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皓月千山

    如果我們認為項羽實行分封制和劉邦實行帝制是個人的選擇,這是不對的,或者說是不準確的。秦滅六國可以說正是反映了統一的這一趨勢。

    要形成一個統一帝國,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的,在當時的華夏文明圈內,如果當文字和度量衡都統一之後,客觀上就完成了統一的技術準備。差不多人類社會的每個族群,有了文字和交通網路之後,都會在文明圈內建立成統一的帝國。

    因為要有成熟的文字和交通網路,才有可能把統治中心的政令傳遞到帝國的每一個地方,同時也能對遙遠的地區進行徵稅,沒有這種技術條件,帝國是建立不起來的。

    除了技術條件,一個龐大的帝國還需要一樣東西才能穩定,那就是意識形態,秦帝國二世而亡,很大原因也在於意識形態的沒有形成。正因為如此,秦朝在歷史上一直名場不好,秦始皇也被後人視為桀紂一類的暴君。

    經過春秋戰國的動盪,正類似於孔子說的“禮崩樂壞”的時代,西周的分封制已經不適宜當時的社會形態,這也是周天子不斷式微的原因。當時各諸侯國之間要稱霸或者統一天下,全憑的是拳頭大和刀弓硬,項羽在戰勝強秦之後,確實也仿效西周初年的舊例進了分封,劉邦本身就是他分封的十九個諸侯王之一,而他的失敗已經可以說明分封制的失敗。

    其實,在漢朝建立的初期,劉邦也像項羽一樣實行分封制的,他手下的張耳,英布、張良、韓信等都被封了王的,只不過後來劉邦又一一把他們誅滅,才真正地終結了華夏文明圈內的多國體制,從此統一的帝國就成為我們民族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的基本的國家形態。

    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儒學獲得了一種類似於國教的地位,保證了大一統帝國的穩定。就算髮生了分裂,人們也把這種狀態當成是不正常的。要在有文字和道路系統的情況下維持過去的封建體制,在華夏文明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以維持的,因為要維持這種體制,必須消除權力的中心化,這種情況只有在西歐和印度這兩大文明版塊中,宗教對世俗權力的強大制衡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形成,在儒家附庸於世俗政權的情況下,大一統的帝國成為秦以後的國家模式是必然的。

    所以,就算項羽戰爭勝了劉邦,但是,在分封體制下,項羽的權威會被不斷地削弱,最終他要麼被另一位諸侯王擊敗,要麼自己破壞這個多國體制,由自己來實行統一,反正這個分封體制是不會長久存在的。

  • 2 # 南朝居士

    很多人嘲笑項羽蠢,滅秦之後居然想著分封天下,稱帝多好啊?還有人說,項羽不想分封,只想恢復戰國格局。

    這就像你跟幾個朋友合夥做生意,一人出50萬,生意做成功了,你做大股東,其他人小股東。

    這時候有個聰明人出來說,你傻啊,搞這麼多股東分你的權幹嘛?應該奪了他們的權,你做老闆,其他人打工啊。

    你一定會像看制杖一樣看著他吧?

    同樣的,項羽當初不得不分封天下,就是因為其他諸侯王本身就是股東,項羽帶的是40萬諸侯聯軍,劉邦是十萬獨立軍隊。

    而後來劉邦分封諸侯王,也是因為劉邦帶的是70萬諸侯聯軍,項羽的是自己的楚軍,他敢不分封?

    如果項羽打敗了諸侯聯軍,那他必然會稱帝統一天下。

    如果是項羽帶領的諸侯聯軍打敗的劉邦,那他也不得不再次分封。

    分封之後就是項羽佔關中秦國故地,諸侯們分關在,實行郡國並行制,然後各個擊破,再次統一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男人都很崇拜原生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