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韶華傾夢
-
2 # 京華新媒體
董卓抵達洛陽時,何進已被宦官殺死,少帝和陳留王被宦官等劫持,京城一片混亂。董卓保護著少帝和陳留王回到洛陽。
董卓用武力鎮壓異己,廢少帝,立陳留王為帝,是為漢獻帝。一時間董卓大權在握,橫霸京城。
董卓之所以能橫霸京城,跟他手下猛將能人多有很大關係。
猛將:呂布、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華雄等。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原為丁原義子,被董卓收買。呂布殺死丁原,認董卓為義父。
呂布勇猛過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呂布斬殺數將,皆不能抵。
呂布數合殺敗公孫瓚,張飛和關羽搭救公孫瓚,與呂布堪堪打成平手,劉備上去助戰,三英戰呂布,才把呂布打敗。
呂布聽從王允之計,斬殺董卓。算是為國立了一功。
然而呂布猛則猛亦,缺乏智謀,雖有陳宮與之為謀,呂布時聽時不聽,又做事猶豫不決,胡亂相信他人之言,最後下邳城被擒,曹操和劉備合謀殺了呂布。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這四個人同為董卓手下猛將。董卓被殺,他們四人召集西涼兵馬,殺向長安,打敗呂布,控制朝廷。
馬騰和韓遂討伐李傕郭汜等人,被打敗。樊稠追趕韓遂時,被韓遂勸退。李傕疑心樊稠叛變,酒席宴上用計誘殺了樊稠。張濟被嚇跑。
李傕、郭汜內訌,爭鬥不止。曹操勤王洛陽,殺退了李傕、郭汜。後二人相繼死亡。
華雄華雄是董卓手下猛將。曾斬殺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孫堅的部將祖茂,袁術手下大將俞涉,還有韓馥手下上將潘鳳!
關羽溫酒斬華雄!華雄一命嗚呼。
謀士能人:李儒、賈詡。
李儒是董卓女婿,第一謀士。李儒謀略過人,如果董卓全部聽從,不至於有後面的失敗。
1、建議董卓奉詔進京。
在接到何進宣董卓進京的密詔後,李儒建議董卓立刻進兵洛陽。兵至潼關時,李儒又給董卓出主意,讓董卓給皇帝上表,這樣出兵到洛陽就名正言順,大事可圖!董卓在潼關駐留,伺機而動。
2、進京護駕。出謀收呂布和何進兵馬。
何進被宦官所殺,京城大亂。李儒出謀讓董卓趕緊進京護駕,並派李肅去誘降了呂布。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並認董卓為義父。李儒又出謀收編了何進等人的兵馬。董卓實力大增,逐漸掌握了京城局勢。
3、廢幼帝,立劉協為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大權在握。
李儒建議董卓廢除闇弱的幼帝,把遇事不慌、舉止有章法的劉協立為新帝,以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袁紹等明確反對的人,要麼被殺、被收或者被驅逐。董卓掌握了京城的局面,大權在握。這比荀彧建議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要早的多。
4、勸誡董卓招賢納士,廣攬天下英才。
其中就有名士蔡邕入朝做官。董卓重用蔡邕。後董卓死,蔡邕還哭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蔡邕被王允殺害。
當時董卓控制著朝廷,手下猛將很多,謀士也好幾個,實力不可謂不強。
5、遷都長安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來勢洶洶。李儒就提出放棄洛陽,遷都長安。一來可以讓各路諸侯無功而返。二來長安離董卓的根據地很近,便於防守。三是洛陽頹廢,長安可以復興。
董卓驅趕洛陽民眾數百萬人遷移到長安。不失為一條好計策。
果然不出李儒所料,十八路諸侯打到洛陽就不思進取,一鬨而散。
6、滎陽安排伏兵,大敗曹操。
曹操看到袁紹等不思進取,就親自率領部下來追殺董卓。結果在滎陽被李儒派出的伏兵殺的大敗而回。
以上計策董卓均採納,董卓一路平安無事。
7、李儒建議把貂蟬送給呂布,收其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董卓貪色不從,被殺身亡。
王允用貂蟬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李儒看到董卓和呂布為了一個女人而相互傷害,就勸說董卓不能因為一個女人而失了呂布之心。應該把貂蟬賞給呂布,收買呂布之心,呂布會更加感恩戴德,為董卓效死命。可惜董卓被貂蟬迷惑,貪戀美色,沒有采納李儒建議。
李儒出門仰天長嘆:“我們都會死在這個女人手裡的!”
果不其然,王允利用呂布和董卓的這個矛盾,再加上高官厚祿的利誘,呂布殺了董卓。臥病在家的李儒也被殺。
李儒的謀略不可謂不高明,前六計董卓依計而行,萬事無憂。
李儒的最後一個建議沒有被董卓採納,董卓和李儒被殺,身敗名裂。這和陳宮輔佐呂布,田豐、沮授輔佐袁紹一樣,謀士們都是妙計,可惜主人不行,再好的謀士也成了廢物。最後還都死於非命。
賈詡賈詡投降曹操後,良謀盡出,堪比西漢張良和陳平!
早期在董卓手下,因為有李儒出謀劃策,似乎他沒怎麼出名。估計李儒某些計策,也是跟他商量而定。
董卓、李儒死後,賈詡嶄露頭角。
先是建議李傕郭汜等人收拾西涼董卓舊部,殺回長安。
接著給李傕、郭汜出謀,前後夾擊呂布,讓呂布疲於奔命,又密令張濟和樊稠偷取長安。呂布大敗,李傕、郭汜等控制長安。
馬騰和韓遂攻打長安,李傕、郭汜等人還是採用賈詡計謀,堅守不出。馬騰、韓遂糧草不濟,兵退西涼。
李傕懷疑樊稠暗通韓遂,遂用賈詡之計,宴請張濟和樊稠。酒席宴上,斬殺了樊稠。
賈詡還勸李傕、郭汜安撫百姓,接納賢良,當時的朝廷居然還有了一絲生機。
曹操奉旨洛陽救駕,賈詡勸李傕、郭汜等人投降曹操被拒後,賈詡離開。沒有了賈詡這個高參的出謀劃策,李傕、郭汜被曹操打的如喪家之犬,最後相繼而亡。李傕、郭汜如果聽了賈詡的話,投降了曹操,這兩個人大有前途。
賈詡後來跟著張濟來到南陽宛城一帶,張濟被劉表殺害。賈詡又跟了張濟的侄子張繡,最後力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有了用武之地,賈詡更是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大平臺。
賈詡一生,良謀妙計不斷,算無遺漏,曹操也受益匪淺。賈詡善終。
東漢末年,無論是董卓,還是呂布,亦或袁紹等人,手下均是猛將眾多,謀士也不少,可惜當家人董卓、呂布還有袁紹都是鼠目寸光之人,最後不用良謀,一味自持其勇,剛愎自用,大好的局面也隨之付之東流!好可惜。以上分析均來自《三國演義》。歡迎朋友們討論、交流。
-
3 # 史海鉤沉者小王
要說手下能人猛將,董卓手下拿出手或者以能力出名的比較少,集團內基本分為親族和非親族兩大類。
親族類要說親族的只有三人,一人是董旻,一人是董璜,另一人是牛輔。
董旻,這是董卓的弟弟,董卓家裡排行老二,除了大哥董擢早年死亡外,就他這個弟弟和他比較親近。並且董卓還沒入洛陽時,董旻就擔任了奉車都尉一職,屬於宮廷宿衛的身份。
所以,當時何進被殺,袁紹誅殺宦官,宮廷內亂成一鍋粥時,董旻同何進的舊部吳匡合力擊敗了何苗的部隊,並斬殺何苗。董卓趁著救駕一事入了洛陽,而不是董旻同董卓一同自西涼而來。
後來,董旻官拜左將軍,同董卓的前將軍並列,而集團內其他將領最多隻是中郎將和校尉,地位自然第一。
董璜,董卓的大侄子,大哥董擢的兒子,董卓得勢後,被封侍中、中軍校尉,為西園八校尉中僅此上軍校尉的官,小王推測這是董卓用來掌控禁軍安插的重要角色。也沒什麼突出戰績。
牛輔,這是董卓的女婿,任中郎將。這應該是董卓手下那麼多中郎將中地位最高的,除了弟弟外,牛輔最得信任。
要說戰績,還不如上面的董旻,董旻好歹配合擊敗了何苗部隊,幫助董卓後來掌控何進舊部、何苗人馬,這個牛輔早前對陣討伐郭太的十萬白波軍,竟然失敗而歸。
董卓退守長安時,牛輔是一方統帥的身份屯軍駐守安邑,安邑和華陰、澠池一樣,都是長安的外圍屏障,所以這裡除了牛輔外,另外兩地的統軍將領段煨、董越也是心腹將領。
不過這個人能力不行,董卓被殺,董越沒投降來找他,反而被殺,要說牛輔自己統軍幹架也還能想通,比如不希望有人掣肘,但是打敗李肅後帶著親信跑了,部隊都不要了。
所以親族裡,沒什麼特別突出的牛人。
非親族這就比較多了,與牛輔中郎將一級別的有段煨、董越、胡軫、楊定、徐榮、呂布。
段煨,能統軍一方,自然是董卓比較信任的人,從記載看,治軍有幾把刷子,不管是早期在華陰屯軍的興修農事、不掠百姓,還是後來的攻伐李傕,也都遊刃有餘。
董越,記載較少,除了駐守澠池外,就是投靠牛輔時,牛輔不信,找人算卦,然後下手殺了他。他和董卓的關係,應該算不上親族,姓董說不定只是同鄉。
胡軫,孫堅斬殺的華雄,就是胡軫奉命出征時帶的部下。當時董卓讓他統軍,呂布當時還只是騎都尉,跟隨出征,華雄應該胡軫手下眾多步騎校督。而且為人急躁,呂布也不聽他掌控,才導致對戰孫堅失敗。
楊定,這人是與胡軫齊名,都被尊稱為“涼州大人”,這裡的“大人”,韓遂也有,主要是指地方豪強,也就是說胡楊兩人在原先涼州一帶比較有影響力,要不王允也不會派胡軫和楊定前往勸說反叛的李傕。要說戰績,兩人在董卓手下並沒有突出戰績,但從早年董卓討伐先零羌、平定叛軍的戰績看,這兩人應該是這一時間段成長起來的,靠著一些戰功和地方勢力積累到了中郎將的位置。
徐榮,要說戰績屬他最突出,關東聯軍遲滯不前、曹操追擊董卓時,徐榮帶著大軍打敗了曹操,要不是曹洪把馬讓給曹操、徐榮沒有追擊,估計曹操就要躺在滎陽汴水了。後來又擊破了孫堅,不過孫堅突圍跑了,也就有了上面說的董卓讓胡軫出征孫堅,因為當時孫堅收攏散兵屯軍在陽人,在董卓看來問題不大。
呂布都熟悉,武力毋庸置疑,就不再細說。說完了中郎將,再就是校尉一級。
華雄,前面提到是胡軫部下,不過記載沒多少,不像《演義》那般威猛。
李傕、郭汜,這兩人屬於校尉級中比較突出的,都是牛輔手下。在牛輔死後,聽從賈詡的計策,反攻長安,張濟加入,就是那個妻子讓曹操垂涎的人,這三人還曾經一起領兵打敗過朱儁。
在反攻長安過程中,又有樊稠、李蒙、王方加入,後面除了樊稠勇猛出名,李蒙曾和徐榮一起擊敗孫堅外,其他記載較少。
另外還有個賈詡,這個是牛人,但董卓入洛陽時,賈詡還是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就是小平津關的守將。當然還有個張遼,這個可是何進的直屬部下,何進敗亡後歸到董卓麾下,不在董卓原有的隊伍內,小王猜測時間太短了,加上可能一直以獨立的身份歸順,所以董卓顧忌沒什麼發揮空間。
所以這批非親族將領中,如果武力來講,呂布無人能及;以智謀來講,賈詡當屬第一,只不過在董卓手下,相對其他一些核心將領來說地位不高,作用發揮較少。要是統兵打仗,徐榮應是第一,再往下段煨、李傕、郭汜、算比較出眾。
回覆列表
董卓,少有俠名,作戰勇猛且又極有謀略,在接到大將軍何進的命令後,率領西涼軍入京。此時,恰逢何進被宦官所殺,漢少帝和劉協在部分宦官的幫助下逃離皇宮。在北邙山附近時,被董卓一行人所遇。隨後,在董卓的“護送”下回到京師。自此之後,董卓開始霍亂京師,為一時之梟雄。
那麼,在董卓專權期間,他帳下又有多少能人猛將呢?
武將方面:呂布、華雄、徐榮、李傕、郭汜、張遼、張濟第一位,呂布。呂布原屬幷州牧丁原,而後,在董卓的挑唆下殺掉丁原,並認董卓為義父,為董卓帳下中郎將,都亭侯,有很高的威望。
在關東軍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呂布隨軍參戰。他不僅武藝高強,最為緊要的是手上有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幷州軍。
第二位,華雄。在董卓專權時期,華雄為董卓帳下都督。關東軍閥討伐董卓時,華雄亦隨軍出戰。在孫堅於陽人一帶反擊戰中,華雄被孫堅所殺。
但在演義中,關東軍閥被演繹為十八路諸侯討董,華雄為汜水關的鎮守大將。汜水關一戰中,不僅斬殺了鮑忠、俞涉,以及潘鳳,還大敗孫堅軍,斬殺孫堅帳下的祖茂,最後被關羽所敗,有了“溫酒斬華雄”一事。
第三位,徐榮。他是董卓帳下被低估的一位將軍,為董卓帳下中郎將。在東漢末年,徐榮可謂是早期最為出色的統帥之一。在汴水之戰,徐榮擊敗曹操的追軍;在梁冬之戰,徐榮擊敗了孫堅的軍隊。
曹操當時麾下有夏侯惇、夏侯淵,以及曹洪等人,而且曹操的軍事謀略也不俗。但是,在追擊董卓的時候還是被徐榮的軍隊所敗。至於孫堅,在關東軍閥中,孫堅為江東猛虎,作戰勇猛,而且斬殺了華雄,其本身就不凡。但是,面對徐榮的時候,孫堅這位猛虎還是被徐榮所敗。但可惜的是,在新豐之戰中,徐榮為亂軍所殺。
第四位,李傕。其性格勇猛詭譎,善於用兵,有辯才。在當時的統帥中,侍中劉艾認為李傕的用兵還在孫堅之上。
在陽人之戰後,李傕奉命到中牟和朱儁決戰。朱儁為東漢名將,頗負盛名,但是和李傕一戰中,朱儁被李傕所敗。
第五位,郭汜。其出生馬賊,後投靠董卓,在兵法上有較深的造詣,和李傕並列。在和朱儁的交戰中,郭汜和李傕為統帥,大破朱儁,而後劫掠於陳留和潁川一帶。在董卓被殺之後,郭汜和李傕反攻長安,挾持漢獻帝,霍亂京師,官至車騎將軍。
第六位,張遼。其原為丁原帳下,後被丁原派去京師,接受何進的管轄。在何進被殺,董卓專權之後,張遼所屬的何進部屬被董卓收編。但在董卓帳下的時候,張遼被封為北地太守,不受重用。在董卓被殺之後,以兵屬呂布。
第七位,張濟。張濟雖為董卓部將,但是和李催郭汜等人相比,張濟並不受重用,他曾和李催郭汜等人一起進攻朱儁。在董卓被殺之後,張濟夥同李催郭汜二人一起反攻長安,而後遭到排擠,屯駐弘農。在公元196年時,張濟帶兵劫掠,被流矢所中,不久身亡。與張濟相比,他的侄子張繡的名聲更大一些。
謀臣方面:李儒、賈詡在謀臣方面,董卓帳下此類人才很匱乏,主要有李儒和賈詡二人。但是,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僅有李儒一人。
第一位,李儒。在董卓入京之後,為弘農王郎中令。董卓專權之後,奉董卓之命,毒防毒殺漢少帝劉辯和何太后等人。在董卓死後,李傕和郭汜反攻和長安,曾向漢獻帝推薦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後不知所蹤。
第二位,賈詡。初為武威郡守張奐軍司馬,而後為董卓部將。在董卓專權時,賈詡為討虜校尉。但不久,賈詡便成為董卓女婿牛輔軍中的輔軍。董卓被殺之後,賈詡向李傕和郭汜等人獻計,反攻長安便出自於賈詡之手。在李郭二人兵敗之後,賈詡成為張繡的謀士,隨張繡守宛城。
董卓是東漢末年勢力最大的諸侯,手上擁有西涼軍和幷州軍等兩支戰鬥力強悍的兵種,而且帳下有多位出色的統帥和武將。但可惜的是,在率軍入京之後,董卓開始霍亂京師,專權暴政,兇國兇民,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