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瓷都公安

    李唐是有胡漢交融的產物但是又不同於元朝清朝時純種外族人。在唐朝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就是這種兼收幷蓄的思想。思想的相對自由,從而造就了一個盛唐的開放胸襟與氣度,八方來朝,祆教、景教、摩尼教相繼傳入,各種宗教、音樂、舞蹈等文娛活動盛行就是一個明證;李唐王朝對詩歌的推崇與重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提升了人們對詩歌的喜愛和對詩人的尊崇。所以沒有文字獄。

  • 2 # 愛歷史的老何

    嚴格來說,唐朝也是有文字獄的,因文字被貶官,受到懲處得還是有,文字獄可以追溯到孔子殺少正卯的五條理由,後人尊稱孔子為大聖人,對孔子做的任何事都表示無條件支援,唐朝也不例外。但是唐朝的文字獄的確是最溫和的,像白居易寫的《長恨歌》簡直是明目張膽的諷刺前任當朝者了,但是出人意料的長恨歌在當時流傳甚廣,連7歲的小孩子都會哼唱。還有杜甫的三吏三別同樣也是很露骨的諷刺,但是也好像沒有被怎麼樣,這樣的現狀可能來源於唐朝的文化開放潮流影響,而且唐朝當朝者為鮮卑族,北魏孝文帝就在鮮卑族大舉推行漢化,所以兩個民族間的文化交融很密切。且唐文字獄遠比不上後代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皇權專制的程度並不深,唐代很多皇帝還是比較開明。相比清朝,為了加強專制皇權,實行了很多措施,文字獄只是其中一種,而且非常殘忍,關於明清的各種文字獄,都是為了讓人民對君王絕對的服從。唐朝這類的專制皇權思想並不強烈,故文字獄比較溫和,或者不嚴格來說,唐朝沒有文字獄

  • 3 # 歷史的小學生

    感謝悟空問答的官方邀請。文字獄是特殊歷史的特殊產物。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字獄當屬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清代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文字獄主要屬少數民族政權專利,但鉗制言論,維護統治的專制主義性質跟中原政權並沒有什麼區別。先討論一下秦始皇和清代的文字獄就會明白為什麼唐朝沒有文字獄。秦始皇的秦朝雖然是中原政權(雖在關西,但畢竟為周王室冊封),但經過長期的戰國時代,各國歸於秦統一後在思想文化方面還是處於非常嚴重的割裂狀態。各國的文化士子仍然對舊國懷有非常深厚的懷念之情,這對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講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秦始皇需要一個“文化統一,忘卻舊國,忠於新朝”的局面來維繫他的統治。另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而對於那些抱殘守缺的腐儒來講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因此經常與中央政權唱反調,並延伸至抨擊秦始皇的其它國策。這是秦始皇不能容忍的。因此秦始皇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有名的文字獄--焚書坑儒。清朝的文字獄基於對漢族人民的極端不信任和清除反清思想及復辟朱明王朝。清朝入主中原後,由於開展了削髮,易服,屠城,圈地等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導致了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即使後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趨於穩定,但清朝統治者對漢族人民的不信任感仍然非常深重。這也就是為什麼清朝晚期寧願與西方列強簽訂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也不願意發動全華人民與列強進行鬥爭。它最害怕的還是擔心漢族人民會趁機坐大進而顛覆它的政權。從骨子裡偏執的認為西方列強只不過是想做點生意掙點錢,而漢族人民惦記的卻是他的江山。但清朝和秦始皇的文字獄也有不同的地方,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從具體言論,政策上下手,而滿清的文字獄卻是無底線無框架的盲目擴大。比如有一句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本來指的是自然科學中的一個巧合現象,並沒有什麼暗指,而滿清政權由於詩中有一個“清”字再加上對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竟然誤判為抨擊朝政,嘲諷滿人的冤案。由於滿清統治者的授意和盲目擴大化,對中國文化造成了不可佑量的損失。唐朝建立後,由於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戰亂及隋末的農民起義,給中原百姓造成了非常沉重的災難。雖然唐朝建立者李淵是漢化的鮮卑人,但由於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的一系列漢化政策,鮮卑人與漢族幾乎沒有了什麼區別,即使鮮卑人的本族語言大多數人也都不會講了。因此崇尚漢族文化,又自稱為道教創始人老子李耳後人的李唐政權從建立後就是一個天下歸心的局面,所以沒必要發動什麼文字獄。

  • 4 # 歷來現實

    與後世相比,唐朝的文字獄是非常輕微的,用後世帝王的眼光去看唐詩,犯“大不敬”或“謗汕”之罪的比比皆是。

    宋人洪邁嘆曰:“白樂天之《長恨歌》、元微之《連昌宮詞》,皆為明皇而發......杜子美尤多,如《兵車行》、《新安吏》、《出塞》,終篇皆是。”

    清人也感嘆白居易的《長恨歌》:“文章妙絕世,禮教恐未安。律以大不敬,夫何辭罪衍?”

    唐朝君主,與後世君主相比,並不以文人詩詞定罪。那是因為,唐朝時,是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強盛時期,四海鹹平、萬國來朝,統治者自然是有一種普天率土無不涵納的胸襟和自信。你們文人愛咋地咋地,胡亂寫上幾篇,發洩發洩平時的不如意,是情有可原的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必要去大驚小怪,自行對號入座,以致自尋煩惱。

    即便大唐帝國到了山窮水復的遲暮之年,君主們也不屑於從文學作品中捕風捉影,拿文人出氣。

    話說回來,要說唐朝沒有文字獄也是不嚴謹的。德宗時代的李實造就的成輔端“詩諫”之禍,就是唐朝為數不多的文字獄中的一個典型事例。

    主人公成輔端是一名宮中的伶人,因關中大旱之年,百姓無法交納賦稅,故作詩歌反映民間慘景“秦地山河二百年,何期如此賤田園。一頃麥苗五石米,三間堂屋兩千錢。”被京兆尹李實以“誹謗國政”之罪名收押並上奏杖殺,事後,德宗頗有悔意。

  • 5 # 故紙匯

    還是文化太落戶了吧!

    唐朝的時候一般人是不怎麼看書的,就連李世民作為貴族後代也承認年輕的時候是不怎麼看書的。為什麼那?一個原因就是那時候讀書成本比較大,紙的大量使用才剛剛開始,紙很寶貴,就連官府使用紙的時候也要正反兩面都用,普通人能接觸到書本就更難了。而印刷術還沒有成熟,書主要還是靠手工抄,產量也就低,流傳就小。最重要的是,科舉還沒有形成後來那樣的規模,人民還沒有將讀書作為上進的主要手段,當然不會有很多人去讀書。所以,全社會上下其實對書籍的作用沒有那麼重視,作為統治者當然也不會很刻意的從文字上找茬興文字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驚雷初響萬物復甦描述的是哪個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