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腳踏一枝梅
-
2 # 五味社
明宣宗當然是明君,而且是明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有為皇帝之一。他開創了“仁宣之治”,被史學家譽為“守成之君”。
除了政績不錯,明宣宗的文化修養也是極高的,是位丹青高手。史書記載他是“雅好詞翰”,“精於繪事”。
當然他的業餘愛好喜歡蟋蟀,但如果我們因為他的愛好就說他誤國,是不準確的。
其一,他和明熹宗喜歡做木匠不同,明熹宗完全不喜歡做皇帝,喜歡做木匠,但明宣宗是把鬥蟋蟀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起到陶冶情操,緩解疲憊,就好像清朝皇帝喜歡聽戲。
其二,明宣宗並非是像明熹宗那樣一門心思開創了另一項癖好。明宣宗年間,蟋蟀是人們追捧的時髦物件,像清朝人喜歡遛鳥,鬥蛐蛐。
-
3 # 聞聲36
明宣宗朱膽基號宣德(1426一1436),在位10年。蟋蟀天孑是由於他愛好鬥蟋蟀,民間就戲稱他為蟋蟀天子。朱膽基天姿聰明,文武全才,從小受其祖父調養,親歷過戰爭,體查過民情。在他執政其間,對中央的一些政令進行過調整,對民生問題也予以了關注,對社會的穩定,社會的進每起到積極的作用。不過他英年早逝,令人遺憾。
-
4 # 紅黑聖西羅
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熾的兒子,朱棣的孫子。
朱棣一直非常喜愛這個孫子,數度帶他征討蒙古,對他是悉心培養,在永樂9年就立他為皇太孫了。朱瞻基跟他爸在性格上比較相近,都是寬容仁善之帝。
在位期間,體恤民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宮九重, 思田裡三農”。任用賢臣,號稱明朝最強內閣的“三楊”就是他任命的。朱瞻基雖然只在位十年,卻被後世史學家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明史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的。
就這樣一個皇帝,有點自己的小愛好,喜歡玩蛐蛐,就被後世安上了“蟋蟀皇帝”的稱號,還能再無恥點嗎?
-
5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明朝建立後,先後有“仁宣之治”,“弘治中興”,“萬曆中興”等被後世稱頌的朝政時期,明宣宗就是“仁宣之治”的開創者,當然算得上明君。
明宣宗愛好鬥蟋蟀,但這是個人愛好,這個愛好也是侷限在有限範圍內,並沒有引起朝政的動亂。
-
6 # 坐古談今
“蟋蟀天子”明宣宗,最大的汙點就是這個了。然而,我們捫心自問:因為蟋蟀逼死一對普通夫妻,這個有代表性嗎?死於皇帝的某項政策的百姓何止一兩人。看待歷史有許多方法,例如“以小見大”就不適合看待所有歷史人物的一生。還是需要和宏觀層面結合看待。
比如“楊乃武與小白菜”能代表楊昌濬是一名貪官、庸官嗎?楊昌濬是一位清官而且在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期作為“後勤總管”,為左宗棠收復新疆做出了極大貢獻。“楊案”不過是慈禧藉機削弱左宗棠、曾國藩兵權的案件而已。
(1)從古代中國角度看,宣宗完全屬於“明君”,就是《明史》都對其讚賞有加
明君屬於儒家理念指導下的概念,因此,他必須是符合儒家理念的。很顯然,明宣宗時期政治清明、天下和平,文化興盛、經濟發展明顯。由此,《明史》稱其為“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2)明宣宗作為“守成明君”非常難得,但其治國的指導思想儒家思想並非實學,對實實在在地治國沒啥用處
從明宣宗時期,退出交趾、退出外東北和黑吉等地區、停止下西洋等角度看,明宣宗完全符合朱元璋為明朝設計的“治國路線”——農業思維加儒家秩序觀。
但是,因為儒家思想成為治國指導思想反而是儒家思想的一些“虛”的阻礙了“實”學的發展。比如人們空談仁義禮智信,但在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仁義禮智呢?結果,宣宗一死就出現了英宗這位“玩家”。領著三四十萬軍人帶著家屬出關去打也先,結果“土木堡之變”,明朝差點為此滅亡。
明朝的實實在在的痼疾卻一直都沒有解決,例如明朝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就屬於薄弱點。除了在朱元璋朱棣父子時期,因為國家屬於初期建設時期,比較錯誤的貨幣政策沒有顯現出來,到了宣宗時期就出來了。紙幣大幅度貶值,稅收開始大量收取朱元璋時期根本不收的瓜果菜蔬的稅收。
宣宗時期,北京的菜農水果農就因為紙幣和稅收政策造成大面積棄種現象,宣宗及其大臣們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採用兩三年停止收稅或大幅度降低稅率。
好在農業社會屬於“緩慢發展”社會,要不然問題會很嚴重。
宣宗的“明君”主要是朱元璋、朱棣時期對北元勢力的徹底摧毀,造成“九邊”比較安定,蒙古勢力處於整合階段無瑕南下時期。宣宗也是幸運之君。
-
7 # Raffaele-feel
這是滿清屎學家汙衊的,照這樣說,努爾哈赤-二五仔天子,順治-和尚天子,康熙-麻子天子,雍正-血滴子天子,乾隆-敗家子天子,還有那什麼花柳病天子,嫖娼天子我就不說了,明史怎麼編的,大家心知肚明
-
8 # 可汗說事
明宣宗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在歷史上仁宣之治堪比文景之治,有關明宣宗的歷史,大家可以百度自己看看,裡面說的很詳細。單單說下蟋蟀天子這一稱呼,明宣宗業餘愛好很多,詩書樣樣精通,他的繪畫歷史上也很著名,鬥蟋蟀也是其中一個愛好而已,這個愛好並不影響民眾生活,對別人也沒啥妨礙,把他冠以蟋蟀天子,實屬不公,完全是滿清黑的,實在沒缺點了,來黑這個,如果按這個邏輯,康熙和他姑姑的破事,他可以稱作亂倫天子,雍正殺兄弟,封他弟弟為阿奇納,就是豬的意思,那不是雍正可以稱作屠弟天子?還有要說明一個問題,明朝皇帝在故宮建立一個動物園就被說成禍國殃民,康熙乾隆大修圓明園就是為祖國藝術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乾隆讓幾萬民夫拉著遊山玩水,說成是訪問民間疾苦,明武宗想去漠北看看,抗擊蒙古,被說成不務正業,昏庸無能,標準太雙重了。
-
9 # 書生嘯唱
父親十月 兒子十年 大明宣宗的那些蛐蛐背後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十年宣德十年(1435年)駕崩,只有38歲,駕崩之後葬於景陵。宣宗是其廟號,而諡號是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這裡面天資、作為、功績都有了都是好詞。而章皇帝那個章,就是章法,就是條理。這是褒獎宣宗在位期間,政事平穩,禮法有度,朝廷上下一切都有章有序的意思。判斷一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為地位,這個諡號可以作為第一個參考。因為自古以來就有“蓋棺定論”之說。定了,而且歲月流傳不再被翻案不被褫奪甚至掘墓鞭屍,那就說明這個諡號是其名副實的。
朱瞻基畫像:
明字在這的意思有明白、公開、英明、賢明、睿智等多重含義。首先確定的說,明宣宗朱瞻基應該算是一位明君。但是不是最明最亮?他身後的明孝宗,就被明朝學者朱國禎認為,是自夏商周以降歷史上稱得上明君的三位之一: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
不失德、不失政,國事昌隆百姓安居,這樣的皇帝就能算得上明君,起碼不是昏君了。
對於朱瞻基,可以先看其出生,這是一位出生就自帶“英氣”屬性的帝王。出生那晚其祖父燕王朱棣夢到父親朱元璋送他一個大圭,並言“傳世之孫,永世其昌”。古時大圭就是“權杖”般的存在。大夢初醒然後聽聞這位“傳世之孫”降生,並且一見之下,和朱棣一般“英氣”,於是青睞有加。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著名的瓦刀臉醜皇帝,朱瞻基降生就自帶英氣,應該是比老朱要漂亮英武的。也正因此,所以朱棣十分喜愛這位皇孫,文科選最好的老師,武科更是朱棣親自帶在行伍教育。也有人說,就是因為這個夢以及這個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才堅定了朱棣的奪位之心。
一般帝王前後接班傳承,都是容易出各種事端的特大事情。那看一看朱瞻基的接班,稱得上英明神武四字。其父十月皇帝大胖紙朱高熾突然離世,不但給他留下了很好的“政策”和顧命大臣,也成就了朱瞻基的一段傳奇。身在南京的他居然比山東樂安的叔父朱高煦進京的都早都及時!也正如此,他也才坐穩了江山斷了朱高煦的搶皇帝寶座念想。“大事不糊塗“,這人就相當了得。從這一件事,就能看出朱瞻基有心機有魄力有手腕,並非紈絝子弟。
明宣宗狩獵圖:
由於與其父性格相似,所以朱瞻基體恤民情,政治開明。史載他外出返京途中,遇見農民耕地。便親自下到田間接過犁把推了幾下,然後說,朕只推了三下就覺得很累。百姓一年到頭勞作不休,那辛苦就更可想而知了!隨後命人賞賜了農民。正因體恤體察民情,所以才“坐皇宮九重, 思田裡三農”,所以制定政策就能想到“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百姓捱餓為何不吃肉糜。
在個人生活上,朱瞻基能夠思民事之唯艱,力主節儉古風。在修建明仁宗朱高熾的陵墓獻陵的時候,朱瞻基就遵照父親的遺願,節約民力三個月就工程完工,也為以後直到明世宗之前的所有明代帝王開了一個陵墓儉樸的好頭。當民間發生蝗災,派專員前往捕蝗賑災仍不放心,特意諭旨戶部,不要又搞到人災勝過蝗災,並自作《捕蝗詩》頒給臣子以示警勉。當河南發生災荒後,當代知縣不經請示就將上千石公糧用於賑災。這是可以殺頭的。但朱瞻基卻表揚了他:“如果拘守手續,層層申報,那老百姓早就餓死了。”深明大義從諫如流還表現在他囑咐大學士楊溥的一句話上:“直接指出我的過錯,就是對我的最好報答。”他在位之時編修的《帝訓》和《官箴》,光看這名字,這就是要立世千古的事業。
父親雖然只在位十個月,卻留給他了很好的轉圜餘地和政治基礎。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胡瀅,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大臣,“幹部隊伍”建設也一時賢者雲集。路線定好了,下來就是幹部的問題。幹部隊伍建設好了,那皇帝本人也就不必和諸葛亮那般的事必躬親了,蜀中無大將,才廖化作先鋒。水到渠成,順水行舟,很多政事就會在已成的規矩之內,自然而然順勢而成而難出么蛾子。
鬥蛐蛐:
朱瞻基有兩句話成為名言,“省事不如省官”,“安民為福”。前者是對冗官的政治見解,後句是對“面子工程”的回絕:與其驚擾百姓飾佛修塔,不如讓百姓安定生活。朱瞻基深知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以史為鑑,多次下旨為民解困,拒絕那些勞民傷財之事。宣德元年罷湖廣 採木,宣德五年罷工部採木。宣德三年錦衣指揮鍾法保請求採珠東莞,朱瞻基非但沒有同意,還直接把他逮捕入獄。對於在京的工匠中的那些年老殘疾和戶內無丁力者,他還網開一面免除了這些可憐人的匠籍,也就是再也不用出夫為國家修陵墓修廣場修長城了。對於官妓這一官場特色,朱瞻基也曾下旨裁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尤其年輕的時候誰都有過那麼點荒唐事。朱瞻基就曾把錢幣扔在地上讓老師狗一樣的去撿拾。不過當遇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剛鯁”的李時勉先生時,也能夠前倨後恭趕快衣袖裡掏出錢來恭敬奉上。再一個最大的“汙點”就是廢后事件了。由於深愛孫氏,朱瞻基把自己沒有什麼德失的皇后胡氏給廢了,給人留下了話柄。不過時過境遷他也頗生悔意,說“此朕少年事”,意思就算年少無知吧。
漢家衣冠:
再一點更大的,能影響了歷史走向的,就是他開設內學堂,讓太監們讀書學文化。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明顯違背了朱元璋宦官不許干政的鐵牌鐵律,也讓宦官之禍從此有明一朝陰魂不散。太監王振鼓動英宗親征,製造了令人震驚的土木堡之變,而直到魏忠賢倒臺,大明的江山也跟隨著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治國治吏、量物用人、文功武績,帝王事業在他的手中曾經輝煌,大明朝走到了巔峰。朱瞻基和他的父親一起,短短的十一年,卻被史學家們所稱道,“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玩蟋蟀算是他的一種寵物強迫症吧,只能從側面說明這位大明皇帝還是位性情中人,一生勤勉並未如後代的那些皇帝般動輒整年不上朝,就算有這個蟋蟀進貢,也沒搞到後世花石綱那般的引來民變。瑕不掩玉,明宣宗盡職盡責,稱職合格,太平天子、守成之君的名號,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福氣消受的。
朱瞻基38歲染上不明之症英年早逝,如果,多活上十年,大明王朝會不會更能能延續上百年呢?
《明史》讚譽宣宗:“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文武雙全,英明神聖,史官不但盛讚文治,還將其武功與乃祖比肩,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漢家衣冠(琉球島居民):
歷史沒有如果。崇禎也沒有如果。只可憐一點漢家衣冠,隨著大明的遠去而頓時黯然。
-
10 # 朝文社
確切說,頂著“蟋蟀天子”名號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個雖然犯下了嚴重挖坑錯誤,卻奠定了明朝盛世江山的優秀政治家。
但在講他的優秀之處前,卻先得講清楚他腦袋上的一個汙名:蟋蟀天子。在明清年間的好些史料裡,明宣宗玩蟋蟀的愛好,造成的惡劣後果簡直一筐。明朝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裡,就繪聲繪色講過明宣宗命大臣況鍾,去江南強徵上千只蟋蟀的“惡政”。到了明清之交的野史《明朝小史》裡,更衍生出了為徵用蟋蟀鬧出人命的悲慘故事。蒲松齡的小說《促織》,更把這類為徵蟋蟀害死人的惡劣橋段,加工到無比虐心。在那橫徵暴斂嚴重的清初廣外流傳。
可這類故事真實性強不?明宣宗喜歡鬥蟋蟀不假,就連宣德年間流傳下來的瓷器裡,都有獨特蟋蟀圖案的珍品,可見確實是大愛。但有沒有鬧到民不聊生的地步?記載內容最悲慘的《明朝小史》,距離明宣宗在位時卻隔了三百多年,蒲松齡的《促織》更是百分百小說。而一個直觀的證據是:在各類筆記裡為明宣宗強徵蟋蟀的況鍾,卻是中國古代史上出名的清官能臣,至今深受當地民眾的懷念。都鬧的“民不聊生”了,竟還流芳千古?
所以可以百分百確證的是,明宣宗這個日常的生活愛好,被後人特別是改朝換代後的清代筆記,人為的誇大了。
而比起這類被誇張的惡名,歷史上真實的明宣宗朱瞻基,卻也同樣有一些足以羞殺後世好些帝王的“小事”,比如微服私訪。
微服私訪這件低調事,古代很多帝王都喜歡嘗試,但其中絕大多數人,嘗試的後果都是雞飛狗跳,明宣宗卻是百分百低調。他曾經在祭陵典禮後回宮的路上,特意身穿便裝體察民情,跟沿途耕地的老農聊家常,聽老農抱怨生活的艱辛和勞逸的繁重,默默回宮後就立刻火速辦公,源源不斷出臺各種惠民政策。這麼一件後世某些帝王經常勞民傷財,且常編成野史海吹的事,他只當做了解民情的視窗。
也正如這段低調卻堪稱偉大的微服私訪一樣,在他十年執政時代,“務實”一直是他的主要風格。當然也因為這個風格,他也在另一個領域給未來的大明朝,包括他的寶貝兒子挖了大坑:國防問題。
雖說明宣宗的少年時代,是在“馬上皇帝”永樂大帝的身邊長大,且親自抄傢伙和瓦剌鐵騎血拼過。但登上皇位後的明宣宗,卻是十分愛好和平。尤其崇拜戰國名將李牧,還經常要求邊關將領們學習李牧,不要為求邊功亂開戰。結果他在位時代,明朝邊防一縮再縮,開平衛等昔日遏制草原的要衝大量放棄。保守的國防戰略,終於給瓦剌崛起開啟方便之門,還把寶貝兒子明英宗坑成了俘虜。
如果說拙劣的國防眼光,是明宣宗執政年代的敗筆,那麼在更多的方面,他留給明王朝的,卻是閃耀歷史的執政妙筆。
尤其影響明朝三百年的,就是他開明的執政風格,不同於明太祖朱元璋立國起的高壓政策,明宣宗大量廢除嚴刑峻法,鼓勵朝臣們廣開言路,明朝的思想文化,也在他從此寬鬆的執政理念下蓬勃發展。輕徭薄賦更成了他十年來一直堅持的信念,多次下詔書在災害中減免賦稅並安排賑濟,仁政效果之好,恰如清朝人的服氣評語: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相。
但千萬別以為,這位明宣宗是個爛好人,一直堅持“仁政”的明宣宗,對於貪汙腐敗問題卻是從不放鬆。但比起明太祖動輒殺一片的大手筆,明宣宗卻更重監察作用。他執政後反貪的第一刀,就先砍向有監察大權的都察院,法辦了惡名昭著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劉觀,更厲行大刀闊斧改革,確立了都察院與吏部互相監督的原則。明朝的監察體制,從此戰鬥力更煥發。
而比起之前永樂皇帝朱棣幾乎乾綱獨斷的模式,明宣宗對明朝歷史影響最深的,卻正是這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明王朝分權制衡的行政模式。曾經只是永樂皇帝身邊小秘書的“內閣”,在明宣宗的苦心改革下提高了事權,內閣“票擬”的話語權也正是從此開始。正是這全新的內閣模式,確保明王朝的國家機器,有了更好的糾錯與運轉保障。哪怕攤上甩手掌櫃似的懶皇帝,這套科學的行政體系,依然可以保證國家的穩定。
以這個管理創意來說,明朝三百年政治史上,明宣宗的重量級地位,就不在朱元璋朱棣等強力帝王之下。
也正是在這一套全新政治運轉監察平臺上,明宣宗強大的用人能力更是一展身手。他用人不疑的精神,更確保明朝完成了多項重大改革,特別是江南賦稅改革。這個明太祖朱元璋時代的賦稅大坑,到了明宣宗時已經舉步維艱。但面對祖制的壓力,明宣宗卻力挺了能臣周忱,在不違背“祖制”的口號下推廣了平米法改革,大明的國庫這才盆滿缽滿。正是這強大的國力基石,才叫明朝挺過了多年後的土木堡國難。
也正是在他這十年的嘔心瀝血下,大明王朝的綜合國力,繼續蒸蒸日上。不單是糧棉儲備豐厚,強大的手工業更是爆表增長,以蘇州為核心的江南紡織業,正是在明宣宗時期火熱發展。以“宣德爐”為代表的冶煉業和以“宣德款”為代表的瓷器業,工藝規模更是突飛猛進。中國古代手工業幾個標誌技術,幾乎都雲集於這一時代。如此治國成就,不負“明君”稱號。
雖然,軍事層面的錯誤,是他不能抹去的敗筆,但是一個有強大抗風險能力的明王朝,卻是他親手造就。
回覆列表
明宣宗朱膽基確是明君,他與老爸時期史稱"仁宣之治″。鬥蟋蟀是他的業餘愛好,民間調侃他為"蟋蟀天子",就君臣同樂大家笑笑吧。他勤政愛民搞仁政,朱膽基同志是個好皇帝,惜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