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空聯盟

    我就推一部《蝦上螞蟻》Ants on a Shrimp

    -------請大家關注↑謝謝-----------

    豆瓣評分7.2一百多人評價。

    翻譯直白的片名,卻讓人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影片講的是什麼呢?

    臺版的譯名或許更能讓人迅速get到故事的重點:《神廚東京壯遊記》

    丹麥的諾瑪餐廳,曾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4年四次獲得全球最佳餐廳的殊榮。

    2015年1月,神廚Rene Redzepi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暫時關店5周,全員移師東京的文華東方酒店。

    他們將在這裡用當地的食材,為近3000名食客精心打造出14道別致的菜品

    說到出行的原因,神廚說就是兩個字:have fun

    每天是可以一成不變的,午餐、晚餐,餐餐週而復始。

    我在想,為什麼不能去一個新的地方,然後……

    做點好玩的嘗試。

    於是,神廚找到日本酒店的人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他想要把餐廳的每個人都帶過來,日本人考慮過後,點頭答應了。

    然而,當他們真的來到了日本,才發現一切並不簡單。

    在神廚到達東京前的一個月,諾瑪餐廳的創意團隊先行抵達文華東方酒店。

    他們在酒店的地下三層,緊鑼密鼓地展開著準備工作。

    很快,一個個挑戰出現了。

    首先,他們和當地的工作人員無法溝通。

    其次,日本的食材也和丹麥不同,這裡的野蔬味道更淡。

    除了環境帶來的不便,他們還有來自神廚的壓力。

    不能來日本作丹麥的招牌菜!

    不能因循守舊,耽於安逸,得過且過!

    必須挑戰,創新,不斷突破!

    就這樣,整個團隊開始了每天20個小時的艱苦工作。

    為了融入日本當地的生活,他們專門學習日語和禮儀。

    像日本人一樣彎腰鞠躬,像日本人一樣打招呼說“早安”。

    為了瞭解當地食材的特性,他們開始了上天入海般的尋找。

    Rene Redzepi曾在當年獲得“神廚”稱號後說:“在採購原料上,我們所花的心思甚至會比烹飪過程中的還要多。”

    而對食材的精益求精,也正是諾瑪餐廳的一大特色。

    神廚會來到東京的魚市場,和魚販學習如何挑選好魚。

    在山林中,他們一起尋找味道可口的食材。

    檸檬根,蘑菇,白草莓,還有味道特別的奇異果。

    尋找到合適食材的主廚們都興高采烈,開始嘗試自己的全新料理。

    但他們即將面對的,是神廚一次又一次嚴苛的考核。

    一位小夥子的”菜葉料理“因為多放了一勺醋,被神廚當面否決。

    味道太重了,你重新做吧

    另一個小夥準備了一盤白蘿蔔梗為主的菜,也遭遇了神廚的否定。

    你只是在重複丹麥的菜色,然後在東京重做。

    雖然也不差,但就是和在地的食材不合味。

    《餐廳》雜誌曾對神廚在細節上的專注和手法上的創新大加表彰,甚至封他為“新北歐運動的領導者”

    而這一次,神廚更是將美食上的大膽創新做到了極致。

    他在紀錄片中說,我們需要經常大膽嘗試,因為習慣帶來安逸,而我們不要安逸。感覺大膽與不適,才會創造進步。”

    神廚相信自己的直覺與口感,也相信大膽創新會帶來助益。

    於是,又是一次次的否決。

    因為湯汁有些辣感,神廚斷然決定不能上這盤菜。

    一份奶泡因為味道沒到,就被他吐槽是寡淡如水。

    神廚作為一個團隊的主心骨,全方位地從刀工、火候、擺盤、口味等各個方面把控菜品。

    每一道菜,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絕不敷衍。

    但如果只有一味地大膽創新,是遠遠不夠的。

    諾瑪餐廳之所以成功,除了創新,還有廚師之間超強的團隊協作

    拉斯主廚聰明機智,每一道菜都是動過腦筋的。

    湯瑪斯主廚才華橫溢,對料理的創意和技巧都十分在行。

    蘿西歐主廚同樣天賦異稟,尤其是她的味感總是特別精準。

    丹尼主廚是團隊的執行長,有著極強的組織能力。

    小金主廚很有正能量,是團隊裡的開心果。

    同時,又正因為每個人的獨特個性,而讓整個團隊生機勃勃。

    你會發現,在這家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餐廳裡,廚師團隊也如同一個班級一樣。

    其中五花八門,有著各式各樣的人。

    聰穎、靈巧、勤奮、認真、激情等不同品質,共同構成了一個團隊的多樣化和契合度。

    然而,別忘了,其實他們也都是普通人。

    開幕前,幾乎所有的廚師都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和緊張

    丹尼主廚突然生病,臉色慘白,在等電梯的時候差點昏倒。

    他透過來回小跑來緩解緊張,坐下來後才稍稍好轉。

    蘿西歐主廚也因為焦慮在電梯裡差點吐出來。

    另一位廚師法保爾則因為緊張,而把鴨子烤焦,只能重做。

    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

    因為,他們都沒有忘記自己為何來到這裡,兩個字:熱愛

    廚師帶給人的第一件事情是專注

    在這裡你不用擔心週一到週五要做什麼,每天都是忙碌的。

    小金主廚說,即使你的女朋友離開你了,你還是得把醬汁做好。

    最重要的事,永遠是下一餐。

    廚師帶給人的第二件事是遠離社交

    蘿西歐主廚說,自己為了工作暫時放棄了一切。

    社交生活一片空白。

    雖然有所犧牲,但她心甘情願。

    作為廚師,他們需要做到的就是專注,認真,和隨時一切歸零的能力。

    同時,不斷嘗試,不斷創新,用直覺去感受,去烹飪。

    最終,他們呈現出了令人驚豔的14道菜品,打造出了東西合璧的均衡美味。

    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要知道,在翻越過高山之後,還有更高的山。

    正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所說——

    我會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有人知道巔峰在哪裡

    更多藝術故事等著你~

  • 2 # 卡卡媽媽

    中國《一城一味》《中國美食探秘》日本《NHK:舌尖上的世界》《飲食亞洲》《貪嘴義大利》《糖果的歷史》《苦甜參半:巧克力人生》《食品革命》《香料之路》《美食探尋記》《烹調人生》《水果獵人》《麵條之路》《BBC之發現中國美食之旅》主廚的餐桌

  • 3 # 阿悅看電影

    和食雙神:最後的約定 和食 ふたりの神様 最後の約束 (2017)

    日本 NHK 電視臺製作,《和食雙神:最後的約定》一經播出,再一次把小野二郎和早乙女哲哉兩位享有盛譽的日本料理大師的人生展現在了觀眾面前。小野二郎和早乙女哲哉分別被尊稱為“壽司之神”和“天婦羅之神”。與《壽司之神》更多從西方角度探尋展現略帶神秘的東方文化不同的是,NHK 製作的《和食雙神:最後的約定》則是站在日本人自己的角度,把兩位大師之間多年來惺惺相惜又彼此激勵的情感羈絆作為了核心,更具東方的人文關懷。

    舌尖上的新年 (2016)

    一部關於“重回時間”、“尋找年味兒”的電影,將透過中國廣袤大地上奇絕的年貨食物,串接一個個新年故事,展示東方的文化習俗,用鮮活的鏡頭語言儲存一部民族生活史和文化檔案,帶觀眾重尋舊日的習俗和年味兒。《舌尖上的新年》打動觀眾的除了美食的誘惑,還有食物背後的人情,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美食電影,滿足所有吃貨對食物的最終視覺想象。

    麵條之路 누들로드 (2008)

    《麵條之路》由籌備至拍攝歷時三年,攝製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南韓、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義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各地面食文化。憑藉透過麵條來比較亞洲飲食文化這樣一個全新的策劃引起了人們的注目。以其令人垂涎欲滴的“面面”俱到,向我們講述“面”傳千里背後的獨特麵條文化,給我們“面”目一新的視覺享受。麵食為何會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東西方深得人心的大眾美食?最早是什麼人發明了麵條?最初的麵條又會是什麼模樣?這部紀錄片中都會找到答案。

  • 4 # DOCO熱紀錄

    豆瓣8.5分紀錄片,日本料理文化的最高境界盡在其中

    說到日本美食,大家都會想到小野二郎的壽司和早乙女哲哉的天婦羅

    他們不僅讓食物擁有極致口感和美感,同時也讓日本的料理文化深入人心。

    ▲ 小野二郎和早乙女哲哉

    日本料理講究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同時,食材和調理法注重時令季節感

    讓食客品嚐到最地道的天然美味是料理師的夙願,石原仁司就是一位擁有著這種夙願的日本料理大師。

    石原仁司的料理店開在京都,和現在某些網紅餐飲店需要水軍排隊炒熱度不同,他的店即使提前預約,也要等上半年的時間才能去品嚐美味

    ▲ 石原仁司

    今天,就讓我們用一部紀錄片《職業人的作風:日本料理人石原仁司》來一探料理大師的日常和他內心世界對於料理文化的理解。

    石原仁司是一個略顯嚴肅又有點靦腆的人,他生於京都、享譽世界。

    7年時間裡斬獲米其林三星榮譽6次,曾師從日本料理界泰斗湯木貞一先生。

    ▲ 右為石原仁司

    他的料理店名為“未在懷石料理”,“未在”是禪宗中的詞語,意為“修行無止境,永葆上進心”的道理。

    在日本,懷石料理以“不以香氣誘人,更以神思為境”聞名。

    很多日本人認為,要品嚐真正的日本傳統美味,就要一邊觀賞美麗的庭院,一邊享用懷石料理,才能稱得上地道。

    吸收了茶道文化的懷石料理,體現了日本食文化之美。

    未在懷石料理店只有晚餐,客人要在五點四十五分到店,六點開始準時進餐,間隔的十五分鐘用來享受暖胃飲品:夏季是梅酒、春季是櫻茶

    ▲ 主人石原仁司施禮

    他們互不相識,有的來自京都,有的來自東京,有的來自兵庫縣。

    為了能讓大家同時分享美味,所有食物幾乎都是同時上菜。

    餐廳在每日下午一點開始準備工作,提供的餐食是每月更新的價值35000日元(約2040元)的懷石套餐

    隆重的懷石大餐,每道菜的擺盤都如藝術作品一般考究。

    套餐內共有15道菜品,由5位弟子在石原的指揮下分別完成。

    食材均是精挑細選的時令產品,數量達到300種以上,僅僅一道水果料理的水果種類都達到了43種之多

    ▲ 水果料理

    每一道菜品都衝擊著食客的感官,不僅是味道,還有食物精緻的美感,都包含著待客之道的精髓。

    內心對極致待客之道的追求,讓石原仁司始終對自己要求苛刻。

    63歲的他,時常會有頭痛和腿部神經痛的症狀,但他除了抽空去醫院檢查之外,從未因此請過一天假。

    他的生活三點一線,穿梭在超市菜場、餐廳和家之間

    每天早上石原仁司都會親自去菜場採購食材,價錢、大小等外在的東西不會影響他的判斷,他在乎的只有一件事:食材的原產地和新鮮度

    為了新鮮合適的食材,石原仁司能夠買遍整個京都。

    即使有商家送貨上門這種方式,但是石原卻從未體驗過。

    因為只有親自挑選,才能知道食材是否合適,就連硬度這一個細節他都要嚴格把關、絕不放過。

    入行47年,他總能在一堆魚中間挑選出脂肪緊實度最好的一條,僅這一點就令很多專職採購人員嘖嘖稱奇。

    對食材嚴格把關的石原,對烹飪細節的要求自然也是幾近完美。

    懷石大餐中有一道菜是湯汁、米飯與酒,按照茶懷石的習慣,酒前會先上湯汁與米飯

    ▲ 濃湯汁

    遵循這一傳統主要是為了防止醉酒,故讓客人先墊一點溫和的食物。

    但是白飯最佳的烹飪狀態是什麼呢?那就是在“煮到剛開花”時直接起鍋,這時米飯味道甘甜,口感軟糯。

    ▲ “煮到剛開花”的白飯

    烏賊的表皮是纖維質,口感稍硬。

    為了吃起來柔軟,同時又保留烏賊原有的風味,石原要在烏賊上切刀,而且每個間隔要小於1毫米

    正是這種精湛的刀法,讓石原的料理別具一番風味。

    ▲ 切好的烏賊

    石原對細節的苛刻遠不止於此,他還會用鑷子一絲不苟地將金槍魚肉裡的一根根細細的血管拔出來

    其實這樣做並不能改變魚肉的口感,目的僅僅是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更加美觀。

    ▲ 取出金槍魚裡的血管

    對於一個追求極致待客之道的料理大師,除了要讓食物呈現最美味的狀態之外,石原還努力讓店裡陳設帶給人一種平和寧靜之感

    早上上班途中,石原總會採摘時令花草,用以裝飾餐廳

    上了年紀的他腿腳有所不便,所以有時還會摔倒擦破面板。

    未在懷石料理餐廳開在以櫻花和紅葉聞名的圓山公園一角

    它依照茶室風格建造,石原仁司希望食客能體驗到世外桃源的舒適和自在

    餐廳內部有14席座位,從客人的位置看出去,能直接欣賞到庭院裡蒼翠的綠植,合適的景深將人的疲憊和憂慮一掃而空。

    ▲ 未在懷石料理餐廳

    懷石料理講求精緻,對餐具的要求也很高,主要盛裝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

    石原仁司認為精美的器具是有靈魂和溫度的物件,於是經常親自到市集挑選,為此他需要了解古今各種器具的知識。

    除此之外,石原還堅持了47年的書法,店裡的選單、牆上的字畫,都有石原親力親為的痕跡。

    對於每一個細節的苛刻要求,才造就了石原仁司心中最佳的懷石料理。

    “究竟該如何招待客人”,石原對此問題從未停止過思考。

    讓萍水相逢的客人能夠相互分享各自對美食的感受,這就是石原追求的“一座建立”

    “一座建立”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的一個舉足輕重的概念,其內涵是:

    主人盡心待客,客人由衷感激之時,雙方共同產生的一種特別的心靈相通之感

    ▲ 日本茶道的鼻祖 千利休

    石原仁司的夢想就是在日本的料理界中體現出“一座建立”的精神。

    對於料理人來說,待客之道不僅侷限於烹製料理,而是希望客人能夠在方方面面體會到料理和生活的美意,這才是日本料理文化的最高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腎虛能調理好嗎?應該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