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自魏延死後,大家對於三國中蜀漢的瞭解就變少了,認為蜀漢人才凋零,沒什麼可看的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正是這種觀念的體現。然而,事實真的如大家所想象的這樣嗎?魏延死後,除廖化外,蜀漢真的沒有大將了嗎?

    其實,蜀漢後期還是有不少將才,之所以我們瞭解得很少,主要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自魏延死後,演義的故事節奏加快了不少,導致大家對蜀漢後期知之甚少。魏延死後,除大將廖化外,蜀漢至少五位大將,他們都是誰呢?

    王平

    王平原本是曹操的屬下,漢中之戰時,曹操命令王平和徐晃一同進兵,徐晃率軍到達漢水,命令士兵渡河列陣,王平勸諫,說萬一前軍遇阻不方便撤退,然而徐晃卻不聽王平的建議,認為應當效仿韓信背水一戰。結果事情如王平所料,徐晃被蜀軍打的大敗,而士兵們面對漢水又退無可退,淹死溺亡者不計其數。徐晃死戰逃回營寨,責怪王平救援不力,想要殺掉王平,讓王平背鍋,王平當然不服,當晚就放火燒營,投奔劉備去了。

    演義原文:晃死戰得脫,回營責王平曰:“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來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敗。”晃大怒,欲殺王平。平當夜引本部軍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雲引見玄德。

    王平投奔劉備後,得到重用,被劉備任命為偏將軍。最終在王平的幫助下,劉備順利奪取漢中。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北伐,命令王平和馬謖守衛街亭,結果馬謖不聽王平的建議,被打的大敗,街亭失守。不過此戰過後,諸葛亮很欣賞王平的統兵能力,對王平更加器重了。諸葛亮去世後,王平被封為鎮北大將軍,幫助蜀漢鎮守漢中。

    張翼

    張翼也是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大將,他是漢初英雄張良的後代,劉備入主益州後,張翼加入劉備,屢立戰功,受到劉備的賞識與重用。漢中之戰時,黃忠在定軍山陣斬魏軍主將夏侯淵,引得曹操親自率軍前來救援。然而,在漢水之戰中,就算曹操親自前來,仍然被張翼和趙雲聯手擊敗。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從斜谷出兵北伐曹魏,任命張翼為前部都督。諸葛亮去世後,張翼又被拜為前領軍,受關內侯的爵位。公元255年,張翼被封為鎮南大將軍,隨同姜維一同北伐,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的軍隊,王經退守狄道城,姜維想乘勝進軍,張翼勸諫,擔心魏軍的援兵,姜維拒絕聽從,結果如張翼所料,姜維沒能攻下狄道城,魏將陳泰和鄧艾又前來救援,蜀軍只能撤退。

    公元209年,張翼升任為左車騎將軍,官位與廖化相等。

    原文:後張翼、廖化併為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句扶

    如上文所說,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句扶是能和王平齊名的大將,深得人心。他為人寬厚,忠誠勇敢,在蜀漢的北伐中多次立下大功,後被封為宕渠侯。雖然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不多,僅寥寥幾筆,但就從這短短几句的評價中,我們就能看出句扶的軍事能力,在當時可謂是非常強的,要不然大家也不會拿他和王平相提並論了。

    馬忠

    馬忠是蜀漢著名的軍事將領,曾被劉備稱為和黃權一樣賢能。諸葛亮南征時,分兵三路,馬忠被任命為東路軍主帥,而馬忠也是不負使命,順利的打敗了叛軍,平息了叛亂。後來,由於張翼執法過於嚴厲,朝廷派馬忠替換張翼,鎮守南中。

    當時的南中,叟夷部落數次作亂,殺死太守,馬忠上任後,採用恩威並濟的方法,最終剿平叛亂,馬忠也因此被封為安南將軍,封彭鄉侯。由於馬忠治理出色,朝廷就讓馬忠一直鎮守南中,沒有再參與北伐了。

    霍弋

    霍弋是霍峻的兒子,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軍事能力非常強。霍峻去世後,霍弋被劉備接到宮中,陪伴劉禪讀書,深受劉禪的信任。永昌郡蠻夷作亂,劉禪讓霍弋領永昌太守,率軍討伐,霍弋不負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平息了叛亂。但是劉禪並沒有讓他回到成都,而是加封他為安南將軍,統管南郡。

    公元263年,魏國攻打蜀國,霍弋聽聞魏軍來攻,請求前往成都協防,但是劉禪以成都無事,已經準備充分為由,拒絕了霍弋的前來,最終鄧艾從陰平小道來襲,成都被破,劉禪偷襲,而霍弋已經來不及前往救援。假如劉禪接受霍弋的建議,允許他前來幫助防守,鄧艾就不一定能夠攻下成都。

    結語

    雖然大家都說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但是其實除了廖化,蜀漢還是有很多大將的,至少有以上五位大將。只不過他們分駐在各地,並沒有參加北伐,或者有些參加了北伐,但是並沒有被記述在三國演義中,所以大家對此認知不深,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錯覺。

    備註:姜維是一軍主帥,不參與此次大將排名。

  • 2 # 韶華傾夢

    到了三國後期,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將大多數都凋零了。而在魏延被斬殺之後,聽得最多的一句,無疑是“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實際上,除了廖化這一位老將之外,蜀漢還有很多後起之秀,他們都在默默地保護著蜀漢。

    第一位,馬岱。馬岱最早跟隨馬超起兵反曹操,潼關之戰後,馬超為曹操所敗,不得不敗逃隴西。但在隴西還未站穩跟腳,馬超又被楊阜和夏侯淵聯手所敗,只能再次逃亡到漢中。而在蒹葭關之戰後,馬超和馬岱不得不投降於劉備。

    到了劉備麾下,馬岱多有建功。無論是隨諸葛亮南征孟獲,還是北伐等重大戰役,馬岱都有不錯的表現。

    第二位,王平。王平原屬曹操,在漢中之戰時,王平投靠於劉備,並助劉備奪取漢中。劉備逝世於白帝城後,王平隨諸葛亮南征孟獲,多立戰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王平和馬謖被諸葛亮派遣去鎮守街亭。

    街亭是漢中的咽喉,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可惜的是,馬謖不遵諸葛亮指令,捨本求末,最後導致司馬懿大軍輕易地奪取了街亭。但是,街亭之錯在馬謖,而王平在其中的表現也得到了諸葛亮的稱讚。諸葛亮逝世於五丈原之後,王平鎮守永安,成為蜀漢的平安三侯之一。

    第三位,馬忠。在諸葛亮南征孟獲時,馬忠和趙雲兩路夾擊三洞元帥,大敗蠻將阿會喃。在孟獲派孟優假意投降時,馬忠奉諸葛亮之命,埋伏孟獲。而在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馬忠和張嶷內外夾擊,大敗孫禮。

    在建興十一年之後,馬忠便被諸葛亮派遣去平定劉胄等人的叛亂。而後,馬忠長期鎮守南中,為蜀漢的平安三侯之一。

    第四位,姜維。其原屬曹丕,為天水郡參事。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姜維被天水太守馬遵拋棄,不得不投降於諸葛亮。而姜維投降之後,諸葛亮看其軍事才能不錯,便起了愛才之心,一直帶在身邊教導。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並沒有馬上得到兵權,而是受到蔣琬和費禕,以及諸葛瞻等人的限制。直到蔣琬和費禕去世之後,姜維才有機會大展拳腳。而且,姜維是一個允文允武的人才,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前後發動了十一次北伐。

    第五位,霍戈。霍戈是霍峻的兒子。因為霍峻早逝,霍戈被劉備收養在府中,而後成為太子舍人。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霍戈當時還是黃門侍郎。而在後來永昌郡蠻夷叛亂時,霍戈以永昌太守的身份率軍平叛,因功升翊軍將軍。

    在鄧艾偷渡陰平小道,兵進綿竹的時候,霍戈曾向劉禪建議率軍援軍成都。但可惜的是,劉禪懷疑霍戈有不軌之心,便沒有同意。

    第六位,羅憲。羅憲是廣漢太守羅素的兒子,譙周的弟子。在景耀元年,羅憲作為大將軍閻宇的副手,輔助閻宇鎮守巴東。在景耀六年左右,曹魏進攻蜀漢,閻宇被詔命回成都,羅憲獨自鎮守永安,成為白毦兵的最後一任統帥。在蜀漢滅亡之後,羅憲曾抵禦過東吳陸抗的進攻,使得永安不受到戰火的波及。

    其實,在三國後期,蜀漢有才能的將領還是蠻多的。但可惜的是,劉禪都沒有能夠很好的任用他們,最後導致蜀漢滅亡。

  • 3 # 京華新媒體

    蜀漢後期魏延死後,除大將廖化以外,我認為也就以下三位稱得上大將:

    第一位: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姜維原是魏國天水郡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因為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了蜀漢,受到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在世時,將自己平生所學傾囊相授於姜維。

    諸葛亮死後,姜維承擔起了北伐的重任。前期北伐,受費禕掣肘很多,每次姜維出兵,人馬都不足萬人。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費禕被曹魏詐降的郭循刺殺身亡,姜維開始執掌兵權。後十幾次北伐,勝多負少。

    因與宦官黃皓關係惡劣。姜維不敢回成都,只得在沓中屯田,躲避災禍。

    司馬昭看到蜀漢國內君臣不和,宦官專權,派三路大軍攻打蜀國。

    姜維在劍閣與鍾會僵持不下之時,沒想到鄧艾從陰平小路突襲成功,劉禪投降。

    姜維假裝投降鍾會,利用鍾會與鄧艾的矛盾,一邊挑唆鍾會造反,一邊寫信告知劉禪,他正在想方設法復國!

    沒想到計劃洩露,姜維和張翼等一起被殺。

    第二位: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先隨母姓何,叫何平。後又改回王姓。

    219年漢中之戰,因徐晃兵敗,不僅責備王平,還動了殺心。王平投降劉備。受到劉備重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王平表現不俗。街亭之戰,數次勸說馬謖當道紮營抵禦魏兵。馬謖一意孤行非要屯兵山上,他率數千兵馬山下紮營。後張郃圍山,斷了馬謖水源後,馬謖兵敗逃亡,王平虛張聲勢,鳴鼓自守,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冒進,王平遂收拾殘兵,掩護諸葛亮等大軍撤回漢中。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連降三級,趙雲也降一級,馬謖等人因丟失街亭被殺,唯有王平因進諫有功、治軍有方而得到唯一嘉獎!

    後隨諸葛亮北伐,屢有戰功。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包圍祁山,派王平守南圍。張郃領兵攻打王平,王平堅守不出,張郃無功而返!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和楊儀因善後事宜而發生內訌。王平當面斥責並打敗了魏延。

    王平後任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

    延熙七年(239年),曹爽領十幾萬大軍進攻漢中。當時漢中只有三萬多守軍,其他將領很是恐慌,王平毫不畏懼,調兵遣將,巧妙安排,最後打退了曹爽的進攻。

    王平終其一生,漢中固若金湯。王平堪與魏延媲美。

    第三位:夏侯霸

    夏侯霸:夏侯淵之子。原為曹魏大將,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與姜維多次交手,不落下風。後投降蜀國。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了執掌曹魏大權的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夏侯霸的堂侄)被調入朝。夏侯霸力勸夏侯玄不要回京,說司馬懿不可信。夏侯玄不聽。司馬懿派郭淮接替夏侯玄的職務。夏侯霸知道郭淮是司馬懿的親信,再加上素與郭淮不和,認為司馬懿這般安排,自己凶多吉少,內心很是害怕,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蜀國。

    因為夏侯霸的從妹夏侯娟嫁給了張飛,而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成為劉禪的皇后。所以,劉禪對夏侯霸來降,很是高興,拉著夏侯霸的手說,你父親夏侯淵當時戰死沙場,跟我們老劉家和老張家一點關係沒有,都是那個老匹夫黃忠乾的事。你看,你的從妹是我岳母,你的兩個外甥女是我的皇后,咱們可是實在親戚啊!

    劉禪封夏侯霸為車騎將軍(這也是以前張飛擔任的職務),協助姜維。

    夏侯霸有勇有謀,無論是以前防禦蜀國還是後來攻打魏國,均有不俗戰績。

    投靠蜀國後,夏侯霸多次參與姜維對魏國的軍事

    延熙十八年(255年),夏侯霸跟姜維、張翼一起,趁魏國司馬師病逝之際,率兵北伐魏國。在洮西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殺死魏軍數萬人,取得大捷。

    蜀國本來就人口不多,兵將匱乏,特別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少之又少。

    蜀漢後期,也就是魏延、廖化、姜維、王平、夏侯霸等,稱的上大將資格。其他如馬岱、張翼、張嶷、馬忠、諸葛瞻等人,只能算一般將軍,不能獨當一面,難以稱之為大將。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諸葛武侯繼先帝遺志,六出祁山未能克復中原,“出師未捷身先死”,最終抱憾星歸五丈原,蜀軍回師成都,但軍中第一重將魏延為爭奪兵權與楊儀鬥法,興兵作亂,率部燒燬棧道,堵截蜀軍主力歸路,最終在南鄭關被殺。

    那麼,魏延死後,除了廖化之外,蜀軍中還有哪些可堪一戰的大將呢?咱們從蜀軍後續的一些軍事行動中就能檢點出來。

    一、姜維

    諸葛亮死後,軍中大將魏延作亂被殺,蜀軍回師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蜀軍的總指揮權被後主劉禪收回。只是當有戰事發生時,臨時賦予,很多時候還是由蔣琬、費禕這些文官來統當主帥。

    隨著戰事逐漸頻繁,姜維憑藉著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華一步步崛起,受到朝廷的倚重,軍中將士們的愛戴,逐漸掌握了軍權,在後來的戰役中都是以其為三軍統帥,率兵出征。姜維不僅繼承了先師的軍事才能,更繼承了先師的未盡的理想。“九伐中原”打得是有聲有色,精彩紛呈,是曹魏最為頭疼的勁敵,無愧於先師諸葛丞相的教誨。

    雖然與先師一樣,姜維最終壯志未酬,但他一生不放棄,不屈服,以一己之力撐起蜀漢鼎立江山,智勇兼備,奉法清廉,堅毅不拔,忠義無二,是千古名將的典範。

    二、王平

    王平是在曹劉漢中之戰時歸附到劉備帳下的,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重用。他這個人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精通軍事地理,擅長利用地形作戰。

    魏延死後,蜀軍還軍成都,漢中地區的軍事防務主要就是依賴王平進行組織。魏國大將軍曹爽為了以軍功建立威信,率大軍伐蜀,王平率部進行外線抵禦,成功地扼制住了魏軍的攻勢,使局勢轉危為安,功不可沒。

    姜維率軍北進九伐中原時,王平已經老邁,沒有參加後面的一系列戰鬥。

    三、馬岱

    其實蜀漢後期荊州派勢力逐漸式微,人才凋零,軍隊主要靠降將集團撐著,馬岱實際上也屬於降將勢力。

    馬岱這個人腦袋瓜子要比馬超好使,平時不顯山不露水,沉默低調,但作事穩妥務實,效率奇高,令人放心,往往在關鍵時刻被委以重任。魏延死後,後主劉禪將“南鄭侯”的爵位賜予了馬岱。在演義中,這就是馬岱最後一次露面,而在史書中,馬岱還曾有一次率兵襲擊魏國,被魏軍擊退後再無訊息。

    四、夏侯霸

    夏侯霸原是夏侯淵的兒子,後來過繼給了夏侯惇,是夏侯一族年輕後輩中少有的智勇雙全的佼佼者,武藝高強,善於統兵。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奪取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對曹氏、夏侯氏族中的反對勢力進行緝捕殺戳,當時正在西蜀前線的夏侯霸聞訊,為求自保發動叛亂,被魏軍擊破,倉皇中跋涉艱險蜀道,投入蜀漢陣營,得到了後主劉禪的重用。

    夏侯霸隨蜀漢大將軍姜維屢次出征,輔助姜維參贊軍務,頗有戰功。後來率兵襲取洮(táo)陽,中了埋伏,身死於亂箭之下。

    五、張嶷

    張嶷是在劉備率兵征伐西川時歸附到劉備帳下的。張嶷性情忠厚,作戰勇猛,隨諸葛亮南征孟獲,北進中原,多次衝鋒在前,屢立戰功。

    魏延死後,姜維九伐中原,蜀軍將才凋零,張嶷多次隨姜維北征,率領戰鬥力極其強悍的“無當飛軍”。狄道之戰中,大將軍姜維陷入埋伏,張嶷親自領兵殺入重圍,救出了姜維,但張嶷卻在這次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殉國。

    六、張翼

    張翼歸附劉備帳下的情形和魏延相似,他是在劉備攻打雒城的戰役中殺死了自己的上級劉璝(guī)後獻城歸降劉備的。張翼歸附到劉備麾下後受到重用,諸葛亮南征和北伐時,張翼每次都隨軍出征,是蜀漢軍中的中堅力量。

    魏延死後,張翼又隨姜維多次北進中原,繼續戰鬥。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後主劉禪獻城出降時,張翼正隨大將軍姜維在前線作戰。姜維設下一石二鳥之計,意欲恢復,張翼也參加了這次行動。姜維事敗後,張翼在亂軍中被殺,英勇壯烈。

    咱們對比一下諸葛亮和姜維北伐時候所率的將領。建興五年(公元227年)春三月丙寅日,諸葛亮誓師北進中原,手下的將領有:趙雲、魏延、張翼、王平、李恢、呂義、馬岱、廖化、馬忠、張嶷、劉琰、鄧芝、馬謖、袁綝(chēn)、吳懿、高翔、吳班、楊儀、劉巴、許允、丁鹹、劉敏、官雝(yōng)、胡濟、閻晏、爨(cuàn)習、杜義、杜祺、盛勃、樊岐、樊建、董厥、關興、張苞。

    到了蜀漢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秋,姜維繼承先師遺志北伐中原時,手下可用的將領就少得可憐了:“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夏侯霸為參謀,張嶷為運糧使,大兵出陽平關伐魏”,這樣的陣容遠不能與諸葛亮北伐中原時相提並論。蜀軍其他還有一些將領,姜維也在努力發掘蜀漢的年輕一代,比如蔣舒、傅僉,還賦予重任,但蔣舒當了叛徒,投降了鍾會,直接導致姜維“斂兵聚谷”防禦戰略的全面失敗。

    所以說,姜維其實是非常不容易。蜀軍真正能夠統領大軍的帥才只有姜維一人,而魏軍中有郭淮、陳泰、鄧艾、鍾會等,姜維需要應對不同的對手,而他們只需要琢磨研究姜維一人。即使這樣的情況下,姜維仍然能以弱勢的部將,單薄的兵力,與強大的敵人糾纏搏殺,勝多敗少,屢有斬獲,這是需要多麼高超精妙的指揮技巧。如果是雙方的兵力、部將、後援和得到的支援互相掉換一下,姜維早就把鍾會、鄧艾揍得稀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馬刺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