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商韜略

    32歲那年,周凱旋認識了比她大33歲的李嘉誠。

    當時,她正在北京長安街尋找機會,而李嘉誠已經是香港地產界頭號人物。5分鐘的“談判”後,本無交集的兩個人展開合作,攜手締造了彼時北京市最大的地產專案。

    專案過後,李週二人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友誼,李嘉誠給予周凱旋無與倫比的信任,後者成為他“最不可替代的朋友”。

    【1】“港女”養成記

    如同自己的名字一般,在以“李嘉誠紅顏知已”的身份被廣為人知之前,周凱旋在大眾眼中是一個面目模糊的“中性人”。與一眾被冠以夫姓的女性富豪相比,在香港媒體眼中,她是讓人敬畏的“小姐”或“老闆”;而在大陸媒體眼中,她是背景神秘、身家尚好的女性商界名流。

    與李嘉誠的關係曝光後,她逐漸變成人們眼中的“霸道女Quattroporte”、新銳專案大手筆投資人、慈善基金創辦者,如今更是各大女性富豪榜單上的常客,甚至位列少數權勢女性前排。

    周凱旋生於1961年,是土生土長的“港女”,據說父親是普通商人,家境一般。但是她中學就讀於香港最頂尖學校之一的拔萃女書院,學校名流後代雲集,很多學生都有名車接送,而她總是自己步行回家。據同學說,周凱旋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只知她和外婆一起住。

    中學時,周凱旋生活簡樸,成績也不拔尖,她曾說“我小時候讀書理科成績不太好”。但她在拔萃女校卻很有名氣,不僅精通曲棍球、游泳、話劇等,還當選為學生會會長,成為不少師妹的偶像。

    拔萃女校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方位培養,課業並不輕鬆,一個細節可見一斑:當時學校每天給學生一篇3頁紙的英文文章,讓她們在15分鐘內壓縮為60字。這讓周凱旋養成了做事細心負責的習慣和良好的邏輯判斷能力。

    父母都不是那裡的會員,周凱旋到底如何入會無人知曉。但是,能在18歲的年紀便懂得建立人際關係網,可見她社交天賦之高。

    中學畢業後,周凱旋前往澳洲留學,就讀於新南威爾士大學。期間,周凱旋養成非常獨立的個性,凡事不依賴於人,甚至會刻意保持距離。

    極具社交天賦的她卻一直認為“與自己相處”最自然,“保持親密關係其實是很大的負擔,找到最合適的距離才是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

    【2】簽下10萬平米“寶地”

    1986年,周凱旋第一次學做生意,她替自己的英國老闆去西安洽談兵馬俑展覽,僅花兩週就達成30件展品的交易。計劃之外,她還徵得公司許可,在天津定製一批兵馬俑紀念品,自己押送到倫敦,以幾十倍的價格售出,“賺到第一筆大錢”。

    上世紀80代末,周凱旋透過自薦的方式結識了徐克導演的夫人施南生,幫後者將電影賣到了歐洲,施南生欣賞周凱旋的精明過人,兩人很快成為好友。

    在施南生扶持下,周凱旋進入香港上層社交圈,除了結識香港及東南亞各路商家外,她還結識了時任東方海外董事長董建華的表妹張培薇,二人成了閨蜜兼知己,並一起組建兩家公司“維港”和“維法”,專做大陸生意。

    當年香港房地產興旺,水泥需求量大,廣西的散裝水泥廠商希望進入香港。周凱旋在仔細研究市場需求之後,根據兩地水泥差價和購船成本,制定一個高出預期100多萬美元的定價,最終交易成功。

    這單生意讓周凱旋獲得董建華的認可。1989年,董建華對周凱旋說:你們的生意還是太小,不如選擇一些好專案,我們一塊做,共同發展。

    1992年,香港地產商將投資重點轉向大陸,北京地產業急劇升溫,王府井成為最搶手地界。投資熱潮下,資金實力一般的東方海外也想分一杯羹。連“容積率”是什麼都不懂的周凱旋,被派來北京尋找專案。

    為了儘快完成任務,周凱旋一邊閱讀各種地產資料,一邊用最原始的方式尋找機會:圍著長安街、王府井和金魚衚衕來回轉悠。

    王府井北端的東安廣場被認為最具投資價值,資金實力雄厚的新鴻基搶先將該專案納入囊中,並先後投入34億港元,建起一座總面積21.58萬平方米的“龐然大物”。

    敏感度極高的周凱旋意識到,如果按照既有規則,他們即便能夠找到一個絕佳專案,也會因資金限制玩不起。而彼時,和王府井只差2分鐘路程的長安街兩側地段,尚無人問津。

    於是周凱旋對張培薇說:“我們在北京找一塊有投資價值的地皮,如果董先生不做我們就自己做,投資一人一半,做什麼自己定。”

    “超越界限思考是我做生意的常用方法。”周凱旋後來說,“別人有框框,你不一定要參加他的遊戲,你一定要有玩自己遊戲的信心”。

    1992年8月,兩位年輕女性在長安街上邊走邊搜尋目標,最後將目光鎖定在兒童影院那幢6層小樓上。兩人商定將小樓重新裝修一下開一家店。

    周凱旋對接待她們的女經理開門見山,說想買這幢樓。女經理打電話通知領導,對方告知:整個東長安街及王府井地區都屬於統一規劃,要開發兒童影院必須將其周邊一萬平米麵積整片開發。周凱旋毫不猶豫,立刻答應下來。

    但是回頭冷靜思考後她發現,僅開發一萬平米,不良的交通環境會影響專案前景。一番仔細研究後,周凱旋索性把王府井至東單“金街”、“銀街”之間的10萬多平米地段全部簽下。這樣既解決了交通難題,更在佔地面積上大大超越全部對手,氣魄驚人。

    專案以董氏集團東方海外公司名義來做,命名為“東方廣場”。被問及當初的投資決定時,周凱旋說:“財富機會只降臨在有膽識又很謹慎的人身上。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我的角色要我儘量實現它。”

    【3】花5年時間幹一件大事

    1993年8月,正在洛杉磯參加國際會議的李嘉誠接到董建華的電話。董告訴他,表妹張培薇與朋友周凱旋看中北京王府井一塊地皮,正在尋找合作開發商。

    9月12日,李嘉誠如約來到北京王府井飯店會見維港公司經理。令他沒想到的是,和他談10億美元級大專案的經理,竟是一位年僅32歲的小女子。

    為了這次談判,周凱旋準備了厚厚的資料,打算用各種理由說服李嘉誠出資。她對李嘉誠說:“這個專案是我在王府井大街散步時想到的。當時,我正走到兒童影院門前,感覺這家影院處於這樣一個商業街,在地產利用率上講很不划算。”

    “我出了王府井向東走,走到東單時突然產生一個想法:如果建一個商業廣場,把王府井和東單這兩個最著名的商業街連通起來,豈不妙哉?”

    李嘉誠坐直身體,仔細打量周凱旋:“12萬平米的動遷誰來負責?”周凱旋說:“我來負責搞定。”李嘉誠又說:“平整土地和一系列建設手續也並不容易。”周凱旋笑著說:“李先生放心,我交給您的會是手續齊備的‘熟地’,您需要做的只是開工建設。”

    見周如此爽快,李嘉誠也單刀直入:“你要求的佣金呢?”周凱旋說:“總投資額的2.5%可以嗎?”李嘉誠知道這個專案的利潤可能是100%甚至更多,他旋即與周凱旋握手:“就這樣定了!”

    二人談話不過5分鐘,就敲定了當時北京市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個房地產開發專案。最終,東方廣場總投資額達20億美元,周凱旋獲得2.5%的顧問費,約4億港元。她提現一半,另一半則長線投資東方廣場。

    當時,需要動遷的國家級、市級和區級單位160多個,居民1800餘戶,任務非常艱鉅。周凱旋只能在香港和北京之間做起了“飛人”,每週一清晨六點趕到香港機場,乘坐港龍航班飛往北京,週五晚上乘其它航班返回。

    為能最快解決拆遷問題,周凱旋先對居民釋出公告,按照搬遷時間將補償金分為三等,在居民全部搬走後,她再集中精力說服各級單位,居民搬走後他們再無拖延的藉口。如此,規模浩大的拆遷工作僅六個月即告完成。

    之後幾年,位於敏感地段的東方廣場在建設過程中屢遭挑戰,期間歷經陳希同、王寶森貪汙受賄案,高層突破北京建築高度限制,麥當勞王府井店搬遷,開發中撞見古蹟等一系列風浪和國內國際輿論壓力,卻被周凱旋一一擺平。

    她用5年時間、集中所有精力完成了這件得意之作,拿到佣金那天,周凱旋把香港最繁華的中環地區每家店鋪都逛了一遍,結果是“每件昂貴的商品我都買得起,但我沒買”。她的感受是“心裡覺得很富有”。

    專案結束,董建華打算提升周凱旋做公司董事,她卻主動放棄:“外表很光榮其實是你自己心裡的包袱。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從這個專案中得到應得的報酬。”深感疲憊的周凱旋意識到地產專案並非自己興趣所在,轉而尋找下一個全新領域。

    【4】說服李嘉誠涉足網際網路

    因為東方廣場專案,周凱旋逐漸靠近長江實業集團。她的商業策劃能力讓李嘉誠刮目相看,在她的影響下,李嘉誠開始涉足網際網路。

    1995年,周凱旋學會了使用電子郵件,但那時她並不認為網際網路是商業機會,而是看好IT業另一領域“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軟體。

    1996年7月,周凱旋投資創辦Alexus。一年後,基於“進、出口商需要一個電子系統來簡化報關手續”的思路,她在Alexus旗下創辦深圳口岸電子報關公司易網通(EC Link)。

    隨著網際網路不斷髮展,1999年,周凱旋告訴李嘉誠自己準備進軍網路。李嘉誠以房地產起家,一直秉持 “不熟不做”的商家古訓。在他看來,網路作為資訊產業頗為虛幻,不能輕易介入。

    周凱旋決定換個形式動員李嘉誠。她找到雅虎神話的締造者楊致遠,請他幫忙說服李嘉誠。

    不久,李嘉誠應邀去新加坡參加紀念酒會。到達新加坡當晚,楊致遠到李嘉誠房間拜會,兩人談得十分投機。第二天,楊致遠陪李嘉誠參觀新加坡網站,並出席紀念酒會,讓李嘉誠對網路事業有了直觀認識。

    酒會結束時,楊致遠對李嘉誠說:“先生此行並非我的主意,而是另有他人。”李嘉誠正感奇怪,周凱旋從楊致遠身後走出來。

    結合當時網路狂潮席捲全球、香港創業板建立的情勢,李嘉誠決定抓住大規模整合資源的機會,將易網通注入電子商務,合併和記黃埔及長江實業下的新城電臺,據此成立最初的TOM公司。

    2000年3月1日,成立僅4個月、尚無紮實業績的TOM高調登陸香港創業板,獲數十萬人排隊認購,收回50餘萬份表格,超額認購近625倍。其股價快速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過300億港元,成為資本運作的經典之作。

    僅以30萬港元入股、擁有公司32.29%股份的周凱旋,身價飛昇至最高127億港元,成為香港引人矚目的女富豪。

    但初期狂熱的追捧後,TOM股價直線下滑,一度引發投資者的廣泛置疑,被認為純屬投機行為。TOM的當務之急是找一個能讓業績報表好看,讓投資者重建信心的CEO來執掌大局。對此,周凱旋迅速採取行動,果斷進行人員洗牌。

    2000年7月,前高盛高科技部投資經理王兟入職TOM公司CEO,大規模進行非網際網路業務收購,收購物件包括上海美亞線上、鯊威體壇、http://163.net、《亞洲週刊》等三十多家大中華區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藉此,TOM一舉成為國內媒體巨頭,集團收入亦在兩年間增長17倍。

    同時,TOM還堅持發展網路業務,透過與十餘家手機廠商進行業務捆綁及大規模推出新的簡訊產品,2003年上半年時,TOM成為國內簡訊業務的前三名。

    2002年年中,周凱旋在臺灣偶遇一個負責IVR(無線音信互動服務)業務的朋友,對方稱馬上就能拿到一張在中國內地經營IVR的牌照。

    周凱旋分析IVR能將網路產品與電話結合,對於很多不會使用網路的人來說很有市場,但對方無意出讓股權,於是周凱旋自立門戶,建立IVR公司雷霆無極。

    隨著網際網路業態在海外股市復興,TOM在美國納斯達克二次上市進入籌備階段。雷霆無極與TOM業務存在競爭關係,周凱旋對此相當頭疼。

    競爭問題最終透過收購解決。2003年12月底,TOM以1.5億美元收購周凱旋僅用50萬人民幣創辦、100%擁有的雷霆無極,周凱旋身家再漲。後來,TOM私有化後,周凱旋套現退出。

    【5】投資科技圈新銳企業

    TOM公司之後,李嘉誠信任周凱旋在科技投資方面的眼光和能力,把科技圈投資交由維港運作。此後,維港共計投資了全球超過80家科技企業,包括Facebook與Skype。

    其時50歲的周凱旋在全球科技中心不斷嶄露頭角。她經常在助理和保鏢的簇擁下,去尋找那些被她稱為“顛覆性”的科技新銳。她曾支援過的專案包括:人造植物雞蛋、搭載GPS的腳踏車鎖、能分析成分的智慧杯子等。

    2007年12月,周凱旋成功勸說李嘉誠投資6000萬美元給當時幾乎沒有盈利的Facebook,到2012年Facebook上市,李嘉誠的投資翻了5倍。

    以色列地圖導航初創公司Waze是維港投資的另一個成功專案,Waze最終被Google以11億美元收購。

    憑藉李嘉誠提供的穩定現金流,維港在業界獨具光環。大部分投資基金忙著募資的時候,周凱旋把時間都用在專案和投資物件上。據與她合作過的知情人士透露,周是一個出色的投資提議專家,她提供的投資常在100萬到2000萬美元之間。

    有時在與投資物件喝過一杯咖啡後,周凱旋就能做出決定,並不需要李嘉誠簽字。美國Misfit公司稱,周凱旋在與之影片通話24小時之後,就做出了投資決定。

    因為背靠李嘉誠,投資物件們感覺,維港投資有著慈善家的天性,它不會給投資物件施加儘快盈利的壓力,也不會對投資那些前景光明但未經證實的新技術有絲毫猶豫。

    一些初創公司表示,當週凱旋找上門後,他們就完全不再考慮其他投資人。

    一位接受維港投資的創業者稱,他告訴周凱旋,自己想和某位網際網路公司高管見面,正在矽谷出差的周凱旋旋即派私人飛機將他和那位高管接到拉斯維加斯共進晚餐,“這些難得的機會是其他想要尋求突破的普通初創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

    【6】李嘉誠“最不可替代的朋友”

    與周凱旋接觸過的人在幾秒種內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看著你的眼睛聽你說話,時刻注意你的感受,即使在多人面前談話,她也會適時望你一眼,讓你感覺不被忽視。

    在周凱旋嘴裡,最常聽到的話是“我很好的朋友”,這些朋友既包括董建華、李嘉誠,也包括她經常乘坐航班的乘務人員、為她製作過首飾的師傅。然而,擁有如此多“很好的朋友”的她卻認為自己是個“邊緣人”,最樂於與自己相處。

    從普通公司職員到香港頂級女富豪,周凱旋依靠自己的頭腦起步,依靠能力獲得賞識。立足這些資源,她鋪就一個廣闊平臺。外界議論其依靠“關係”,然而,這樣的關係並非誰都能營造,或者即便有了這樣的關係,也鮮有人能達到她的水平。

    別人眼裡,她是李嘉誠的“紅顏知己”,背靠大樹好乘涼。她自己眼裡,和記黃埔是國際大公司,而TOM是“富人家的親戚”,窮家的小孩要有志氣。談到與李嘉誠和董建華的關係時,她說:“我不是他們的附屬物,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不把關係當包袱”是周凱旋的哲學。做東方海外專案時,她和張培薇一起搬進山頂花園做鄰居。和李嘉誠的新聞曝光前,已有不少人在平日晚上發現“超人”的足跡。之後周凱旋又搬到距離李嘉誠大宅5分鐘車程的地方居住。兩人經常一起共進早餐。

    在如何與李嘉誠相處上,周凱旋自己的話可做概括:“聰明如狐狸,單純如兔子”。比李嘉誠年輕30多歲的周凱旋,經常刻意把衣飾、髮型和妝容弄得老成。

    她會在眾人面前蹲身幫李嘉誠繫鞋帶,也會電話提醒他注意要約見的人感冒了,小心傳染。她不介意李嘉誠對外幾乎從不說起她的功勞,甚至提議將李嘉誠捐款修建的教學樓從“莊月明樓”改叫“李莊月明樓”,表達對已故李夫人的尊重。

    “在男女之情上,最靠得住的感覺是:你是不是我最不可替代的朋友?這是原則。這樣的關係讓你什麼都不怕,才能令對方長久眷戀。”這看似簡單,但其實很難做到。

    這樣的周凱旋收穫了李嘉誠的絕對信任。她是李嘉誠基金會董事,能當此職的多為李家人。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李嘉誠出席眾多隆重活動時,均有周凱旋的身影。1990年夫人莊月明去世後,周凱旋是李嘉誠最親近、也是唯一經常攜手亮相的異性友人。

    李嘉誠並不排斥在公眾面前展現兩人的親密關係。與周凱旋同遊羅馬和西安時,李嘉誠都親自為周凱旋拍照留念,引得不少遊客駐足觀看。期間,周凱旋無名指上的戒指還亮瞎了好事者的眼。

    因為巨大的財富和“李嘉誠摯友”的頭銜,在香港,周凱旋像娛樂明星一樣備受關注:她的一舉一動都是香港媒體議論的話題。

    關注源於她令人側目的身價:在香港女富豪排行榜上,周多年來始終佔據第二的位置。在財富大多來自遺產繼承或離婚贍養,十有八九會冠以夫姓的女性商界名流中,從未公開婚姻狀況、以三字姓名示人的周凱旋顯得特別醒目。

    周凱旋不喜歡這種關注,尤其是時尚與娛樂圈的關注,因為“他們現在越來越只關心我穿什麼牌子的衣服了”。一直以來,她只戴同一款貝殼狀耳飾,那是她喜歡了很久,用上班第一個月的薪水買下來的。

    這種看淡名與利的灑脫,需要與自己內心平靜相處的能力。每個場合都用職業套裝淡化自己的女性身份,從不強調女性的差異或是特權,周凱旋以自己的言談舉止告誡眾人:性別不是成功的羈絆,也不應該是成功的關鍵。

    ------END------

  • 2 # 暴克BOK

    無法轉正的原因與李的原配莊氏“猝死”肯定存在某種關聯。據報,1989年12月31日

    除夕

    ,李氏夫婦聯袂出席

    君悅酒店

    的新年晚會,不料翌日下午,家人指她

    心臟病

    電臺紀錄,指莊月明因服用過量藥物致死,惟此說一直被李家否認,指她乃因

    心疾

    致死。

  • 3 # 豆瑪張

    周不嫁也蠻好。嫁了要守豪門的規矩,看繼子和媳婦的臉色,全不如自己現在這樣自由自在,又不可替代。保持自由身的同時也保持了自由的心靈。只見過結婚後沒有愛的女人被叫怨婦,對未婚的女子一般最多就是老處女而已。當然,未婚和處女是不能劃等號滴。

    李已經老邁,身邊也無眾多女子圍繞,多年來,尤其是近年來也只得週一個,這樣的戀情多好,萬萬不要嫁啊。名分這個詞從來都是女人為難女人的法寶,他們倆男單身,女單身,享受難得的愛情就好了。若是嫁了,子女關係啦,財產關係啦,還有雙方親屬關係啦,等等,就很好嗎?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戀愛三十多年,結婚了,也未見多幸福。反而時常有兩人發生齷齪的報道。

    他二人都是看透浮華的人,何必被虛名累身。享受生活吧,周也過了知天命年紀,開心享受愛情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嘉欣名字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