成內容創業:

    1.內容

    2.傳播

    一般要做傳播的時機,都是確定自己的內容有人喜歡,主動分享之後才做。您可以先從收藏率、分享率來分析,哪樣的內容的收藏、分享率比較高,清楚了這方向之後再傳播。另外,第一次釋出的時候,最好一次釋出3篇以上,否則好不容易接觸到您內容的人,沒看到其他東西,很容易又把您給忘了。

    3.商業模式

    16年開始流行知識付費,但我個人不太看好這種模式。如果是線上課堂,那一直以來都有需求,商業模式也被認證,但如果只是在部落格、播客傳遞知識,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方向。因為大多顯性知識(也就是可以用文字、圖片,正確完整傳達知識與技能。學習者可以重現老師教導結果的),於洋、計算機、化學、設計等,大多學校在教的內容都屬於這個領域。但哲學、創業、甚至於商務管理,都不是讀了書、考試成績好,就代表取得該技能的知識。

    目前大多“知識付費”更偏向於“資訊付費”。過去火了一小陣子的“分答”可說是知識付費新模式的領頭羊,但依然是為了資訊付費。因為使用者想知道“自己不知道(但其他人知道”的資訊,這很難被稱為是“知識”,所以商業模式還是廣告、導購、植入、甚至於資訊等形式比較靠譜。

    以上是我的拙見,供您參考。

  • 6 # 踐行美好生活

    內容創業的時代確實已來臨。最近也在研究相關方面,在此跟您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我覺得要做好內容創業可以從兩個方面先入手。

    1、專注於某一領域深耕

    現在在內容創業行業內,基本優秀大號每個都會有自己的專注領域,像羅輯思維專注於讀書推薦,吳曉波頻道深耕財經領域,咪蒙主打情感陪伴。

    所以我覺得要做好內容創業可以先嚐試尋找1-2個適合自己深耕的領域,回顧一下自己感興趣的都有些什麼,然後在這個領域的內容做精做深,自然會吸引到很多同頻的人關注你。

    2、建立新媒體圈子

    好多內容創業者,都是獨自一人在做新媒體,一段時間後很容易出現找不到靈感、思維枯竭、遇到瓶頸期等。

    如果此時能找到一個新媒體圈子,一起來探討上面的困惑,很快就會找到解決方法。典型的例子,經常寫東西的人都有經驗,一個自己悶頭想了半天都突破不了的選題,可能跟別人隨便聊幾句想法就來了。

    同時,小群體為相互之間的近距離交流,互通有無模仿和借鑑提供了方便。

  • 7 # 孫志超說

    可能在多數人看來,做一些自媒體,做出流量來,然後打廣告、賣東西、做社群……總之有商業模式了,就叫創業成功。但在我看來,其實和藝人成名以後接廣告做代言,沒什麼區別。你仔細去看現在所謂的內容創業,無非就是針對不同的幾個細分群體,炮製他們喜歡看的東西,加上熱點引爆和流量分發技巧,用生產媒體來成為引流的來源。

    在內容爆炸的時代,只有精彩的故事才能吸引消費者眼球,產出原創內容已經成為產業最根本的挑戰,掌握原創內容的源頭才是成功的關鍵。如何有效引導創作能量,提供適當的資源與機制,讓這股創作能量成為內容產業的活水,是應該正視的事情。只要是原創內容的創作與發行營銷,未來都將會從過去由創作者與出版商/編輯/經紀人/發行商掌握的單向形態,轉變為以社群分享、社群共創、利益共享的理念,透過社群參與、直接銷售等形式與消費者進行價值交換,從而產生新的服務、新的商業模式。

  • 8 # 姑婆那些事兒

    今年是全職創業第六個年頭,我自己就是內容創業,我來說下吧。

    這樣,我就有品牌和使用者優勢。

    二、服務變現

    這個品牌和使用者優勢,能轉化為客戶,轉化為業務收入。

    三、一和二這條路就通了,然後我幹了第六年了。

    四、未來,一方面繼續作深,做強。把品牌,資源,使用者轉化到其他的領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的玩具怎麼收納方便快捷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