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笑我痴呆
-
2 # 宮殿君
皇宮裡鋪啥磚?當然是比老百姓家鋪的貴。這裡小君以明清時皇帝們居住的故宮為例,給大家講講皇帝們對於地磚的選擇。
關於故宮宮殿裡鋪的磚,民間一直有很多的傳言,都叫它“金磚”,說它都是用金子做的。這個傳言在故宮還沒有開放的時候,確實被說的神乎其神的,以至於八國聯軍進紫禁城也想把這磚撬走。
結果,到了故宮正式開放接待遊人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磚雖然叫“金磚”,可根本不是金子做的,那這磚為什麼要和“金”扯上關係呢?
首先,這磚主要產自蘇州郊縣,當時有一個村就叫御窯村,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給宮廷燒製“磚”的。“磚”在中國可以說歷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故宮成為皇宮後,建造者們遍尋全國各地的磚石,終於發現蘇州郊縣一帶,土質細膩含膠狀體豐富、可塑性強,製成的磚堅硬密實。而且蘇州靠近大運河,運輸方便,可以從水路直達北京通州。所以,最後決定用這個地方的土來燒磚。
所以,“金磚”實則是用土來燒製的。那為什麼這磚叫“金磚”呢?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是因為這磚要從蘇州運往北京,所以“蘇磚”改稱叫“京磚”。
二是故宮的官方解釋,因為這磚表面刷了油後金光燦燦,而且敲之有金石之聲,和敲金子的聲音差不多,所以叫“金磚”。
第三個,就是這塊磚真的很值錢,當時民間就訛傳這種磚,一塊要一兩黃金,看看,太貴了,所以都叫它“金磚”。
這磚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它的燒製過程。咋燒呢?請您領略下其異常複雜的燒製過程:
一開始要選土,所用的土質得達到黏而不散,粉而不沙。
然後再將選好的泥土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
接著將粘土浸水泡開,讓數只牛反覆踩踏練泥,以去除泥團中的氣泡,最終練成稠密的泥團。
再經過陰乾磚坯,要陰乾7個月以上,才能入窯燒製。燒製時,先用糠草燻一個月,去其潮氣,接著劈柴燒一個月,再用整柴燒一個月,最後用松枝燒40天,才能出窯。
出窯後還要經過嚴格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這一批金磚都算廢品,要重新燒製。就這樣,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兩年的時間。
一塊磚的燒製竟然要用兩年時間!!!你想想它的價值估計比一塊金子還要貴,故得此名。
哎!帝王們奢侈吧,正因為這磚極其珍貴,所以故宮裡也不是每個殿都用,也就只有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這三大殿用。
所以,下次再去故宮,各位可要好好看看這比黃金還貴的“金磚”哦!
回覆列表
1:地面:皇宮的地磚是直接使用石材切塊加工。比較早期的皇宮如商周時代的地面有些是泥土地。2:牆體:皇宮牆體的磚是用黏土燒製的。準確說應該算是陶製品。早期皇宮有直接用泥土和植物秸稈製坯加以木材建造。3:瓦:北京故宮用的瓦片是使用粘土進行燒製加工,與牆體不同的是瓦上有一層釉質,俗稱琉璃瓦。屬於粗加工的瓷器。早期皇宮使用的瓦片是用製陶的工藝製作的,表面沒有釉質,屬於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