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1-18 22:17
怎樣用藥浴治療癬(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
20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6170702873006
癬是由於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面板病,屬於淺部真菌病,因其發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臨床有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疊瓦癬、花斑癬等不同型別。
頭癬多發生於兒童,俗稱“癩痢頭”或“禿瘡”等。其主要症狀是頭皮結痂或產生鱗屑,瘙癢,頭髮逐漸失去光澤,易於拔除和折斷,甚至禿頭。由於引起頭癬的真菌有所不同,因此臨床有黃癬、白癬和黑癬三種頭癬。體癬是指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面板上的癬,中醫稱其為“銅錢癬”、“圓癬”。其症在光滑面板上出現丘疹、丘皰疹、水皰、鱗屑組成的圓形或同心圓病損,中央面板正常或有色素沉著,劇癢,有時抓破結痂。股癬與體癬基本症狀相同,是指侷限於大腿內側靠近生殖器和臀部的癬,中醫稱其為“陰癬”。手足癬是指發生在手掌和足底(趾)的癬。手癬俗稱“鵝掌風”,足癬俗稱“溼腳氣”、“香港腳”。皮損以水皰、糜爛、脫屑、角化、伴有瘙癢為特徵。根據症狀的突出表現,可分為:①指(趾)間浸漬型:主症為指或趾間浸潤髮白,脫皮,剝去表皮,其下為溼潤的潮紅糜爛面;②水皰型:主症為手掌或足底出現密集或分散的粟粒至帽針大小的水皰,皰液澄清,外周可有輕度潮紅,幹破後疊起白皮,日久又生水皰,反覆發作;③鱗屑增厚型:主症為皮損乾燥粗糙變厚,形如胼底,皮紋增寬加深,冬天裂開。以上3種類型均自覺劇癢。甲癬俗稱“灰指(趾)甲”,常伴發於手足癬。其主症為指(趾)甲初起出現灰白斑點,日久增厚變形,表面不平,失去光澤,呈灰白色。疊瓦癬的形狀比較特殊,很像疊瓦,故有此名。其症表現為鱗屑組成的許多同心環,猶如大樹橫切面的樹輪,由於不斷搔抓,癬向周圍蔓延擴大,同心環逐漸模糊而變成不規則的花紋狀。花斑癬中醫稱“汗斑”,多發生於頸、胸、背、上臂和下腹部等處。面板呈黃豆大小的圓形斑疹,上有細小鱗屑,隨著皮疹的增多,可融合成大片狀細小鱗屑斑,呈黃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較為清楚。病情夏重冬輕,無明顯自覺症狀,或出汗時有輕度瘙癢,病程漫長,不治則多年不愈。方一【組成】鮮蠶豆適量。【用法】將鮮蠶豆搗爛如泥,榨取汁水,外洗患處,每日數次。【功用】祛溼解毒。【適應證】禿瘡。【說明】蠶豆性味甘平,微辛,功能祛溼解毒,故適宜於溼熱禿瘡。如無鮮蠶豆,可用於豆以水煎汁外洗,或搗敷亦有效。方二【組成】生白果適量。【用法】將白果去殼,切開,水煎取汁,頻洗癬瘡面。【功用】消毒殺菌。【適應證】頭面癬瘡。【說明】白果,能消毒殺蟲。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果水浸劑對真菌有抑制作用。但須注意的是白果含有小毒,不可內服過量。方三【組成】清油1碗,豬膽汁1個。【用法】將清油用文火熬熟,與豬膽汁和勻。將患處剃光發,然後取汁擦洗,每日2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禿癬。【說明】豬膽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可敷惡瘡。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豬膽汁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方四【組成】蔥1把,蜂蜜少許。【用法】將頭部患處用米泔水洗淨,蔥搗爛如泥,和蜂蜜共拌勻,外洗患處,再以清水洗淨。【功用】解毒滅菌。【適應證】小兒禿瘡。【說明】蔥含有的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又叫植物殺菌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對面板真菌抑制作用更強。方五【組成】幹桃30克,黑豆50克。【用法】將幹桃、黑豆共煮,濾取汁,與豬油少許調和,外洗患處。【功用】解毒收斂。【適應證】白禿頭瘡。【說明】幹桃是未成熟桃的乾燥果實,又稱碧桃幹,有收斂之功。黑豆功能解毒,療一切毒腫。兩者相合,解毒收斂,對頭皮癬有一定的療效。方六【組成】火麻仁適量。【用法】將火麻仁研為末,以水和絞取汁,與蜂蜜和勻,外洗患處。【功用】抗菌殺蟲。【適應證】小兒頭面癬瘡或疥瘡。【說明】火麻仁為大麻的種仁,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外敷治瘡癩,殺蟲。蜂蜜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兩者合用,對小兒面板真菌或疥蟲感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方七【組成】烏梅數枚。【用法】將烏梅入鍋中,加水煎取汁,外洗患處。【功用】抗真菌。【適應證】小兒頭瘡。【說明】烏梅的水煎液在試管內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方八【組成】黑豆適量。【用法】將黑豆炒焦,入鍋中,水煎取汁,外洗患處,每日1次。【功用】祛風清熱,活血解毒。【適應證】小兒頭瘡。【說明】黑豆,外敷一切毒腫。能祛風熱、活血解毒。故可用於熱毒引起的小兒頭瘡。方九【組成】生薑適量。【用法】將生薑搗取汁,加溫後外洗頭上患處,每日2次。【功用】殺菌止癢。【適應證】禿頭瘡。【說明】生薑含辛辣芬香的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姜酚等,對面板真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方十【組成】花椒10克。【用法】將花椒入鍋,加水煎取汁,外洗患處。【功用】燥溼殺蟲。【適應證】頭上白禿。【說明】花椒有除溼止痛、殺蟲解毒之效,主治禿斑。方十一【組成】鯽魚1條,醬汁適量。【用法】將鯽魚燒灰存性,醬汁和勻,外洗患處。【功用】清熱,利溼,解毒。【適應證】小兒禿瘡。【說明】鯽魚功能清熱利溼解毒,主各種瘡瘍,又方用去腸鯽魚,入皂礬再燒研,外搽患處。或用鯽魚去腸後,填入大附子1枚,炙焦研末,外敷患處。方十二【組成】香油適量。【用法】將香油與水等份拌和,外洗患處,每日2次。【功用】潤燥解毒。【適應證】赤禿髮落。【說明】香油,生用,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功效。方十三【組成】馬齒莧250克。【用法】將馬齒莧煎煮取汁,外洗患處,每日2或3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小兒白禿。【說明】馬齒莧對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治溼癬白禿,本方還可用馬齒莧燒灰,調豬油外塗患處。方十四【組成】鮮桑椹適量。【用法】將桑椹搗爛,取汁外洗患處,每日1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赤禿。【說明】桑椹為桑樹的果穗,能治禿瘡,故以桑椹外洗對治療因真菌引起的禿瘡有較好的效果。方十五【組成】鮮馬齒莧、米醋各適量。【用法】將鮮馬齒莧洗淨,搗爛絞取汁,用等量米醋混合後,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手足癬。【說明】馬齒莧功能清熱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馬齒莧煎劑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米醋亦有解毒殺蟲之功。兩者合用,其效更佳。方十六【組成】茶葉適量。【用法】將茶葉煎煮取汁,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腳癬。【說明】茶葉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茶葉浸劑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方十七【組成】鹽適量。【用法】將鹽溫水化開,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瘡癬初起。【說明】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性味鹹寒,功能清熱解毒,能去面板風毒,故能有效地治療腳癬。方十八【組成】米仁45克,甘草15克。【用法】上藥共煎取汁,趁熱蘸藥液擦洗患部,每日數次,至愈為止。【功用】利溼解毒。【適應證】手癬。【說明】米仁功能健脾利溼。甘草有解毒作用,以其煎劑外洗,能治療陰下溼癢等,說明甘草對癬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方十九【組成】韭菜根適量,豬油少許。【用法】將韭菜根燒灰存性,搗為末,以豬油調和,擦洗患處。【功用】祛風解毒。【適應證】體癬、股癬。【說明】韭菜根性味辛溫,能治各種癬疾,再配合豬油外敷,其祛風解毒作用更強,故可有效地治療體癬、股癬等各部位癬瘡。方二十【組成】豆豉、醋各適量。【用法】將豆豉研細末,過篩,和醋相合,擦洗患處。【功用】祛風宣鬱,解毒殺菌。【適應證】白禿。【說明】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經發酵加工而成,具有祛風宣鬱、解毒的作用。米醋功擅散瘀解毒殺蟲,現代研究證實有抗菌作用。兩者合而用之,對面板真菌病有一定療效。方二十一【組成】紫甘蔗皮適量。【用法】將紫甘蔗皮加水煎煮,濾去渣,取藥汁,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頭癬。【說明】甘蔗皮功能清熱解毒,能治百毒諸瘡,民間常用此治療瘡瘍腫毒及癬瘡。方二十二【組成】黃柏、黃精各適量。【用法】將上藥煎成湯液,用藥汁外洗頭皮,每次15分鐘,每日3次。【功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適應證】白禿瘡(頭癬)炎症明顯,分泌物多者。【說明】黃柏功能清熱解毒,燥溼瀉火,其所含的小檗鹼對常見的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黃精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方二十三【組成】淘米水3大碗,川椒3克,白礬6克,麻柳葉1把。【用法】將上藥煎熬後燻洗頭部。每日1或2次。【功用】殺蟲止癢。【適應證】頭癬。【說明】淘米水功能解毒止癢,配伍川椒、白礬、麻柳葉,有解毒、殺蟲、止癢功效,故對頭癬有效。方二十四【組成】當歸、生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鮮皮各15克,川椒10克,醋100毫升。【用法】上藥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時後煎煮至沸,取汁趁熱先燻後洗患處,洗至藥液涼後止,用布擦乾,暫禁下水。【功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潤膚。【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當歸能養血潤膚,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鮮皮、川椒均有清熱解毒殺蟲的作用。方二十五【組成】側柏葉250克,艾葉65克,桐油適量。【用法】先將柏葉、艾葉加清水適量,煎至3 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處,以紙蘸桐油,用火點燃,候溫度稍低,即將患手置湯中浸泡,泡至藥液涼止。【功用】涼血祛風,消炎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側柏葉功能涼血祛風,藥理學研究亦證實,本品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艾葉、桐油均有殺蟲止癢之效。方二十六【組成】貫眾、烏梅等量。【用法】用陶器盛藥,加水高出藥面約4釐米,煎沸20分鐘後,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浸患處,待藥溫變涼即停,每日2次,2日1劑。【功用】清熱解毒,護髮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貫眾功能清熱解毒,烏梅有殺蟲止癢作用,藥理學研究亦表明,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方二十七【組成】新艾葉90克,蒼耳草60克,白鮮皮30克。【用法】先將上藥入瓦罐中,加水3 000毫升煮沸取汁,將藥汁倒入臉盆內,上覆毛巾,再將兩手伸於毛巾下燻一會兒,待藥汁’轉溫時,將兩手放入藥液中浸泡,並轉擦洗滌,直至藥汁將冷為止,每日早晚各1次。【功用】護皮,祛風,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艾葉苦溫燥溼,能殺蟲,藥理學實驗證明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伍蒼耳草、白鮮皮則作用更強。方二十八【組成】川烏、草烏、何首烏、天花粉、赤芍、防風、荊芥、蒼朮、地丁草各30克,艾葉120克。【用法】將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洗患部。每日燻洗2次,每劑連用2日。【功用】祛風溼,活血通絡,解毒止癢。【適應證】鵝掌風。【說明】川草烏辛熱能散風寒,何首烏、天花粉、赤芍、艾葉活血通絡,防風、荊芥、蒼朮祛風化溼,地丁草解毒。諸藥合用,對久治不愈的鵝掌風有一定的療效。方二十九【組成】荊芥、防風、紅花、地骨皮各15克,皂角、大楓子各30克,明礬18克,米醋1 500毫升。【用法】將上藥用米醋1 500毫升,放盆中浸泡3~5日後,備用。治療時,每晚將手或足人藥醋中浸泡30分鐘。每劑藥可連續浸泡2周,為1個療程。用之有效,可連續泡2~3個療程。【功用】滅菌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幹腳癬。【說明】方中荊芥、防風祛風勝溼,紅花、地骨皮活血潤膚,皂角、大楓子殺蟲,明礬燥溼。諸藥合用,祛風溼、殺蟲毒,對手足癬面板乾澀者均有效。方三十【組成】藿香、黃精、生大黃、皂礬各12克。【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上藥5~7天,去渣備用,用時將患部放入藥液內浸泡。每次浸泡30~60分鐘,每日1或2次。【功用】活血潤膚,殺蟲止癢。【適應證】手癬。【說明】藿香功能利溼除風,藥理學實驗表明,藿香煎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黃精養陰潤燥,皂礬、大黃清熱解毒,故可用於治癬。方三十一【組成】枯礬50克,地骨皮60克,豬牙皂、側柏葉、花椒、雄黃各15克,冰醋酸10毫升(或米醋50毫升)。【用法】先將豬牙皂、地骨皮、側柏葉、花椒加水1 000毫升,煎至600毫升,過濾取液,將渣加適量水再煎,取濾液400毫升,將2次濾液混合後加熱並投入枯礬、雄黃、冰醋酸,攪溶;待溫浸泡病甲20~30分鐘,然後用刀削除肥厚病甲至甲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每週2或3次,至新甲正常生長為止。【功用】解毒殺蟲。【適應證】甲癬。【說明】枯礬燥溼力強,豬牙皂搜風殺蟲,其他側柏葉等均有殺癬作用。方三十二【組成】苦參50克,蛇床子、生百部、黃柏、土槿皮、白鮮皮各25克,明礬30克。【用法】將上藥加水1 500~2 5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鐘,將藥液倒入腳盆內,浸泡患足。每日1或2次,每次10~20分鐘,藥液第2天可以加溫再用。【功用】清熱除溼,殺蟲止癢。【適應證】足癬(腳氣)。【說明】苦參,祛風瀉火、燥溼去蟲,藥理學研究表明,本品在體外對常見面板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等均為燥溼殺蟲之良藥。方三十三【組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川黃芩各25克。【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將患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鐘,每劑浸泡2次,每日1劑。【功用】清熱燥溼,祛風止癢。【適應證】手足癬。【說明】地膚子去面板中積熱,除面板外溼癢。水煎劑對各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苦參、白鮮皮、黃芩均有清熱燥溼殺蟲功效。方三十四【組成】蒼耳子(搗碎)60克,明礬、苦參、地膚子、黃柏各25克,露蜂房20克。【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後,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浸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隔4日再繼續洗之。【功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祛風止癢。【適應證】足癬。【說明】蒼耳子性味甘溫,能祛風溼,止痛。藥理實驗表明,其煎劑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至於明礬等亦有抑制真菌功效。方三十五【組成】徐長卿15克,甘草、牛蒡子各5克,蒲公英6克,紫草9克。【用法】取上藥放入藥鍋或瓷盆內,加水1 500~2 0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然後用文火熬至沸10~15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將患足放入藥液中浸泡10~20分鐘,並反覆擦洗之。每日臨睡前或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2次。【功用】活血解毒,祛風止癢。【適應證】足癬、體癬、股癬。【說明】牛蒡子,為散風除熱毒之要藥。藥理實驗亦表明,其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徐長卿、紫草則有活血解毒的作用。方三十六【組成】浮萍、殭蠶各12克,防風、羌活、生川烏、生草烏、威靈仙、鶴草芽、白鮮皮、獨活、黃精各9克,鮮鳳仙花1株。【用法】上藥用食醋1 000毫升浸泡24小時後,小火煎開,去渣取醋液備用,浸泡患處,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鐘,拭乾即可,勿用水沖洗,泡至第3日,煎開1次,再泡2天,1劑可用5日。【功用】祛風燥溼,解毒殺蟲。【適應證】手足癬、甲癬。【說明】浮萍能祛面板瘙癢之風,殭蠶功能清熱解毒,配伍防風、羌活祛風,川草烏散寒,白鮮皮、威靈仙燥溼,鳳仙花、鶴草芽殺蟲,故對手足癬有較好療效。方三十七【組成】土槿皮、地膚子、蛇床子各25克,黃柏、沒食子各15克。【用法】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鐘,過濾後加入明礬12克溶化即可,每劑藥可連用2日。治療時將患足浸泡於微溫的藥液內,每次15~20分鐘,每日2或3次。療後暴露患處,保持清潔乾燥,不須包敷。【功用】燥溼殺蟲。【適應證】足癬感染。【說明】沒食子性味苦溫,功能燥溼殺蟲,主治小兒疳積,溼瘡。土槿皮、黃柏、地膚子均有燥溼殺蟲的功效。方三十八【組成】蒼朮、黃柏各15克,川牛膝10克,皂角9克,龍膽草30克,枯礬40克。【用法】上藥水煎取汁,浸洗患足,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鐘,浸洗後待其自然乾燥。【功用】清熱,燥溼,殺蟲。【適應證】足癬並細菌感染。【說明】龍膽草性味苦寒,主瘡癰腫毒,藥理學實驗證明對多種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蒼朮、黃柏、明礬均有清熱燥溼功效,川牛膝既祛風溼,又引藥下行。方三十九【組成】辣蓼30克,桃葉、羊蹄各15克,烏臼子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克。【用法】將上藥加水2 000毫升,煎後過濾,先燻後洗30分鐘,1日2次。【功用】祛風殺蟲。【適應證】手足癬。【說明】辣寥性味辛溫,功能祛風消腫殺菌;桃葉祛風溼殺蟲;羊蹄清熱殺蟲,其酊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烏臼子亦能殺蟲。方四十【組成】苡仁、甘草各適量。【用法】將上方按3~4:1組成,濃煎成汁,趁熱洗患處,每日數次。若化膿者,除用上方外,可用鵝掌皮燒灰,菜油調塗患處,2日洗換1次。【功用】解毒殺蟲。【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苡仁能清熱除溼,甘草功能解毒,兩者相伍,解毒殺蟲之力更強。方四十一【組成】樟木適量。【用法】將樟木打碎煎湯,每日早晚各溫洗1次。【功用】祛風勝溼。【適應證】鵝掌風。【說明】樟木含有樟腦及芳香性揮發油,辛烈香竄,能去溼氣,民間常用以治療疥癬等症。方四十二【組成】艾葉125克。【用法】將上藥加水煎,取汁趁熱先燻後洗半小時,每日1或2次。【功用】苦溫燥溼。【適應證】鵝掌風。【說明】艾葉苦溫燥溼、殺蟲,藥理學實踐證明,本品對於多種致病真菌有殺滅或抑制的作用。方四十三【組成】枯礬、皂礬各35克,兒茶15克,側柏葉60克。【用法】上藥加水煮沸備用,用時先用桐油擦患處,再用浸透桐油的紙捻點燃,燻患處10分鐘,然後將上述藥液倒入小桶,將患手伸入,用布緊蓋桶口燻之,等藥液微冷後,再將患手浸藥液中20~30分鐘。【功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適應證】鵝掌風。【說明】枯礬、皂礬、兒茶均有燥溼殺蟲的作用,側柏葉功能涼血解毒。諸藥合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故適用於鵝掌風病人。方四十四【組成】冬瓜皮(幹品為佳)50克。【用法】上藥熬湯,取汁趁熱先燻後洗,每日1次。【功用】祛風勝溼。【適應證】足癬。【說明】冬瓜皮,利水除溼,幹品則向內捲曲成筒狀,有粉霜,其祛風勝溼之力較佳。方四十五【組成】葛根、千里光、白礬各等量。【用法】將上藥烘乾研為細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備用。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3 000毫升混勻,將患腳置於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功用】解毒殺蟲。【適應證】足癬及併發症。【說明】葛根功能解毒散鬱火,千里光有清熱解毒作用,能去瘡癰腫毒。方四十六【組成】丁香、藿香、百部、明礬、黃柏、苦參各30克,蛇床子、硼砂各20克。【用法】用紗布將上藥包裹放入瓷盆或瓦罐內,以食醋1 000~2 000克浸泡2日,取上醋液浸泡患腳,每日1~3次,每次10~30分鐘。【功用】殺滅真菌。【適應證】足癬、灰趾甲。【說明】丁香所含的揮發油對許蘭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方四十七【組成】鮮蒲公英、鮮敗醬草各500克。【用法】上藥洗淨切碎,放入盆內加水1 500毫升,煮開後再煎10分鐘,離火待溫,浸泡患部,每劑可如此用3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足癬。【說明】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治癰腫療毒,敗醬草解毒,消癰排膿。兩者合用,清熱解毒殺蟲,故對真菌有抑制作用。方四十八【組成】馬鞭草適量。【用法】水煎外洗,每日1次。【功用】抑菌殺蟲。【適應證】腳氣發腫。【說明】馬鞭草性味苦涼,能破血殺蟲,藥理實驗表明,其水煎劑在體外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
養狗竟讓孩子患上頭癬!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無辜躺槍?
請問股癬和貓癬是一回事麼?怎麼樣子那麼像?
手足癬是怎麼回事?
治頭癬方法有哪些?
長體癬後衣服怎樣消毒?需要消毒嗎?
誤診為頭癬/銀屑病的一位28歲二期梅毒男患者
頭癬是頭屑多嗎,有什麼症狀,如何預防頭癬的發生
頭癬用什麼藥比較有效?
頭癬是什麼症狀。怎樣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曬一句你記憶深刻終身不想忘記的話?
熱門排行
對方把你的朋友圈隱蔽了怎麼看?
穿裙子顯肚臍眼怎麼辦?
清落男主第幾集受傷?
死掉的梭子蟹最佳吃法?
春遊後的溫馨提示?
冷媒低壓太低或太高是什麼原因?
死水門怎麼空中釋放螺旋丸?
夏至會不會下雨?
怎麼知道巔峰極速是什麼賬號登錄的?
調質廠是做什麼的?
癬是由於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面板病,屬於淺部真菌病,因其發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臨床有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疊瓦癬、花斑癬等不同型別。
頭癬多發生於兒童,俗稱“癩痢頭”或“禿瘡”等。其主要症狀是頭皮結痂或產生鱗屑,瘙癢,頭髮逐漸失去光澤,易於拔除和折斷,甚至禿頭。由於引起頭癬的真菌有所不同,因此臨床有黃癬、白癬和黑癬三種頭癬。體癬是指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面板上的癬,中醫稱其為“銅錢癬”、“圓癬”。其症在光滑面板上出現丘疹、丘皰疹、水皰、鱗屑組成的圓形或同心圓病損,中央面板正常或有色素沉著,劇癢,有時抓破結痂。股癬與體癬基本症狀相同,是指侷限於大腿內側靠近生殖器和臀部的癬,中醫稱其為“陰癬”。手足癬是指發生在手掌和足底(趾)的癬。手癬俗稱“鵝掌風”,足癬俗稱“溼腳氣”、“香港腳”。皮損以水皰、糜爛、脫屑、角化、伴有瘙癢為特徵。根據症狀的突出表現,可分為:①指(趾)間浸漬型:主症為指或趾間浸潤髮白,脫皮,剝去表皮,其下為溼潤的潮紅糜爛面;②水皰型:主症為手掌或足底出現密集或分散的粟粒至帽針大小的水皰,皰液澄清,外周可有輕度潮紅,幹破後疊起白皮,日久又生水皰,反覆發作;③鱗屑增厚型:主症為皮損乾燥粗糙變厚,形如胼底,皮紋增寬加深,冬天裂開。以上3種類型均自覺劇癢。甲癬俗稱“灰指(趾)甲”,常伴發於手足癬。其主症為指(趾)甲初起出現灰白斑點,日久增厚變形,表面不平,失去光澤,呈灰白色。疊瓦癬的形狀比較特殊,很像疊瓦,故有此名。其症表現為鱗屑組成的許多同心環,猶如大樹橫切面的樹輪,由於不斷搔抓,癬向周圍蔓延擴大,同心環逐漸模糊而變成不規則的花紋狀。花斑癬中醫稱“汗斑”,多發生於頸、胸、背、上臂和下腹部等處。面板呈黃豆大小的圓形斑疹,上有細小鱗屑,隨著皮疹的增多,可融合成大片狀細小鱗屑斑,呈黃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較為清楚。病情夏重冬輕,無明顯自覺症狀,或出汗時有輕度瘙癢,病程漫長,不治則多年不愈。方一【組成】鮮蠶豆適量。【用法】將鮮蠶豆搗爛如泥,榨取汁水,外洗患處,每日數次。【功用】祛溼解毒。【適應證】禿瘡。【說明】蠶豆性味甘平,微辛,功能祛溼解毒,故適宜於溼熱禿瘡。如無鮮蠶豆,可用於豆以水煎汁外洗,或搗敷亦有效。方二【組成】生白果適量。【用法】將白果去殼,切開,水煎取汁,頻洗癬瘡面。【功用】消毒殺菌。【適應證】頭面癬瘡。【說明】白果,能消毒殺蟲。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果水浸劑對真菌有抑制作用。但須注意的是白果含有小毒,不可內服過量。方三【組成】清油1碗,豬膽汁1個。【用法】將清油用文火熬熟,與豬膽汁和勻。將患處剃光發,然後取汁擦洗,每日2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禿癬。【說明】豬膽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可敷惡瘡。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豬膽汁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方四【組成】蔥1把,蜂蜜少許。【用法】將頭部患處用米泔水洗淨,蔥搗爛如泥,和蜂蜜共拌勻,外洗患處,再以清水洗淨。【功用】解毒滅菌。【適應證】小兒禿瘡。【說明】蔥含有的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又叫植物殺菌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對面板真菌抑制作用更強。方五【組成】幹桃30克,黑豆50克。【用法】將幹桃、黑豆共煮,濾取汁,與豬油少許調和,外洗患處。【功用】解毒收斂。【適應證】白禿頭瘡。【說明】幹桃是未成熟桃的乾燥果實,又稱碧桃幹,有收斂之功。黑豆功能解毒,療一切毒腫。兩者相合,解毒收斂,對頭皮癬有一定的療效。方六【組成】火麻仁適量。【用法】將火麻仁研為末,以水和絞取汁,與蜂蜜和勻,外洗患處。【功用】抗菌殺蟲。【適應證】小兒頭面癬瘡或疥瘡。【說明】火麻仁為大麻的種仁,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外敷治瘡癩,殺蟲。蜂蜜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兩者合用,對小兒面板真菌或疥蟲感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方七【組成】烏梅數枚。【用法】將烏梅入鍋中,加水煎取汁,外洗患處。【功用】抗真菌。【適應證】小兒頭瘡。【說明】烏梅的水煎液在試管內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方八【組成】黑豆適量。【用法】將黑豆炒焦,入鍋中,水煎取汁,外洗患處,每日1次。【功用】祛風清熱,活血解毒。【適應證】小兒頭瘡。【說明】黑豆,外敷一切毒腫。能祛風熱、活血解毒。故可用於熱毒引起的小兒頭瘡。方九【組成】生薑適量。【用法】將生薑搗取汁,加溫後外洗頭上患處,每日2次。【功用】殺菌止癢。【適應證】禿頭瘡。【說明】生薑含辛辣芬香的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姜酚等,對面板真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方十【組成】花椒10克。【用法】將花椒入鍋,加水煎取汁,外洗患處。【功用】燥溼殺蟲。【適應證】頭上白禿。【說明】花椒有除溼止痛、殺蟲解毒之效,主治禿斑。方十一【組成】鯽魚1條,醬汁適量。【用法】將鯽魚燒灰存性,醬汁和勻,外洗患處。【功用】清熱,利溼,解毒。【適應證】小兒禿瘡。【說明】鯽魚功能清熱利溼解毒,主各種瘡瘍,又方用去腸鯽魚,入皂礬再燒研,外搽患處。或用鯽魚去腸後,填入大附子1枚,炙焦研末,外敷患處。方十二【組成】香油適量。【用法】將香油與水等份拌和,外洗患處,每日2次。【功用】潤燥解毒。【適應證】赤禿髮落。【說明】香油,生用,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功效。方十三【組成】馬齒莧250克。【用法】將馬齒莧煎煮取汁,外洗患處,每日2或3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小兒白禿。【說明】馬齒莧對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治溼癬白禿,本方還可用馬齒莧燒灰,調豬油外塗患處。方十四【組成】鮮桑椹適量。【用法】將桑椹搗爛,取汁外洗患處,每日1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赤禿。【說明】桑椹為桑樹的果穗,能治禿瘡,故以桑椹外洗對治療因真菌引起的禿瘡有較好的效果。方十五【組成】鮮馬齒莧、米醋各適量。【用法】將鮮馬齒莧洗淨,搗爛絞取汁,用等量米醋混合後,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手足癬。【說明】馬齒莧功能清熱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馬齒莧煎劑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米醋亦有解毒殺蟲之功。兩者合用,其效更佳。方十六【組成】茶葉適量。【用法】將茶葉煎煮取汁,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腳癬。【說明】茶葉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茶葉浸劑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方十七【組成】鹽適量。【用法】將鹽溫水化開,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瘡癬初起。【說明】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性味鹹寒,功能清熱解毒,能去面板風毒,故能有效地治療腳癬。方十八【組成】米仁45克,甘草15克。【用法】上藥共煎取汁,趁熱蘸藥液擦洗患部,每日數次,至愈為止。【功用】利溼解毒。【適應證】手癬。【說明】米仁功能健脾利溼。甘草有解毒作用,以其煎劑外洗,能治療陰下溼癢等,說明甘草對癬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方十九【組成】韭菜根適量,豬油少許。【用法】將韭菜根燒灰存性,搗為末,以豬油調和,擦洗患處。【功用】祛風解毒。【適應證】體癬、股癬。【說明】韭菜根性味辛溫,能治各種癬疾,再配合豬油外敷,其祛風解毒作用更強,故可有效地治療體癬、股癬等各部位癬瘡。方二十【組成】豆豉、醋各適量。【用法】將豆豉研細末,過篩,和醋相合,擦洗患處。【功用】祛風宣鬱,解毒殺菌。【適應證】白禿。【說明】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經發酵加工而成,具有祛風宣鬱、解毒的作用。米醋功擅散瘀解毒殺蟲,現代研究證實有抗菌作用。兩者合而用之,對面板真菌病有一定療效。方二十一【組成】紫甘蔗皮適量。【用法】將紫甘蔗皮加水煎煮,濾去渣,取藥汁,外洗患處。【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頭癬。【說明】甘蔗皮功能清熱解毒,能治百毒諸瘡,民間常用此治療瘡瘍腫毒及癬瘡。方二十二【組成】黃柏、黃精各適量。【用法】將上藥煎成湯液,用藥汁外洗頭皮,每次15分鐘,每日3次。【功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適應證】白禿瘡(頭癬)炎症明顯,分泌物多者。【說明】黃柏功能清熱解毒,燥溼瀉火,其所含的小檗鹼對常見的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黃精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方二十三【組成】淘米水3大碗,川椒3克,白礬6克,麻柳葉1把。【用法】將上藥煎熬後燻洗頭部。每日1或2次。【功用】殺蟲止癢。【適應證】頭癬。【說明】淘米水功能解毒止癢,配伍川椒、白礬、麻柳葉,有解毒、殺蟲、止癢功效,故對頭癬有效。方二十四【組成】當歸、生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鮮皮各15克,川椒10克,醋100毫升。【用法】上藥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時後煎煮至沸,取汁趁熱先燻後洗患處,洗至藥液涼後止,用布擦乾,暫禁下水。【功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潤膚。【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當歸能養血潤膚,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鮮皮、川椒均有清熱解毒殺蟲的作用。方二十五【組成】側柏葉250克,艾葉65克,桐油適量。【用法】先將柏葉、艾葉加清水適量,煎至3 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處,以紙蘸桐油,用火點燃,候溫度稍低,即將患手置湯中浸泡,泡至藥液涼止。【功用】涼血祛風,消炎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側柏葉功能涼血祛風,藥理學研究亦證實,本品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艾葉、桐油均有殺蟲止癢之效。方二十六【組成】貫眾、烏梅等量。【用法】用陶器盛藥,加水高出藥面約4釐米,煎沸20分鐘後,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浸患處,待藥溫變涼即停,每日2次,2日1劑。【功用】清熱解毒,護髮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貫眾功能清熱解毒,烏梅有殺蟲止癢作用,藥理學研究亦表明,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方二十七【組成】新艾葉90克,蒼耳草60克,白鮮皮30克。【用法】先將上藥入瓦罐中,加水3 000毫升煮沸取汁,將藥汁倒入臉盆內,上覆毛巾,再將兩手伸於毛巾下燻一會兒,待藥汁’轉溫時,將兩手放入藥液中浸泡,並轉擦洗滌,直至藥汁將冷為止,每日早晚各1次。【功用】護皮,祛風,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艾葉苦溫燥溼,能殺蟲,藥理學實驗證明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伍蒼耳草、白鮮皮則作用更強。方二十八【組成】川烏、草烏、何首烏、天花粉、赤芍、防風、荊芥、蒼朮、地丁草各30克,艾葉120克。【用法】將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洗患部。每日燻洗2次,每劑連用2日。【功用】祛風溼,活血通絡,解毒止癢。【適應證】鵝掌風。【說明】川草烏辛熱能散風寒,何首烏、天花粉、赤芍、艾葉活血通絡,防風、荊芥、蒼朮祛風化溼,地丁草解毒。諸藥合用,對久治不愈的鵝掌風有一定的療效。方二十九【組成】荊芥、防風、紅花、地骨皮各15克,皂角、大楓子各30克,明礬18克,米醋1 500毫升。【用法】將上藥用米醋1 500毫升,放盆中浸泡3~5日後,備用。治療時,每晚將手或足人藥醋中浸泡30分鐘。每劑藥可連續浸泡2周,為1個療程。用之有效,可連續泡2~3個療程。【功用】滅菌止癢。【適應證】鵝掌風(手癬)、幹腳癬。【說明】方中荊芥、防風祛風勝溼,紅花、地骨皮活血潤膚,皂角、大楓子殺蟲,明礬燥溼。諸藥合用,祛風溼、殺蟲毒,對手足癬面板乾澀者均有效。方三十【組成】藿香、黃精、生大黃、皂礬各12克。【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上藥5~7天,去渣備用,用時將患部放入藥液內浸泡。每次浸泡30~60分鐘,每日1或2次。【功用】活血潤膚,殺蟲止癢。【適應證】手癬。【說明】藿香功能利溼除風,藥理學實驗表明,藿香煎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黃精養陰潤燥,皂礬、大黃清熱解毒,故可用於治癬。方三十一【組成】枯礬50克,地骨皮60克,豬牙皂、側柏葉、花椒、雄黃各15克,冰醋酸10毫升(或米醋50毫升)。【用法】先將豬牙皂、地骨皮、側柏葉、花椒加水1 000毫升,煎至600毫升,過濾取液,將渣加適量水再煎,取濾液400毫升,將2次濾液混合後加熱並投入枯礬、雄黃、冰醋酸,攪溶;待溫浸泡病甲20~30分鐘,然後用刀削除肥厚病甲至甲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每週2或3次,至新甲正常生長為止。【功用】解毒殺蟲。【適應證】甲癬。【說明】枯礬燥溼力強,豬牙皂搜風殺蟲,其他側柏葉等均有殺癬作用。方三十二【組成】苦參50克,蛇床子、生百部、黃柏、土槿皮、白鮮皮各25克,明礬30克。【用法】將上藥加水1 500~2 5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鐘,將藥液倒入腳盆內,浸泡患足。每日1或2次,每次10~20分鐘,藥液第2天可以加溫再用。【功用】清熱除溼,殺蟲止癢。【適應證】足癬(腳氣)。【說明】苦參,祛風瀉火、燥溼去蟲,藥理學研究表明,本品在體外對常見面板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等均為燥溼殺蟲之良藥。方三十三【組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川黃芩各25克。【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將患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鐘,每劑浸泡2次,每日1劑。【功用】清熱燥溼,祛風止癢。【適應證】手足癬。【說明】地膚子去面板中積熱,除面板外溼癢。水煎劑對各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苦參、白鮮皮、黃芩均有清熱燥溼殺蟲功效。方三十四【組成】蒼耳子(搗碎)60克,明礬、苦參、地膚子、黃柏各25克,露蜂房20克。【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後,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浸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隔4日再繼續洗之。【功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祛風止癢。【適應證】足癬。【說明】蒼耳子性味甘溫,能祛風溼,止痛。藥理實驗表明,其煎劑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至於明礬等亦有抑制真菌功效。方三十五【組成】徐長卿15克,甘草、牛蒡子各5克,蒲公英6克,紫草9克。【用法】取上藥放入藥鍋或瓷盆內,加水1 500~2 0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然後用文火熬至沸10~15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將患足放入藥液中浸泡10~20分鐘,並反覆擦洗之。每日臨睡前或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2次。【功用】活血解毒,祛風止癢。【適應證】足癬、體癬、股癬。【說明】牛蒡子,為散風除熱毒之要藥。藥理實驗亦表明,其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徐長卿、紫草則有活血解毒的作用。方三十六【組成】浮萍、殭蠶各12克,防風、羌活、生川烏、生草烏、威靈仙、鶴草芽、白鮮皮、獨活、黃精各9克,鮮鳳仙花1株。【用法】上藥用食醋1 000毫升浸泡24小時後,小火煎開,去渣取醋液備用,浸泡患處,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鐘,拭乾即可,勿用水沖洗,泡至第3日,煎開1次,再泡2天,1劑可用5日。【功用】祛風燥溼,解毒殺蟲。【適應證】手足癬、甲癬。【說明】浮萍能祛面板瘙癢之風,殭蠶功能清熱解毒,配伍防風、羌活祛風,川草烏散寒,白鮮皮、威靈仙燥溼,鳳仙花、鶴草芽殺蟲,故對手足癬有較好療效。方三十七【組成】土槿皮、地膚子、蛇床子各25克,黃柏、沒食子各15克。【用法】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鐘,過濾後加入明礬12克溶化即可,每劑藥可連用2日。治療時將患足浸泡於微溫的藥液內,每次15~20分鐘,每日2或3次。療後暴露患處,保持清潔乾燥,不須包敷。【功用】燥溼殺蟲。【適應證】足癬感染。【說明】沒食子性味苦溫,功能燥溼殺蟲,主治小兒疳積,溼瘡。土槿皮、黃柏、地膚子均有燥溼殺蟲的功效。方三十八【組成】蒼朮、黃柏各15克,川牛膝10克,皂角9克,龍膽草30克,枯礬40克。【用法】上藥水煎取汁,浸洗患足,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鐘,浸洗後待其自然乾燥。【功用】清熱,燥溼,殺蟲。【適應證】足癬並細菌感染。【說明】龍膽草性味苦寒,主瘡癰腫毒,藥理學實驗證明對多種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蒼朮、黃柏、明礬均有清熱燥溼功效,川牛膝既祛風溼,又引藥下行。方三十九【組成】辣蓼30克,桃葉、羊蹄各15克,烏臼子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克。【用法】將上藥加水2 000毫升,煎後過濾,先燻後洗30分鐘,1日2次。【功用】祛風殺蟲。【適應證】手足癬。【說明】辣寥性味辛溫,功能祛風消腫殺菌;桃葉祛風溼殺蟲;羊蹄清熱殺蟲,其酊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烏臼子亦能殺蟲。方四十【組成】苡仁、甘草各適量。【用法】將上方按3~4:1組成,濃煎成汁,趁熱洗患處,每日數次。若化膿者,除用上方外,可用鵝掌皮燒灰,菜油調塗患處,2日洗換1次。【功用】解毒殺蟲。【適應證】鵝掌風(手癬)。【說明】苡仁能清熱除溼,甘草功能解毒,兩者相伍,解毒殺蟲之力更強。方四十一【組成】樟木適量。【用法】將樟木打碎煎湯,每日早晚各溫洗1次。【功用】祛風勝溼。【適應證】鵝掌風。【說明】樟木含有樟腦及芳香性揮發油,辛烈香竄,能去溼氣,民間常用以治療疥癬等症。方四十二【組成】艾葉125克。【用法】將上藥加水煎,取汁趁熱先燻後洗半小時,每日1或2次。【功用】苦溫燥溼。【適應證】鵝掌風。【說明】艾葉苦溫燥溼、殺蟲,藥理學實踐證明,本品對於多種致病真菌有殺滅或抑制的作用。方四十三【組成】枯礬、皂礬各35克,兒茶15克,側柏葉60克。【用法】上藥加水煮沸備用,用時先用桐油擦患處,再用浸透桐油的紙捻點燃,燻患處10分鐘,然後將上述藥液倒入小桶,將患手伸入,用布緊蓋桶口燻之,等藥液微冷後,再將患手浸藥液中20~30分鐘。【功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適應證】鵝掌風。【說明】枯礬、皂礬、兒茶均有燥溼殺蟲的作用,側柏葉功能涼血解毒。諸藥合用,清熱燥溼,解毒殺蟲,故適用於鵝掌風病人。方四十四【組成】冬瓜皮(幹品為佳)50克。【用法】上藥熬湯,取汁趁熱先燻後洗,每日1次。【功用】祛風勝溼。【適應證】足癬。【說明】冬瓜皮,利水除溼,幹品則向內捲曲成筒狀,有粉霜,其祛風勝溼之力較佳。方四十五【組成】葛根、千里光、白礬各等量。【用法】將上藥烘乾研為細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備用。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3 000毫升混勻,將患腳置於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功用】解毒殺蟲。【適應證】足癬及併發症。【說明】葛根功能解毒散鬱火,千里光有清熱解毒作用,能去瘡癰腫毒。方四十六【組成】丁香、藿香、百部、明礬、黃柏、苦參各30克,蛇床子、硼砂各20克。【用法】用紗布將上藥包裹放入瓷盆或瓦罐內,以食醋1 000~2 000克浸泡2日,取上醋液浸泡患腳,每日1~3次,每次10~30分鐘。【功用】殺滅真菌。【適應證】足癬、灰趾甲。【說明】丁香所含的揮發油對許蘭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方四十七【組成】鮮蒲公英、鮮敗醬草各500克。【用法】上藥洗淨切碎,放入盆內加水1 500毫升,煮開後再煎10分鐘,離火待溫,浸泡患部,每劑可如此用3次。【功用】清熱解毒。【適應證】足癬。【說明】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治癰腫療毒,敗醬草解毒,消癰排膿。兩者合用,清熱解毒殺蟲,故對真菌有抑制作用。方四十八【組成】馬鞭草適量。【用法】水煎外洗,每日1次。【功用】抑菌殺蟲。【適應證】腳氣發腫。【說明】馬鞭草性味苦涼,能破血殺蟲,藥理實驗表明,其水煎劑在體外有良好的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