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為犁
-
2 # 荒漠的春天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擁有我願意捨棄生命也要有大義。
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上天還沒有平定天下的意思,如果想平定天下,當今這個世界,除了我還有誰?
這種狂傲舍孟子還能有誰?
3、雖千萬人吾往矣。
縱然面對千萬人(阻止),我也要勇往直前。
不言而喻的自信!
4、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人,如果沒有志向,沒有志氣,就和禽獸一樣了。
這種志向幾人擁有?
5、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抬起頭無愧於天,低下頭無愧於人。
光明磊落的做人!
6、盡信書不如無書。
完全相信書上說的,就成了教條主義了,那還不如沒有書的好。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面對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在的誘惑、壓力、甚至強迫,還能不改初心、堅持正道、堅持自己的主見,這樣才算真正有氣魄的人。
8、順天者成,逆天者亡。
天道昭彰報應不爽,上天不會因為某個人、某件事改變它的規則。
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1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得志的時候要潔身自好愛惜自己,提高自身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施展自己的抱負以天下蒼生為念。
這十句話,足矣概括孟子的自信,表達所有情感!
-
3 # 雨霖鈴40104010
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每次讀到這句話,都感覺自己的心胸又寬廣了一點。我們都知道愛護自己的老人和孩子,那別人家的老人和孩子,難道就沒有人愛護嗎?將心比心,不但在自己家裡要尊老愛幼,對別人家的老人和孩子,也要尊敬愛護。
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這就是我們華人的氣節,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任何外境都動搖不了它,這叫骨氣。
三、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這就如同照鏡子,你對別人發出去的一切心念言行,早晚有一天,都會返回到你自己的身上。你衝別人發脾氣,別人也會翻臉無情;你衝別人微笑,別人就會嘴角上揚,不信你就試試!
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能力有條件,就兼顧天下,為天下蒼生謀利益;能力不足或者機緣不到,就先把自己修為好,把一家老小照顧好。
五、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五種關係,是大自然的規則,不是誰發明的,是本來就存在的。你順應規則,就一生幸福,違逆規則,就會招災惹禍。
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什麼是得道、失道?做人做事順應道德良心,就是得道;違背道德良心,就是失道,失道就會失去人心,最後眾叛親離。
七、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我們大家經常互祝“萬事順利、吉祥如意”,其實真的太順利了,什麼都很如意了,未必就是什麼好事。就像溫室裡培養的花朵,經不起一點外面的風吹雨打,稍微遇到一定挫折,就徹底完了。
八、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這句話末學是這樣理解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要想做成什麼事,必須先明白什麼不可以做。比如學佛修行,要想有所成就,先要持戒,知道什麼不可以做了,並且都做到了,其實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如果不持戒,只研究經典,只學習佛教知識,學一輩子也沒有什麼用處,還是門外漢,因為沒有根。
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這句話真正懂了,就算開悟了。凡夫遇到問題,總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從外部環境找客觀原因,不知道原因其實就在自己這裡。
十、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簡單說就是一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管別人是侮辱你,還是傷害你,肯定是你自身出問題了,應該好好反省,不要怨天尤人。
-
4 # 妮子說養生
儒家思想孔孟並列,但是二人性情卻大不同。
個人推想孟子因為成長的因素,三歲父親就不在身邊,由孟母教之。因缺乏父愛,加上“孟母三遷”。造就了孟子一襟英氣、剛強、孤傲、倔犟、小暴躁的性格特點。
①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這種過分自信甚至自大,從深層次來看其實內在是有自卑感的。
②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周文王在孟子心裡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不屑一顧,霸氣十足。
-
5 # 莆田市文明機動特遣隊
孟子的八大“狂言”,看看什麼叫自信
孟子言必稱堯舜,儒家言必稱孔孟。而孔子的性格溫柔敦厚,孟子的性格卻有些剛硬。看他那一臉“橫肉”的畫像,就曉得此人絕對“不好惹”。時人就有說他太好辯了,孟子卻反駁道:“吾豈好辯哉!吾不得已也。”
也許正是因為戰國時代,社會愈加混亂,所謂“世衰道微,邪說誣民”。孟子以儒家正統自居,見聖學之不興,心裡甚是著急,難免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用今天的話講,孟子可能算是“憤青”的鼻祖。與一般“憤青”最關鍵的區別是,孟子“噴人”不會傷害到自己,因為其確實修養深厚。頗有“罵而沒罵”的禪者風範,以至被後人尊奉為“聖人”。
前面寫了一篇《孟子的核心言論,大概都在這了》,主要收集了孟子為後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此篇文章特別為大家整理八句孟子的“狂言”,最能說明孟子雄強剛毅的性格。
甚至你都很難想象這是“聖人”說的話。孟子曾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伯夷“聖之清者”,伊尹“聖之任者”,孔子“聖之時者”,也許孟子算是“聖之剛者”吧。
不卑不亢型
原文: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
當代話:他有錢是他的事,我有仁;他當大官是他的事,我有義;我有啥不知足的?
不輸於人型
原文:湯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當代話:商湯對於伊尹,桓公對於管仲,都不敢隨便使喚。連管仲這種人都不能隨便使喚,何況我還不屑於做管仲呢?
不屑一顧型
原文: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當代話:遊說那些當官的,應該藐視他們,別看他們好像很高大上的樣子。
不可一世型
原文: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當代話:老天只是沒想要平治天下,若有這個想法,當今世上,除了我能擔此大任,還能有誰?
底氣十足型
原文: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當代話:聖人就算從墳墓裡爬出來,也得贊同我說的話。
自是非他型
原文: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當代話:楊朱只想著自己,是不把君王放在眼裡;墨翟講愛無差等,是不把父親放在眼裡;眼裡無父無君,那是禽獸!
當面對質型
原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當代話:帶領天下人禍害仁義的,肯定是你的言論吧!
拐彎抹角型
原文: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當代話:假設有人以粗暴蠻橫的態度對待我,我首先會反省自己。我一定還有不厚道的地方,要不這傢伙為什麼會衝著我來?反省後確實沒毛病,那人還是一副潑婦樣。我會再次反省,一定是我還不夠盡心竭力。經過這次反省後,確實問心無愧,那人依舊瞪著個大眼睛,那就只有一種原因:“他不過是個狂妄之人罷了!這種人跟禽獸有什麼區別呢?對於禽獸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
6 # 金道論國學
孟子言必稱堯舜,儒家言必稱孔孟。而孔子的性格溫柔敦厚,孟子的性格卻有些剛硬。看他那一臉“橫肉”的畫像,就曉得此人絕對“不好惹”。時人就有說他太好辯了,孟子卻反駁道:“吾豈好辯哉!吾不得已也。”
也許正是因為戰國時代,社會愈加混亂,所謂“世衰道微,邪說誣民”。孟子以儒家正統自居,見聖學之不興,心裡甚是著急,難免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用今天的話講,孟子可能算是“憤青”的鼻祖。與一般“憤青”最關鍵的區別是,孟子“噴人”不會傷害到自己,因為其確實修養深厚。頗有“罵而沒罵”的禪者風範,以至被後人尊奉為“聖人”。
前面寫了一篇《孟子的核心言論,大概都在這了》,主要收集了孟子為後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此篇文章特別為大家整理八句孟子的“狂言”,最能說明孟子雄強剛毅的性格。
甚至你都很難想象這是“聖人”說的話。孟子曾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伯夷“聖之清者”,伊尹“聖之任者”,孔子“聖之時者”,也許孟子算是“聖之剛者”吧。
不卑不亢型
原文: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
當代話:他有錢是他的事,我有仁;他當大官是他的事,我有義;我有啥不知足的?
不輸於人型
原文:湯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當代話:商湯對於伊尹,桓公對於管仲,都不敢隨便使喚。連管仲這種人都不能隨便使喚,何況我還不屑於做管仲呢?
不屑一顧型
原文: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當代話:遊說那些當官的,應該藐視他們,別看他們好像很高大上的樣子。
不可一世型
原文: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當代話:老天只是沒想要平治天下,若有這個想法,當今世上,除了我能擔此大任,還能有誰?
底氣十足型
原文: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當代話:聖人就算從墳墓裡爬出來,也得贊同我說的話。
自是非他型
原文: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當代話:楊朱只想著自己,是不把君王放在眼裡;墨翟講愛無差等,是不把父親放在眼裡;眼裡無父無君,那是禽獸!
當面對質型
原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當代話:帶領天下人禍害仁義的,肯定是你的言論吧!
拐彎抹角型
原文: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當代話:假設有人以粗暴蠻橫的態度對待我,我首先會反省自己。我一定還有不厚道的地方,要不這傢伙為什麼會衝著我來?反省後確實沒毛病,那人還是一副潑婦樣。我會再次反省,一定是我還不夠盡心竭力。經過這次反省後,確實問心無愧,那人依舊瞪著個大眼睛,那就只有一種原因:“他不過是個狂妄之人罷了!這種人跟禽獸有什麼區別呢?對於禽獸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
7 # 東方國學
孟子被稱作亞聖,生前周遊於列國遊說國君施行其仁政學說,伴君如伴虎,要是沒有那一身浩然之氣,這種事真的非常人所為,他不畏權貴,不迷權威,與人論辯不留情面,認為自己就是接續孔子學說的傳統,這並不是大話,他真正的做到了,來看看這位牛人曾經講過的狂言吧。
他自足於其仁義,曰: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意思就是他有錢是他的事,我有仁;他當大官是他的事,我有義;我有啥不知足的?在遊說君王的時候,並不覺得他們高高在上,反而認為應該藐視他們,這是何等的膽量和氣魄啊。“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他直言看不上管仲,曰:湯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意思是商湯對於伊尹,桓公對於管仲,都不敢隨便使喚。連管仲這種人都不能隨便使喚,何況我還不屑於做管仲呢?
認為平治天下的任務只有他可以完成,說: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老天只是沒想要平治天下,若有這個想法,當今世上,除了我能擔此大任,還能有誰?
跟別人辯論時,直接罵人。他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意思是楊朱只想著自己,是不把君王放在眼裡;墨翟講愛無差等,是不把父親放在眼裡;眼裡無父無君,那是禽獸!
回覆列表
江湖傳聞,孔子性柔,孟子剛強。孟子不單自信,而且還頗具大丈夫氣概,英雄豪傑風範。
我們不妨看看他都說了哪些“狂言”:
一、何為大丈夫?
孟子是這麼曰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意思是說: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大丈夫。
二、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憂愁?
孟子又曰了:“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意思就是說要把天下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把天下人的痛苦作為自己的憂慮。想必宋朝的范仲淹先生在《岳陽樓記》中那傳誦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從孟子這句話而生髮出來的。
三、什麼令我討厭?還有比這更令我厭惡的嗎?
於是孟子接著曰:“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意思是說:死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是世上還有比死更令人厭惡的,因此,有些禍患我是在所不避的。看看,他說避都沒必要避。這句話充分表達了我們的孟子先賢甘於為了道義而勇於赴死的決心,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可見交朋友交到孟子這樣義氣的人還是不錯的。
他還有句不怕死的話:“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意思是說:為了堅持正義,有志之士不怕棄屍溝壑,勇敢之士不怕掉腦袋。這句話,同樣曾激勵了中國曆代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堅持正義、追求真理而奮不顧身。
四、我不喜歡錢
在面對功名利祿時,孟子居然還曰:“我四十不動心。”意思就是說,功名利祿與我如糞土,簡單點就是:我不喜歡錢。人家孟子說他四十歲以上對功名就不太動心了。因為古代人四十歲已經是高壽了,而我們現代人要是四十歲說不喜歡錢,尤其是沒錢還這麼說,會被人笑掉大牙的。
開玩笑歸開玩笑,話說孟子終其一生,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曾他多次遊說魏惠王、齊宣王,雖然一次次碰壁,但他始終不渝地堅持“推銷”自己的理想。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去做官,絕對不是為了求點富貴,因此他謝絕了齊王給他的俸祿;在齊王不能任用他的情況下,他不收齊王的贈金。即使貧困也沒能消磨掉他堅忍不拔的意志。
孟子先賢這種為理想而奮鬥的堅忍不拔的精神,真乃我輩有志之士學習之楷模。
最後,在下認為孟子還有一句最霸氣的話可以做個全文總結: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