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濟州運河印象
絕大多數孩子從六個月開始,就發育到可以吃母乳或者配方奶以外的食物了。雖說一次只能新增一種新食物,但新增過的,不過敏的食物,都可以混合搭配。只有豐富組成的食物,才能提供全面的營養,也只有豐富組成的食物,才能夠將未知的風險降到最低。無論多大的孩子,食物種類要儘可能的豐富起來。
總的來說,肉類、豆製品、蔬菜的營養好於穀物和水果。不要只給孩子穀物主食,或者認為主食吃得多,就是吃得好。一定要搭配上蔬菜和肉類。奶製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組成,一歲以上的孩子,建議每天兩杯奶或酸奶。如果非要給個科學建議,那就是每天至少5種蔬菜,2種水果。加上相當於2杯(500ml)的奶製品,1-2種肉或者豆製品,1-2種穀物。也許有的媽媽會說,這麼多,寶寶要吃這麼多嗎?怎麼安排得過來?
其實也並不需要每天都要五類全齊。只要食物組成中都這五類,都吃到了就好。能每天都吃到最好,但不方便的話,你可以以幾天為單位,搭配進這些食物,也沒有影響。常常有孩子多大後才可以吃某種食物的說法,絕大多數都不正確。除了一歲前不喝鮮奶(可以喝酸奶、吃乳酪),一歲前不吃蜂蜜,幾乎再沒有什麼食物禁忌。
沒有什麼食物是一定要等到孩子多大後才能吃的。擔心孩子過敏,而不嘗試,就刻意推遲新增某種食物是沒有必要的。要知道,過敏是非常個體化的事,每個寶寶都可能有不同的過敏食物。只有一一嘗試,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如果過敏,暫停三個月左右,再嘗試。隨著孩子長大,過敏的食物會越來越少。但記住,正如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無法複製一樣,每個孩子對食物的接受過程也都不同。沒有必要因為別家孩子對某種食物過敏,就照搬經驗,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造成自家孩子短期內食物類別單一。
另外,一歲前孩子的食物製作不額外新增鹽,醬油,雞精等高鈉的調味品。一歲後,以家庭食物為主,並不支援一直給孩子單獨準備食物的做法(“搞特殊”可能不利於建立好的、規律的飲食習慣)。糖、油對孩子來說並沒有禁忌,並非“不能碰”。只是考慮到肥胖和口腔問題,得有節制。
每個孩子的食量都不同,沒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吃多少”一說。孩子的食量是不是合適,主要是看孩子的發育情況,胖不胖,矮不矮小。如果特別瘦小,可能需要增加食量,改善搭配。如果胖了,則需要減少食量。孩子的胖瘦高矮是不是正常,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量量孩子的身高體重,對照生長曲線,看看處於同年齡段孩子中的什麼水平。不胖不瘦,食物的分量就合適。孩子發育正常,就不用考慮任何營養問題。
-
3 # 風雨一人
你可以看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推出的輔食分階手冊,我是刷微博知道的,原來輔食也要分階!這樣喂寶寶才科學。至於產品嘛,你可以看看英氏憶格家的,都是分階的,很方便我們選。
-
4 # 帥帥育兒
我覺得科學餵養就是要順應寶寶生長髮育的需要即順勢餵養
1.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比如坐餐椅,吃飯的時候不到處跑,不玩玩具等。
2.提供適合寶寶各個成長階段所需要的食物,比如初期的一些泥糊狀,慢慢加入一些顆粒狀,再慢慢過渡到塊狀食物等。
3.還給寶寶自主吃飯的權利,在他表現出來想自己吃飯的意願的時候,比如搶勺子搶完初期階段提供一些軟糯可抓的條形手指食物,慢慢的提供一些餅、麵包等適合抓握的食物,逐漸引導他用勺子吃飯的習慣。
4.營養均衡,孩子各個階段需要的食物量大家可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最新公佈的膳食寶塔。每天建議大家提供給寶寶10-15種食物即可滿足其營養需求,可以參加54321的搭配法則,既5份蔬菜4份谷薯主食類3分肉蛋豆類2分水果1份奶。
-
5 # 米果兒
誤區1 過早或過晚新增輔食
媽媽都知道母乳營養好,不能過早新增輔食,卻總是走入另一個極端,那就是過晚地新增輔食
何時新增輔食最佳?6個月內寶寶→母乳最佳,6個月以上寶寶→新增輔食
誤區2 喂輔食而減少奶量或斷奶
何時才能考慮斷奶?寶寶1週歲前,以母乳/乳製品為主,寶寶1週歲後可以考慮斷奶
誤區3 給輔食新增調味料
調味品對寶寶腎臟來說是負擔,所以一歲以前的寶寶,輔食沒必要加調味品,而1-3歲的寶寶,每天的飯菜也儘量要少鹽
寶寶新增輔食注意,一歲前的寶寶輔食拒絕鹽、醬油、味精、糖,1-3歲的寶寶少鹽,每天最多不超過2克
孩子添鹽的總量,一般控制在每天1克左右,最多不超過2克
誤區4 堅持輔食爛 軟好消化
有些媽媽總是會擔心,食物太大太硬影響消化,所以寶寶1歲多了,依然在吃又爛又軟的食物
這樣不利於寶寶咀嚼能力的提升,所以寶寶的食物性狀,要根據寶寶咀嚼能力而變化
誤區5 輔食不能放油
家長制作輔食時總是不放油,選的肉也都是非常瘦的肉,認為輔食油膩會對寶寶沒有好處
但是這樣的寶寶,往往伴隨著面板乾燥,溼疹癒合緩慢、大便偏幹,頭髮和膚色不佳等狀況
寶寶該如何選用油?寶寶1歲後可適當新增橄欖油、亞麻籽油、核桃油等,這些油非常適合寶寶食用,有利於生長髮育的需求
新增輔食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1歲以後輔食就可以逐步過渡成“正餐
回覆列表
嬰幼兒餵養中的學問 輔食新增是針對4到102個月的嬰兒而言的,目的是為嬰兒新增能量和營養素,滿足嬰兒快速生長需要,讓嬰兒逐漸適應非奶食物,為斷奶做好準備.輔食為嬰兒提供母乳中缺乏的營養物質,新增母乳中缺少的維生素D、B1和鐵等礦物質.一歲到3歲這個階段是輔食新增完成以後到幼兒可以與大人吃同樣飯菜之間的過渡階段,涉及到幼兒的合理餵養和膳食安排問題.在這段時間裡,家長要為幼兒單獨製作飲食,不能與大人吃同樣的飯菜,這樣既保證幼兒正常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又不至於進食過鹹的食物. 輔食怎麼加 輔食新增的過程是嬰兒消化道不斷適應食品的過程,完成由單純的乳類到食物的轉變.輔食的新增原則是由單一到混合,由少量到適量,由稀到稠,由細到粗.這些原則大家都不陌生,但要注意的是“由少量到適量”,而不是“由少到多”,這是要特別強調的地方.“適量”是要保持嬰兒奶的攝入量,讓嬰兒既能適應輔食又能保持充足、全面的營養.食物的新增過程: 汁狀食物(4-6個月的人工餵養兒)如果汁、菜汁等。
泥狀食物(7-9個月)如魚泥、菜泥等 顆粒狀食物(10-12個月)如肝泥、燉蛋、小餛飩等 固體食物(10-12個月)如厚粥、軟飯、麵條、碎菜、碎肉、餅乾、麵包乾等. 羊肉、牛肉一般不給一週歲內的孩子吃,因為牛肉的纖維粗.除了罐裝食品中的牛肉,自制的牛肉不要給孩子吃.一般來說孩子可以吃豬、雞、鴨、蝦、魚肉.現在有些家長還給孩子吃鴿子肉,但要去掉皮,因為皮不容易消化. 輔食與奶的關係 給孩子新增輔食的時候,奶量不要減少.4-6個月要保持原來的奶量,也就是說嬰兒在4-6個月的時候要保持輔食介入前奶的攝入量,不要因為新增輔食而減少奶量.這是因為嬰兒對輔食的消化、吸收能力遠不如奶類.嬰兒消化道對輔食的吸收率比較低,所以控制輔食的新增量和保證奶的攝入量,才能保證孩子有全面、充足的營養. 吸吮是天生的,而咀嚼需要學習,需要家長的培養.有的孩子兩歲了還不會吃飯,其實就是不會咀嚼.原因有兩個:一是輔食新增不合理,習慣給孩子吃泥狀食物,孩子不必咀嚼,只要囫圇吞棗地進食就行了.2是家長在餵飯的時候一次給孩子過多的食物,孩子嘴裡被食物塞得滿滿的無法咀嚼,就會養成含飯的習慣.久而久之,家長會發現孩子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飲食沒有規律,飯量也很小.家長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要一次少喂一些,吃下去再喂,讓孩子吃一口咽一口,咽一口喂一口.家長要學會科學餵養,不要出於好心讓孩多吃而給孩子帶來飲食上的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