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人物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猝死:越過山丘,還未如願見著不朽

    放下當年的理想,也不談創業的成敗,只想說說那場宿醉,和人們眼裡那個曾經鮮活的張銳。

    張銳,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於2016年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

    編輯 / 青藍

    硬骨頭的“張大”

    徐一龍最後一次和張銳踢球,還在京華時報。那天張銳去得晚,只踢了一小會兒,這傢伙體能不是特別好,但球技不錯。在對方的半場有個任意球的機會,張銳站在球前。外腳背抽射,皮球劃出一道弧線,鑽進網窩。

    “帥。”多年之後,徐一龍還是這麼評價這位老大哥,“能把球踢好的人都很有智慧。”

    京華時報的兄弟們願意管張銳叫“張大”,那時他是報社的新聞中心主任,新聞前沿陣地的第一道守關人,如果我們還能回憶起多年前很多新聞人擁有的那種情懷,那張銳的話,無疑能夠體現他的格局:

    我一向認為,做新聞,在中國做新聞,要有“雖九死其尤未悔”的堅定的大誓願、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魄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大犧牲。

    比起球場上那腳讓人稱道的外腳背抽射,張銳更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抽菸。任冠軍那時還是熱線部的記者,也抽菸,但遠沒有張銳抽得兇:“一天要抽一包半到兩包,選題突破不下去時,更是抽得厲害,一屋子老煙槍,辦公室煙霧繚繞。”那段時間,或許是紙媒或者說都市報最好的年華。伴隨著繚繞的尼古丁氣味,蒸騰在辦公室上空的煙霧成為了一批老京華人的共同回憶。

    張銳跟大家聊選題、講稿子,從立意、角度、到稿件中的細節;轉過身,為了能讓有價值的新聞刊發出來,他無數次與上級領導、廣告客戶爭論。

    下面的記者說:張大的骨頭硬。或許每天都是焦慮而亢奮的,但新聞比香菸更像是一種毒品,在部落格中張銳曾寫過,儘管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苦難,卻又能讓他靈魂出竅、飄飄欲仙。“作為一個搞新聞的人,我很幸福。”不知道多少老報人還記得,那時,大家可以把“新聞理想”和“普世情懷”當成一種驕傲,大聲地說出來。

    張銳也說過:新聞是一種理想。

    父親的質疑

    今天早晨,曾在京華時報工作的田乾峰翻出了十年前的文件。

    同樣是在十年前的國慶前後,張銳選擇與京華的同仁們告別。同樣有人記得,告別的酒桌上,張大平靜地向大傢伙宣佈了這個訊息。挨桌敬酒時,這個從未在京華流過眼淚的大男人忍不住哭了,邊哭邊唱起了歌。後來,他怕大家難過,獨自躲到門口的臺階上,一幫人跑到門口,在大雨裡一起落淚。

    他從傳統媒體向網際網路邁了一步,成了網易新聞副總編輯。儘管在外界看來這是一次跨越,但對於張銳而言,他沒有離開這個行業,只不過換到了網際網路上做24小時“無縫新聞”,和讓大眾完成參與、互動、鑑賞和挑選的“公民新聞”。

    在新東家,張銳推動了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公開課、網易論壇的建立,也影響了網易“無跟帖、不新聞”的文化。

    張銳喜歡讀書,身邊人經常能看到張銳在購書網站上下單的一大包一大包的書籍包裹。在徐一龍眼裡,這麼多年過去了,張大身上始終帶著一份書生氣,有一些家國情懷。

    哪怕是徹底地從新聞行業離開,成為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者。今年3月,張銳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時,回憶起自己爺爺的故事。爺爺是中醫,解放前老家安徽省鬧饑荒,有時候一村子的人都餓死了,唯獨張家從來都沒有死過人。每當村民們得到一捧黃豆,都會分半碗到張家,村民們會說,“我們每家的人都能死,但不能讓張大夫死。張大夫一死,我們這一村人都會死!”

    透過這捧黃豆,張銳對於醫患之間的關係有了深刻的感受。那時很少有人知道,張銳的父親和爺爺都是醫生,他從小在福爾馬林的味道中長大,兒時因為叛逆而拒絕選擇攻讀醫學,讀完生物學本科之後,又繼續攻讀新聞學碩士學位。

    做春雨醫生、在移動醫療領域的創業被張銳視為是子承父業的迴歸。儘管,爺爺和父親是傳統行醫,而張銳是在網際網路上從醫。

    還有更現實的問題:“兒子,你能掙錢嗎?你的公司還能活多久?”

    這些的確是曾經困擾了張銳很久,但真正刺激他走下去的或許是更為宏大的命題。今年8月,春雨醫生線上問診平臺正式上線,釋出會上,張銳向媒體說:“希望有一天,能讓所有人都免費看病。”

    闖入者

    中國移動醫療市場上出現了一個“闖入者”。他是文科生,不懂技術,沒有相關背景;多年的媒體從業經驗雖然帶來一定的人脈,但在創業融資和公司運營方面並不能帶來直接的幫助。他曾經向媒體表示,做成一件事很重要,賺錢都是後話。雖然,在創業的大多數時間裡都不得不被很多現實問題所困擾。

    張銳的老同事吳婷在悼念文章中記錄,在握有9000萬用戶,估值12億美金時他還告訴我,他常常反覆做同一個夢:獨自走在細細的小路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深不見底。

    這麼多年過去了,張銳直言不諱的個性還是沒變。市場上對於春雨醫生的爭議始終未斷。

    即便在張銳過世後的這幾天裡,知乎上有網友匿名回答:很多人評判說張總是“融資能人”,也是“醫療行業的門外漢”,很多時候做事“太理想化”,移動醫療距離觸及“醫療的本質”還有很多路要走。

    徐一龍也擔憂,張銳選擇的這塊骨頭“太硬、太難啃”,絲毫沒有技術背景、沒有人脈資源,又帶著一點點理想主義情懷的張銳所迎接的困難很多。

    但春雨醫生公關部的譚萬能覺得,他們的創始人考慮的並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一個行業的問題,在這方面,張銳身上有著一份使命感。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他來說,創業最刺激的地方在於拉起團隊做具有顛覆性的事情,能夠接觸和探索世界未知的一面。

    去年在接受《部落格天下》採訪時,張銳把創業比作打麻將和抽菸。“很累,但你很爽。你說抽菸有什麼好,這麼難聞,對身體不好還花錢,但是我高興。”他很喜歡用比喻,做移動醫療創業就像是在走夜路,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坑,多少懸崖,不知哪裡才有光明。“這時候你的信念就是等,你越熱愛自己的事業,越是篤定,越是自信,這盞燈就越亮。”創業總有成敗,但在生命面前,顯得不再重要。

    再無琴音

    這兩天,北京一直陰天,秋雨帶著涼意。

    人們現在更願意回憶2016年10月5日之前那張面孔。他經常出口成章,也偶爾飆幾句髒話;說話聲音不大,甚至有些柔和,但底氣很足;儘管語速很快,語調卻平穩而不急躁。聊天時,他會緊緊地盯住對方的視線,眼神裡彷彿透著一束光,有時,右手手臂會不自覺地在胸前擺動,嘴角露出淺淺的笑。

    即便成為創始人,他也極少穿西裝,休閒套頭衫和牛仔褲是最簡單的“標配”。剛到廣東時,不知道這裡春節後上班第一天有逗利是的習俗。聽到同事說恭喜發財後,他一溜煙跑到廁所裡,封了個大紅包。

    大家加班累了,他帶著一哨人馬去按摩沐足;他會提醒員工在父親節、母親節時給家裡打個電話,甚至連下屬犯了錯誤,他都上前扛起黑鍋。

    以前,他的辦公桌旁豎著一把木吉他,後半夜下班後,他會帶上吉他和身邊的年輕人去酒吧,即興地撥弄琴絃,唱上一首羅大佑。即便在會議室大夥正爭論不休時,會議桌的另一頭,老闆張銳也會抱起吉他,彈起《戀曲1990》的旋律。至高潮處,琴音戛然而止,討論繼續。

    只是創業後,很少再有時間摸出那把吉他,撫弄琴絃。好友說,這幾年,張銳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山丘》,“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創業,也讓這位“四十出頭的年輕人”早早就白了雙鬢。

    確認了張銳因心肌梗塞離世的訊息之後,他當年最賞識的後輩任冠軍暫時關停了自己的朋友圈。他說自己想起了麥克阿瑟《老兵不死》的演講:“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永遠不死,他只是凋零)。

  • 2 # 刺蝟公社

    最不忍寫的新聞,就是媒體人、創業者的訃告。

    作者 甘甜甜 崔總

    昨日,知名醫療創業公司春雨醫生髮布訃告,創始人兼CEO張銳先生於10月5日晚間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新聞牲口”

    在成為春雨醫生CEO之前,張銳是個傳統的新聞媒體人。這個來自安徽的70後青年才俊,在人大讀完生物學本科之後,又繼續攻讀新聞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北京體育大學新聞教研室主任、《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

    如今,無論是傳媒教育還是新聞實務,都很少有人為“新聞理想”加冕。但十幾年前,張銳的部落格文章中總是滿腔的熱血。

    如著名媒體人馬昌博所說,張銳始終行走在行業的風口上,是一個先知式的人物,早在2005年底,他就開始談“紙媒會不會死”,並且提出了相對悲觀的論調:

    他的《都市報思考》系列文章一寫就是十餘篇,這個熱愛新聞的傳統報人,有過無數次慨嘆報人墮落的痛苦時刻。他認為“公器屬性”和“喉舌屬性”的悖離,“商業屬性”和個人的人文追求的悖離無法癒合,擺在報人面前的命運選項只有A、滅亡;B、墮落。

    張銳想要尋找選項C。於是2006年,他離開《京華時報》加入網易,成為了最早從傳統媒體投身網際網路的媒體人。

    他回不去傳統媒體了,幸好做網際網路也沒有離開新聞,反而進入了一種可以操作24小時全天候“無縫新聞”、“公民新聞”的狀態,如魚得水。多年以後,作為網易新聞的副總編輯的張銳戰功彪炳,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公開課、網易論壇等都是他的作品。

    只有這個行業,才能滿足他永不止遏的好奇心,才可以給他作為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會擁有的滿足感與榮耀感,是新聞讓他完整。“我很開心,我是新聞之奴。”

    張銳DoNews 部落格上發過一篇文章:《我們這些新聞牲口》。這樣形容媒體人的生活與焦慮感:

    彼時,面對著新聞界前輩去世的新聞,他說“新聞理想應該是所有新聞牲口的終極理想,祝福我們這些新聞牲口身體健康兒孫滿堂。所以,別漏了今天的早餐。”

    不知道在創業後,張銳有沒有漏掉每天的早餐?

    革新者

    2011年,張銳從網易辭職,選定了線上診療作為創業方向,創立春雨醫生。因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本人的激進觀點,張銳一路以來飽受爭議,而同時,他也因醫療顛覆者的形象而為人熟知。

    起初,張銳與網易原同事曾柏毅、時任香港伽馬集團中國區總經理李光輝和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盧傑組建起了春雨的骨幹團隊,正式開發春雨醫生。

    跨行業進入醫療領域,春雨醫生團隊一開始就遭到質疑。張銳表示:“我們不懂醫療是福氣,不是弱點。因為我們不懂,所以不知水深水淺,可以無知者無畏地去幹事。”

    中國複雜的醫患關係以及供需不均的醫療資源讓張銳覺得這是個機會。從遠端問診做起,張銳團隊開始了對於移動醫療的探索。4個月後,春雨掌上醫生移動客戶端上線,主打移動網際網路“輕問診”模式。

    2014年,移動網際網路大潮襲來,移動醫療領域也隨之大熱。春雨醫生抓住了這次的發展契機,先後推出空中醫院、私人醫生、健康檔案等多重服務,力圖為醫患兩端提供定製化和個性化服務。

    在資源相對固化的醫療領域,春雨醫生一度作為醫療改革者出現在世人面前。其創始人張銳也成為移動醫療行業的領軍人物。然而,以移動醫療的角鬥士和護道者的角色而著稱的張銳,在多個大型公開論壇中的激進言論也給他帶來諸多非議。

    其中,引發最多的關注的是張銳與北大人民醫院院長王杉的“顛覆醫療”大戰。

    在2015年1月底舉辦的"reMED 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上,張銳提出"醫院去中心化"的觀點。他指出應在未消費者的需求基礎上,從邊緣市場突破,進行延續性的創新。

    張銳也將這種理論應用到了醫院的發展上,大膽預想了2020年的醫院發展前景,即“專科化”、“碎片化”、“網路化”的發展趨勢。

    張銳表示,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專科醫院、第三方檢驗、手術中心和醫生集團,而越來越多的個人診所或便利店診所將離散和消解大型綜合醫院的功能。

    reMED 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

    張銳的“醫院去中心化”言論遭到王杉的激烈反對。王杉多次強調了醫療和人的關係,他認為技術改變的只是中間環節,而醫療服務的兩端"醫"和"患",以及醫學本身,是不會被顛覆的。而在他的網際網路醫療理念中,以人為中心的Real-Life Health才是醫學發展的理想狀態。

    《宣告》稱,春雨醫生依舊是中國最好的移動醫療企業之一,並給出了較為詳實的反擊證據。

    道阻且長

    爭議之外,張銳要面對的還有企業經營發展本身的壓力。

    在春雨醫生的創業早期,錢的問題帶給了張銳不小的壓力。張銳曾表示:“找人、找錢、找方向,這不是創業階段的功課,而是創業以來一直要做的功課。”

    最初的A輪300萬美元很快燒完,直到2012年9月底,春雨完成了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張銳才得以暫時鬆一口氣。

    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銳還是提到了自己的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鍊斷了怎麼辦” ,並表示身體有諸多不適。

    2014年8月19日,春雨獲得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成為國內移動健康領域最大的一筆單筆融資。這輪融資終於讓春雨成為不缺錢的公司。

    根據今年6月春雨醫生公佈的資料,自2011年7月成立至今,春雨醫生已擁有近50萬註冊醫生、9200多萬註冊使用者,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問診諮詢平臺之一。

    此後不久,圈內傳出春雨醫生即將拆分線上問診業務上市的訊息。6月24日,春雨醫生迴應稱:“現在確實在為Pre-IPO做準備,目前融資還在操作過程中”。

    然而,作為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和管理者,張銳曾透露他並沒有上市意願。但去年以來,關於移動醫療資本寒冬的聲音不絕於耳,資本退出的壓力巨大。可以說,對於張銳而言,現在正是事業發展最關鍵的時候。

    6月25日,張銳在“2016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大會醫療高峰論壇”上發言稱:“去年搞春雨醫生倒掉,我們沒有倒掉,我還站在這,我們做得很好。很多人說革命醫療,很多人唱衰移動醫療,沒關係,熱鬧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說。我相信利用技術增加醫療的供給,相信利用網際網路改變就醫的體驗,這兩件事永遠是正確的,由他們說去吧,我很好!請勿念!”

    張銳在2016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大會醫療高峰論壇上發言

    如他所言,春雨醫生確實一路壯大,沒有倒掉。然而,遺憾的是,張銳,這個和自己賽跑的人,卻最終輸給了病痛。試圖用移動醫療改善別人健康的他,最終竟因健康問題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儘管張銳所開創的事業充滿了爭議,儘管其設想的美好藍圖尚未實現,但不可否認,張銳在移動醫療領域確實做出了很多探索,走得也相當遠。

    出身醫學世家的張銳曾說,做春雨醫生的初衷就是幫老百姓看好病,他想做成這件事,賺錢都是後話,然而在創業的大多數時間裡,他不得不為了融資、盈利的問題焦慮不已。

    張銳離世的訊息讓人惋惜,他身上關於底層關懷、社會責任的理想,都讓這個創業故事更顯悲愴。未來,誰還能扛起春雨醫生這面大旗,網際網路醫療這條未竟之路是否還能走的更遠,引來了諸多思考。

    我們在微博上找到了各界大V以及網友們對張銳的悼念

    @laser 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社會化媒體研究者劉清利

    #網際網路醫療領航者張銳去世#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今日凌晨因心梗去世,作為第一個扛網際網路醫療大旗的人,企業沒有倒下自己先倒下了,再玩命做健康的不能好好愛護自己,其他都是零……願兄弟在天堂安好。

    @波子哥-廖新波 新浪名博醫生哥波子

    沉痛悼念春雨醫生創始人,移動醫療奠基者和踐行者張銳先生!他今日凌晨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2歲。在此,想跟大家說一句:健康不要被壓力壓倒!現在疾病年輕化不僅僅在醫療行業工作的男女們,在IT業,在很多行業都是如此!在制定自己小目標時,一定不要與別人尤其與成功人士比!祝大家身體健康!

    @劉春 中南影業CEO

    多年未見,竟成永訣[淚][淚][淚][蠟燭][蠟燭][蠟燭]

    @蔣濤CSDN CSDN和《程式設計師》創始人蔣濤

    難以置信!哀悼!創業者的焦慮之大難以想象,我的好友傳智播客創始人張孝祥也是如此,人到中年,健康第一,還有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常識很重要

    @李靜 著名主持人、東方風行傳媒、靜佳美妝品牌、星創投基金創始人

    好惋惜。反對說創業跟健康無關的!我有證據:第一我最累的時候暈倒過,第二不斷的開會,大腦過於集中焦慮,把一杯子泡著菸頭的喝下去了,第三壓力過於大的時候,眼睛無法聚焦,頭暈我當時想:電影《焦裕祿》說他是累死的,我不信,累不知道休息嗎?那天,我終於信了,焦裕祿就是累死的,肯定是!

    春雨,在面對著眾多質疑,依然勇往直前,完成一輪又一輪融資,不斷探索,只為改變中國目前的醫療模式。不敢相信創始人就此倒下,可見創業之路何其艱辛。有句話說的很好:這個世界就是一撥人在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另一撥人起床後發現世界變了。

    一路走好, 年輕人少熬夜,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春雨醫生CEO張總過勞去世,驚愕,可惜!今年在一合作伙伴的閉門會議上才聽過張總對移動醫療行業的分享,受益良多,前輩一路走好!或許我們也要多多反思我們的生命中事物的理解,工作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和自己,總要留足熱情和健康才能擁抱希冀的明天。

    最後想說一句,不少人不鹹不淡地說創業創業把命都搭進去了有什麼意義,他們不知道,沒有創造和燃燒過的人生才是沒意義的。

    參考資料:

    1、春雨CEO張銳突發心梗離世 顛覆醫療成未竟之路

    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61006/content-486094.html?appfrom=jkj&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6-10-06/100994176.html

  • 3 # 小辣椒369

    我認為這是個案不能一點蓋面,不過確實給人留下深深的遺憾。我們一生當中經過不斷選擇和放棄,每次都能遵從內心的召喚,且能創造小小的驚喜,這樣的人確實值得我們敬畏。我想說的是,無論你成功與否首先是儲存自己,如果連儲存都做不到那又如何談創造呢?擁有呢?

  • 4 # 希望長壽

    張銳可能自幼多病,而且深知自己嚴重在生前一定有前兆,只不過還未重視預以治療,但發展醫學盡了自己的力,值得學習和表揚,遺憾還沒發展老夫頭上,若是我知他有病,一定叫他還在人世,必須的,陰間沒有痛苦,人們永遠記住你,走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與類人猿擁有共同祖先,為何只有人類發展成智慧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