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上善若水282808604

    濯水古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境內,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國道319線穿境而過。古鎮興起於唐代,興盛於宋朝,明清以後逐漸衰落,是渝東南地區最富盛名的古鎮之一。

    公元1856年6月10日,黔江小南海當地發生6.25級地震,讓小南海山河改觀,陸地變成了堰塞湖,同時小南海古鎮被徹底摧毀,永沉湖底,而距此僅有50千米不到的濯水古鎮卻安然無恙,這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奇蹟。

    古鎮建於阿蓬江邊,一面臨水,三面環山,是武陵山區 少有的土家水鄉,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歷史為濯水古鎮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蹟和鄉土文化遺產,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華夏文明在這裡的交織,形成了濯水古鎮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情。

    作為重慶舊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鎮除了擁有較多歷史遺址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同時也在四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為保護這一文化,在古鎮新修建的建築依然沿襲原古鎮的建築風格,讓渝東南古鎮格局得以很好的儲存。

    發源於湖北恩施的阿蓬江從古鎮邊緩緩流過,這條江是中國一條由動北向西南流的河流,是烏江下游第一大支流,是土家及苗族兒女的母親河。在當地土家語中,“阿蓬”是雄奇、秀美的意思。這條河流也為古鎮帶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為濯水古鎮成為渝東南地區最富盛名的古鎮之一奠定了基礎,衍生出濯水最燦爛的碼頭文化、商賈文化、場鎮文化,同時也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傳播。

    古鎮原有一座橫跨阿蓬江的風雨橋長303米,寬5米,據說是亞洲最長的純木結構廊橋,2013年11月27日晚,這座精美的風雨橋被不明火災燒燬,主體純木建築全被燒光,整座風雨橋只剩下一排孤零零的橋墩。2014年5月風雨橋開始重建,2月便重新對外開放。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涵,可以濯我足”,先秦時期的一首詩句被認為是濯水古鎮名字的由來,在文人眼中,“濯水”暗示避世隱居或清自守之意,做為古時商貿重鎮,“濯水”應該是“清自守”的含義,而用於今天,“濯水”則可以被看作是避世隱居的意思。而這條風雨廊橋名為:滄浪橋。

    橫跨阿蓬江兩岸的滄浪橋分橋、塔、亭三部分,是兩岸人民最便捷的生活通道。

    重修後的廊橋古香古色,修新如舊,不僅是通道,寬敞的橋面同時也是古鎮人們平時休閒娛樂的場所。為了避免重蹈當年被火焚燬的命運,廊橋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安裝一套自動滅火裝置。

    古鎮的老街 濯水古鎮老街由青石板鋪就,長約1000米,寬2 - 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商號、民居、會館、學堂均為木質結構,有的是吊腳樓,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錯落有致,別有風韻。民居之間有畫有精美壁畫的封火牆,窗花是精美的木雕,磉墩上有精藝的石刻,走在街上,猶如置身於一個多元民族文化的殿堂。著名景點有八賢堂,龔家抱廳,汪本善舊居等。

    古鎮街道中段立著一塊1米多高,寬約50公分的石碑。石碑立於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距今已有121年的歷史。石碑陰刻著“天理良心”4個大字。據介紹,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區極為少見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鎮商賈,經商、為人、處世之道在於“天理良心”。

    濯水古鎮建築實現了土家族吊腳樓與徽派建築的完好結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營造出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古樸而飽含哲理。入夜的古鎮,吊腳樓內,褪去白天喧囂的古鎮人圍聚在一起,或一杯茶,或一壺酒,閒話家常。

    特定時日,附近居民依然會來到古鎮裡趕場子,售賣自家的農產品,同時採購點生活用品。場子裡,一個個碩大的竹揹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動,是古鎮最美的民俗風景。

    自1956年,由於種種原因,古鎮的商貿逐漸萎縮,古鎮也漸隱於世,繁忙的古鎮的生活也變得簡單和安逸,人們也漸漸習慣了這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不嫁接可以做盆景嗎?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