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而52%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如果家長提高安全意識,幾乎所有的意外傷害都可以預防。

    一、意外窒息

    意外窒息是1至3個月內嬰兒常見的意外事故,幼兒期也偶有發生,通常都與看護人疏忽大意有關,預防是關鍵。

    (1)不要蓋住嬰兒頭部或與嬰兒合睡一個被窩,以免被褥蓋住孩子口鼻。

    (2)不要躺著給嬰兒餵奶,以防媽媽乳房堵住孩子口鼻。

    (3)不要在嬰兒枕頭旁鋪放塑膠布或使用軟塑圍嘴,以免被吹拂到孩子臉上。

    (4)不要讓小兒單獨玩氣球,以免崩裂捂住孩子臉部。

    (5)不要隨手放置塑膠袋,以免孩子拿到,套在頭部玩耍導致窒息。

    (6)幼兒攀爬滑梯等器械時,不要戴項鍊、圍巾等頸飾,也不要穿領子上有繩子的衣服,以免掛在器械上勒住頸部。

    一旦發現嬰幼兒口唇及面板青紫,應立即解除引起窒息的原因,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呼吸、心跳已停止,要立刻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時要用口罩住嬰兒口鼻,或捏住鼻孔。採取上述措施的同時應儘快撥打120,請求專業救治。

    二、氣管異物

    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咀嚼能力差,進食時易受干擾而劇烈笑鬧甚至跑跳,很容易發生氣管異物,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

    (1)不要將嬰兒單獨留在屋內,有些孩子吐奶,仰臥時就可能嗆入氣管。

    (2)3歲以下寶寶不能吃完整的堅果類食物,應碾碎食用。

    (3)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細嚼慢嚥,不要邊吃邊玩,不要狼吞虎嚥。

    (4)不要在進食時逗孩子玩或訓斥孩子,家長也不應在此時爭吵。

    (5)不要追著孩子餵食,幼兒跑動中最易嗆咳。

    (6)訓練一歲以上小兒精細動作時,使用的豆子、米粒等小物品應計數回收。

    (7)發現孩子口含異物時,耐心引導其吐出,不要大驚小怪地強行摳搶。

    (8)孩子已經吞嚥了紐扣、豆粒等小物品,確認進入食道而非氣管,就不必採取任何措施,以免在倒控或擠壓過程中嗆入氣管,只需在兩三天內觀察異物是否隨大便排出即可。

    寶寶進食中突然出現劇烈咳嗽伴有臉色發紅甚至發青,應即懷疑氣管異物,可讓孩子面朝前坐在大人腿上,用中指和食指向後上方擠壓其上腹部,壓後隨即放鬆,反覆進行;較大幼兒可以趴在大人膝蓋上,頭朝下,捶其背部;兩個大人在場時可一人將將孩子倒提離地,另一人拍背、掏咽部,使異物迅速排出。

    上述急救措施專業性較強,一般家長很難有效完成,所以一旦懷疑氣管異物要立即撥打120或一邊採取急救措施一邊趕赴最近的醫院。需要特別注意,送醫院前不要給孩子餵食喂水,以便能及時安排手術。

    有時氣管異物會表現出慢性症狀。如果孩子進食時一陣嗆咳後恢復平靜,但此後出現喘息,多日不愈,並且常因體位改變引起一陣陣咳嗽,家長不要隨意進行抗炎治療,應到醫院檢查,向醫生說明當時進食情況。

    三、跌落傷

    80%的跌落傷發生在家裡,包括墜床、絆倒、摔倒、磕碰、墜樓等。嬰幼兒頭部比重大,身體重心相對較高,極易跌倒。儘管多數跌落傷為輕傷,家長也一定要多加小心,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1)不要在無人看管時把嬰兒放在桌、椅、床等任何高出地面的物體上,大人一轉身的時間就可能發生危險,嬰兒的運動能力發展速度常常超出家長的預測。

    (2)嬰兒床應設有護欄,周邊地上應鋪墊厚地毯,萬一跌落時可以緩衝。

    (3)如果嬰幼兒經常睡在大床上,建議配置結實的蒙古包蚊帳,孩子在床上時拉緊拉鍊可有效防止墜床,但要教育較大幼兒不要故意衝擊蚊帳。

    (4)尖銳的桌角應加防護裝置或用棉布包裹。

    (5)幼兒活動的房間不要亂堆放玩具、板凳等物品,以防絆倒磕傷。

    (6)不要靠窗擺放桌、凳、床等傢俱,以免幼兒攀援後從窗臺上跌落。

    (7)二樓以上窗戶、陽臺應安裝間距小於孩子頭部直徑的護欄。

    (8)有樓梯的家庭,上層樓梯口應安裝有鎖的護欄,樓梯外側要安裝一米以上的護欄,護欄中低部不要有橫杆,以免幼兒攀爬。

    (9)儘量不使用幼兒學步車。學步車很易被小石子等障礙物絆倒,而且這種學步方式對孩子的生理發育弊大於利。

    (10)戶外活動時,家長要勘查地形,尤其在看似安全的廣場、草地,要檢查是否有障礙物,孩子玩耍時堅持離手不離眼。

    孩子一旦發生跌落傷,應即檢查致傷物、受傷部位,判斷傷情,採取相應措施。

    軟組織損傷:輕微擦傷,消毒傷口後保持乾燥即可。出血較多的裂傷需按壓止血。小兒頭部裂傷最常見,因頭部血管豐富,往往血流如注,要立刻用消毒紗布按壓傷口,衛生巾和尿不溼也是優良的替代品。出血不止的傷口還要按壓附近動脈,前頭部出血按壓太陽穴,後頭部出血按壓耳後動脈,四肢大出血要在患處上部使用止血帶並抬高患肢。繃帶、尼龍襪、皮筋等均可作止血帶,墊上柔軟物後勒緊,每隔半小時鬆開五分鐘,以免組織缺血壞死。

    骨折:小兒從高於一米的地方跌落就要高度警惕骨折。如受傷處有變形、活動受限或患處輕微觸控就劇烈哭鬧,應固定患肢並立即送醫院檢查。

    有時一些不典型的骨折,體徵不明顯,可在孩子睡熟後觸碰患處,若孩子被驚醒或哭鬧,應懷疑骨折。肋骨骨折的反應也較輕,僅在觸控胸部或抱起孩子時會劇烈哭鬧,家長要充分重視。

    腦損傷:若孩子跌落後喪失意識,或出現嘔吐、嗜睡、過度興奮等任何精神異常表現,應懷疑腦震盪、顱內出血,要立即撥打120,送醫院檢查。

    內臟損傷:氣胸、血胸、肺損傷等胸內傷一般會比單純肋骨骨折反應明顯,呼吸困難、口唇發紫、胸痛、咳嗽、咳血、咳痰等都應立即就醫。

    腹部被堅硬物體硌傷後,要檢視撞擊部位,一般消化道穿孔後刺激症反應較快,肝脾破裂傷會在出血量多時才出現明顯腹痛等反應,所以一旦懷疑硌傷、撞傷較重,一定要觀察後續反應,及時就醫。

    脊柱傷:高處墜落尤其是墜樓,易造成脊柱損傷,千萬不可立刻抱起,要立刻撥打120求救,或小心地固定在門板、面板等堅硬的平板上,轉運至醫院。受傷脊柱一旦被彎曲,就會損傷中樞神經,造成癱瘓等嚴重後果。

    四、意外中毒

    嬰幼兒探索能力很強,一旦接觸到家中的藥品、化學品,常常會“嘗一嘗”甚至大量吞服,家長應避免在家中存放危險化學品。

    (1)妥善保管家中藥品和殺蟲劑、洗滌劑等化學品,不要讓孩子有機會單獨接觸。

    (2)不要用藥盒存放餅乾、玩具等物品,也不要用玩具盒、食品盒存放藥物、化學品,以免孩子混淆,發生誤服。

    (3)取用藥品後立即收藏到原處,不要隨手放在孩子可能接觸到的地方。

    (4)嚴格按醫囑服藥,並保留藥品說明書備查。

    (5)嬰幼兒面板通透性高,應謹慎使用外用藥,以防面板吸收中毒。

    一旦發現或懷疑孩子大量誤服藥物、化學品,不要急著刺激孩子嘔吐,以免腐蝕性藥物在嘔吐時再次流經食管、咽喉造成腐蝕性灼傷;也不要大量飲水,以免加快腸道吸收;不要服用自認為有用的解毒藥。撥打120或立即去醫院就醫是最佳選擇,就醫時一定要記得把可能造成孩子中毒的藥物和化學品、外包裝及說明書帶上,以便節省診療時間。

    五、燒燙傷

    日常生活中的燒燙傷多由熱水、熱湯、熱粥導致,家長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避免孩子接觸可能導致燙傷的物品。

    (1)不要使用桌布,以免幼兒拉拽,導致桌上的熱湯水翻灑。

    (2)保溫瓶、熱水杯、飲水機、打火機等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3)給孩子洗澡、洗衣時,水盆內要先放涼水再放熱水。

    (4)任何時候都不要將熱湯鍋放在地上,尤其在忙亂時不可存僥倖心理。

    (5)不要讓孩子喝太燙的湯、水,冷卻到適當的溫度再拿給孩子。食道長期受高溫刺激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6)為小兒保溫時,熱水袋等不能直接接觸面板,且須經常變換位置,以免慢性燙傷。

    一旦發生燙傷,第一反應是降溫,用清潔的冰水、涼水冷敷、浸泡,剪掉患側衣物。降溫時間越長愈後效果越好,等待120和送醫途中也不要中斷冷敷,但寒冷季節要注意全身保溫,以免休克。燒傷嚴重的可以少量服用止痛片,減輕孩子的痛苦。

    六、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已日益成為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一殺手”,家長良好的交通意識是孩子安全的保證。

    (1)私家車應安裝兒童安全座椅,最好配置安全帽。3歲以下的孩子乘坐後向式安全座椅,受傷害的機率可減少80%。

    (2)保持文明駕駛,不超速、不搶行,避免急轉彎、急剎車,家長也應繫好安全帶,保證在緊急情況下的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3)乘坐計程車時,家長要坐在後排,並用安全帶把自己和孩子的身體固定住。

    (4)乘坐公共汽車時,要將小嬰兒捆在身上;不要讓幼兒在車廂內行走、奔跑。

    (5)幼兒過馬路要抱起;不要讓孩子自己過馬路。

    (6)不要帶孩子在馬路邊玩耍,路邊行走時要讓孩子走在外側,儘量遠離快車道。

    (7)教育孩子不要蹲、站在汽車附近,尤其要向孩子強調不能鑽到汽車下面。

    (8)家長行路、行車都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從小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交通意外往往造成兒童嚴重的臟器損傷,必須馬上送醫院救治。

    七、觸電

    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觸電原因多為用手觸控電器,將手指或金屬器具插入電源插孔裡,手抓電線的斷端等,家長從房屋裝修起即應考慮孩子的安全,並對孩子加強教育。

    (1)確認家中電路系統具備漏電保護功能。

    (2)經常檢查家用電器執行情況,杜絕漏電。

    (3)不要給嬰幼兒使用電熱毯。

    (4)各類電器均應放在遠離孩子能觸控到的地方,手機充電完成後要拔掉充電器電源。

    (5)不要讓孩子觸控插座和電源開關;家電的電源線不要亂接亂拉。

    (6)選購電動玩具時,要注意玩具的設計和安全性。

    (7)嬰幼兒在戶外活動時,要遠離變壓器等危險的帶電設施,家長要留意活動場所周圍是否有裸露的電線。

    一旦出現觸電事故,應立刻採用最迅速的方式脫離電源,最安全有效的是關閉電源、拉開電閘,一時不能切斷電源的應使用乾燥的木棍、塑膠等絕緣物撥開電線,千萬不可直接用手推拉。

    強電流刺激後常出現“假死”現象,要不間斷地給予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儘快撥打120聯絡急救。

    八、溺水

    溺水是南方兒童最常見的意外傷害,在北方較少發生,但也應重視。

    (1)不要讓嬰幼兒單獨留在衛生間內,抽水馬桶、浴缸都存在隱患。

    (2)不要讓孩子在沒有護欄的河畔、池邊玩耍。

    (3)嬰兒不能去成人泳池游泳,幼兒游泳只能留在淺水區,家長不能離手。

    (4)冬季教育孩子不要去冰面上玩耍;如去自然冰場滑冰,必須選擇正規機構,確認其安全措施齊備。

    溺水患兒要立刻將其倒立或抬高腹部俯臥,使水自然流出,必要時給予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並及時撥打120求救。

    附:眼、耳、鼻內異物的處理。

    孩子眼內進入異物時,不要揉搓,如系細小灰塵和睫毛,可以扒開眼瞼,用棉球或乾淨手絹沾出來;如果異物較大較多,比如沙子揚進眼內時,可以讓孩子側著頭,用細小水流的純淨水輕柔地從內眼角向外眼角沖洗,注意不要讓水流入耳朵。異物難以取出時要即刻送醫。

    耳內進入小蟲、螞蟻,可以在外耳抹蜂蜜吸引其爬出。其他較深的耳內異物也不要強行掏取,應請醫生處理。

    有些孩子會把小異物塞進鼻腔,如果孩子不會擤出來,家長不要用器械去掏,以免傷害鼻腔或捅得更深,應送醫院請醫師解決。

    為了寶寶的健康,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處處留心,時時留意,不放過任何會對寶寶造成威脅的細枝末節。願我們的每個寶寶都健康、快樂!

  • 2 # 羊臣羚奶爸

    護士在跑向門診的過程中,一邊把寶寶的朝下,一邊拍打寶寶的背部,後來,在醫護人員的緊急搶救下,寶寶終於獲救!

    後來才知道造成寶寶窒息的罪魁禍首是由於酸奶吸管上的塑膠薄膜和酸奶顆粒被孩子誤吸到氣管。

    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奶爸特別想跟大家科普一些關於寶寶緊急急救的常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背部叩擊跟胸部按壓

    常見緊急情況:寶寶吃不容易咀嚼的零食,如吃堅果類食物、花生、果凍、橡皮糖、粘牙的食物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寶寶食物卡喉,在沒有采取緊急措施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寶寶窒息。

    急救步驟(1歲以內):

    1、屈膝跪坐在地上或直接找個位置坐下

    2、注意寶寶安全,抱起寶寶後,大人用虎口抓住寶寶的顴骨,手臂對著寶寶的胸腹部呈一直線,寶寶的雙腳分開夾在成人的手臂間,寶寶面部向下。

    3、讓寶寶靠在大腿上,稍微向下傾斜,背部叩擊處在寶寶兩側肩胛骨下緣連線的中間點(將寶寶背部畫個圓,畫個十字,十字的中點)就是要背部叩擊的位置,

    4、手掌根部對準要背擊的部位,抬高30~40公分,快速連續的叩擊5次。

    5、背部叩擊後,另外一隻手包住嬰兒的後腦勺,手臂夾住寶寶的背部。

    6、夾穩之後,緩緩把寶寶轉身,寶寶臉部朝上。

    7、接著分開寶寶的雙腳夾在成人的手臂間,找到壓胸的位置(兩乳連線中點的下方),快速連續按壓5下。

    急救步驟(1歲以上):

    方法1:施救者跪在寶寶背後,從背後抱住寶寶腹部,雙臂圍繞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腹部; 另一隻手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進行,直到阻塞物吐出。

    方法2:讓孩子平躺在地上,雙手五指併攏疊放,掌根放在腹部,迅速用力擠壓,直到異物吐出或救護車到達。

    預防措施:餵奶後,給寶寶拍嗝,等寶寶打嗝後,再讓寶寶休息,寶寶吃東西時,不要逗寶寶笑,或者和寶寶講話。

    二、急救方法:嬰幼兒心肺復甦、人工呼吸

    常見緊急情況:寶寶溺水、食物卡喉或因其他情況,造成寶寶心臟驟停,沒有呼吸,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就需要立刻做心肺復甦。

    急救步驟:(1歲以下)

    1、大人用兩個手指,找到壓胸位置(兩乳連線重點下方),垂直向下按壓,按壓深度在嬰兒胸廓的厚度大概二分之一左右,深度大約是在4cm左右,按壓頻率要超過100次,按壓30次通氣2次。

    2、仰頭提頦法,將寶寶頭部向後仰,開啟寶寶氣道,用嘴同時包住嬰兒的口鼻,然後進行通氣,做完2次人工呼吸後,再接著做胸外心臟按壓,直到醫生到達。

    溫馨提示:不要讓肺過度膨脹,現場施救者沒有必要在吹氣前深呼吸。

    三、普通燙傷緊急處理

    常見緊急情況:不小心觸控開水、還沒冷的飯菜、燙鍋、電熱杯等等,在沒有采取緊急措施的情況下,很容易加重燙傷病情。

    燙傷後處理步驟:

    1、第一時間冷處理:沖水,將燙傷部位迅速放到冷水中,或用流動冷水水沖洗30分鐘,水流不要太急。

    2、在冷水中小心幫寶寶除去衣物,當衣服你跟面板黏在一起時,用剪刀剪開衣服,只留下跟面板黏在一起的部分,避免弄破水泡。

    3、在水中持續浸泡10-30分鐘。

    4、用乾淨的紗布包紮,紗布覆蓋住燙傷部位,保持傷口乾淨。(幾根手指同時燙傷時,要分別包紮每個手指)

    5、送醫。

    6、大面積燙傷的情況下,只要不是寒冷季節,可以把寶寶放到浴缸涼的水中,讓水浸泡全身,當寶寶發抖時,停止浸泡,沒有必要長時間冷卻,儘快帶孩子去醫院。

    預防措施:熱水、熱菜不要放在桌子邊緣,教育寶寶不可以隨便觸碰危險物品。

    四、踝扭傷緊急處理

    常見緊急情況:帶寶寶到戶外運動,場地不平,鞋子不舒適,準備活動不夠充分,都有可能造成踝扭傷的情況。

    踝扭傷緊急處理步驟:

    1、停止走動,防止加重損傷。

    2、用冰冷敷扭傷的地方,減輕因扭傷導致的炎症腫脹,減輕疼痛。

    冰敷次數建議:前24小時,1次/小時,一次20分鐘;24-28小時,3-4次/天,1次20分鐘。

    3、到醫院就診,排除骨折等可能,有下列情況,需要立刻就醫:

    完全不能動,一動就特別疼

    冰敷、休息後疼痛沒好轉

    受傷部位變成紫青色、麻木沒知覺、有刺痛感。

    4、用彈性繃帶包紮。

    5、在確認不是骨折的情況下,用枕頭墊著,抬高受傷部位,緩解腫脹。

    五、被貓、夠咬傷緊急處理

    緊急處理步驟:

    1、用肥皂水貨流動清水徹底清洗15分鐘

    2、再用清水或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溶液)將傷口清洗乾淨。

    3、用乾淨棉球把傷口蘸幹,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4、簡單處理後,送醫諮詢,看是否需在24小時內需注射狂犬疫苗。

    5、傷口比較深的情況下,需要到醫院進行正規的創口清理,進行破傷風預防。

    預防措施:不隨意接近陌生貓、狗,不要在貓、狗吃東西或睡覺時打擾他們,不要主動攻擊貓、夠,建議家長平時多跟寶寶做安全意識科普。

    奶爸溫馨提示

    急救再詳細也比不上細心的父母,防範比施救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奶奶帶的孩子是不是性格都不好,沒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