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碗裡無姜

    我建議你在城郊做大棚蔬菜或食用菌。

    城郊很多農業企業利用國家資金建設的大棚,他們一般自己不去經營,而是租出去。一來檢查的時候屬於利用狀態,二來又可以收穫部分租金,一舉兩得。本來是農業企業的投機行為,但正好適合你,不需要大批投資基礎設施,只投資生產資料和生產費用就可以。二十萬可以搞好幾個棚,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應新鮮蔬菜和食用菌。

    不知你在什麼方位,反正像北京天津上海有很多這類企業,你可以考察一下。也可以搞花卉或多肉,都會有不錯的效益,就是辛苦點,比上班有不一樣的感受。

  • 2 # 奮鬥寶媽康康姐

    如果有這麼多少錢,我會做農業。但不是包地種植。而是注重尋找貨源,然後銷售。第一自己沒有種植經驗,風險太大,第二,貨源和銷售也需要運作成本,這些錢可以好好計劃一下

  • 3 # 大涉

    很認真的回答您的問題

    創業是有風險的,尤其是農產品。有過農產品經營的人都知道,不論你飼養動物還是種植植物,出現病情或者趕上大風或冰雹,輕則減產重則血本無歸。

    對於現在人來說,20-50萬不是一個大數目,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足夠我賺好幾年的,如果讓我選擇方向,我會選擇一些人為可控的,風險性小的行業。養殖牛或者羊駝或羊,這類不易害病的生物,如果養殖久了,你就會發現其實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長相,和獨特的性格,是很有趣的事情。這樣會在保本的情況下,有所收穫。

    種植類的,大眾化玉米,土豆,向日葵等不見建議。我比較看好的是貴重菌菇類培養,松茸,羊肚菌等。或者是肉蓯蓉,北蟲草之類的,養生保健一系列的產品。

  • 4 # 飛揚飛飛揚

    二十年來,我一直觀注農業,投資農業的成功率比開廠還低的多。中間各種不可控風險太大了,非常非常辛苦!農業是持續投入,想做五年就轉讓,這有點兒戲了,任何一個參與市場的競爭主體,你不能說你不賺大錢保本或微利就可以了,你要就賺錢,要麼就虧錢。感覺這只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真厭倦了城市生活,不如拿點錢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住一段時間。或者去找一個農場,幫人家去打一段時間工。然後回過頭來,你再來看看今天的想法。

  • 5 # 夢中翔之夢

    如何破局“農產品產地賣難、滯銷,城市價高”,走出一條農民致富,中國農業發展的道路?

    ▪️如果有20萬到50萬,你選擇什麼樣的農業創業方向?

    農民+平臺 平臺+社群 /農居對接/

    一.立項背景

    1.農產品產地“難賣、滯銷,場市價高”。菜貴傷民,農村農民卻不增收。自主研發建立新型細分市場供應模式生態+市場運營機制。

    2.打通農產品城市供應中的”最後100米“,創立快捷、方便、看得見、摸得著“時效、新鮮”的社群蔬菜鋪,居民家門口的”菜園子“ 。

    3.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模式。立足社群 ,取得街道的支援,居民的擁護。

    4.享受政府就、創業扶持,補貼及各項減免政策,助力創業者走出 ”創業難“的第一步。

    二.行業背景

    1.計劃經濟“市場配置”,在市場經濟改革發展中與社會資源交易中“有缺失”、存在著“缺陷”。

    上海標準化正菜場正在推進2.0版、3.0版升級改造,各品牌智慧微菜場“自動售貨機、自提貨櫃”,作為標準化菜場的補充在正在建設。

    各品牌電商正在攜巨資跑步進場,試水線下“生鮮”便利店。

    2.提高城市人民消費水平,不是要消費者多掏腰包。而是要消費者敢於消費,多消費。

    順應時代城市戶籍居住人口33%以上,已進入“老年化”人群消費習慣需求,發展前景大,意義深遠。

    三. 組織結構

    結算中心+物流中心+基地+市內批+門店五大板塊。配送供應鏈,基地以四個以上種植養成商品的產地組成。

    每個每個產地設相對應

    大批+二批+門店(1+4子母店)獨立單分支體系,系/農居對接/公司商品基地。

    基地以到達城市/農居對接/社群蔬菜鋪任一專屬配送點“中心”六小時為限。

    包括裝、卸貨一小時,實際貨運五小時,正常物流速度50km/時,250km區域內設定,產、基地特色商品不受此限制。

    社群蔬菜鋪

    採用五星“行”一母四子店佈局,各店全部自主創業 ,獨立核算。全程採用定點,定量 ,定價新商業模式運營。

    生態+ 訂單,社群營銷“線下”,網路營銷“線上”,固利,保利,增利+績效獎勵交易結構利益分配經營。

    一.社群蔬菜鋪中心店系轉換功能,日:營業店,夜:配(貨)送中心。

    二.配“貨”送中心:負責區域覆蓋供應網路一母店四子店商品,增配、整理、分檔、配送。

    三.區域覆蓋供應網路:由母店統一負責管理。增設:市場營銷一人,同時兼任配貨送中心主任。

    根據各店 ,目標銷售人群,實時供應銷售、情況 進行商品相互間的調撥,價格變動,報母店備案後執行。

    四.配送“貨”中心:人員4人,每天根據各店固定目標消費人群商品總量單價提5%利潤。 所供商品,由物流中心產、批、供、產業鏈中鏈 “供” 鏈負責,商品落地價比市場批價低20%。中鏈“供” 鏈物流中心操作另敘。

    中心店“母店”

    社群居民入住率,按1000戶家庭“三囗人”以上為例: 其中40%(400戶)家庭為固定目標消費人群。60%(600戶)家庭為潛在發展目標消費人群。

    1.消費水平:按400戶家庭平均消費預算,每戶家庭每天購買量20元。營業額合計8000元/天,月營業額:24萬元。

    2.經營利潤:進貨成本、包括運雜費70%:16.8萬元/月。毛利30%:7.2萬元/月。其中經營支出(租金,水電,工商稅務,損耗雜費及三人工資) 20%:4.8萬元/月。經營月利潤10% :2.4萬元。

    分銷店“子店”

    社群入住率,按800戶家庭“三口人”以上為例: 其中30% “240戶”家庭為固定目標消費人群。70%“560戶”家庭,為潛在發展目標消費人群。

    1.消費水平:按240戶家庭平均消費預算,每戶家庭每天購買量20元:合計4800元/一天:月營業額14.4萬元 。

    3.市場經營利潤:進貨成本包括運雜費70%:10.8萬元。毛利30%: 4.32萬元。其中經營支出,租金.水電.工商稅務.損耗雜費及二人工資: 20%。2.88萬元。經營月利潤10%,1.44%萬元。

    專案投資預算

    一.農產品標準塑箱5萬,物流配置10萬“部分租賃”。

    二.社群蔬菜鋪中心店“母店” ,面積50~70平方米。冷凍裝置,收銀系統,門面租金,裝潢30萬/間。

    三.社群蔬菜鋪分銷店“子店”,面積10~15平方米,冷鏈裝置,收銀系統,門面租金,裝潢8萬/間,共4間/32萬。

    * 說明:中心店夜轉換成配送中心,母店增設一關聯分銷店子店。

    四.結算中心:商品週轉資金10萬。分項用款風險管控全部流程,分基地、批市、門鋪定點、定量、定價獨立核算,“固利 、保利、增利”運營。

    五.全員採用“夫妻老婆店”(家庭店)經營模式,批市商品“日進日清”,門鋪商品“日進隔日清”。部分配套商品除外、提升商品的流轉類,保證利潤的可執行性。

    * 整個運營由結算中心增設市場部統一管理,監督指導運營。

  • 6 # 忻定農人

    第一、既然問這樣的問題說明咱都是農村人、家裡肯定有良田,我不清楚您是什麼位置,主要農作物是種植什麼的。我們這裡主要是種玉米,玉米粒收穫我們是喂牛、玉米杆壓青儲,物盡其用。

    第二、說到投資、我認為養殖還可以,近期國家政策好、進口國外肉類減少、咱們國內自己供大於求,近期各類肉質價格只要上漲趨勢,我們一定要把握時機,敢於出手。

    第三,說到投資、肯定會有一定的風險,包括種植也沒有百分之百的肯定,看年景。老人常說“即使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說明了養殖也是有一定的風險,只要我們付出一定的辛苦、早點預防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想我家養殖的西門塔爾肉牛近期收益美麗,我很看好,適應能力強,抗病能力好,我們養殖是早晨喂一頓、晚上一頓、白天還不耽誤幹別的活、打工也還行。

  • 7 # 為你創作乾貨

    1、選種植業,不要選養殖,養殖風險大,每天都要忙碌,一日三餐都要吃東西,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是硬道理。疫情太多,豬瘟,雞瘟都很容易出現,如果是特禽養殖利潤高,現在疫情原因國家也會嚴格控制了。

    2、不要種植中藥材,中藥材市場很難把握,利潤忽高忽低,技術要求高。除非有很好的技術和穩定的銷售渠道才可以搞。不要被高利潤的中藥材專案所吸引。

    3、不要選擇水果,很容易出現滯銷,現在這點資金不足以投資冷庫或者加工你的滯銷水果,而且水果技術要求也高。

    4、傳統農作物是可以的,技術要求低,國家有補貼,但是需要流轉大面積土地,目前這樣的土地資源是很難找的。

    5、你的資金決定了你必須慢慢來,慢慢積累,可以“借雞生蛋”。我建議你租賃有國家扶貧的專案,租賃大棚之類的基礎設施,這樣你可以省出很多建設資金,而且水電路、流轉手續都是齊全的,你可以直接進行生產,把主要精力放在你的專案上。

    6、至於行業,我覺得花卉,綠化苗木等是可以做的,因為門檻不高,利潤不低,市場行情一直看好,生產,採摘,儲存,運輸較為方便,如果技術過關,出售苗子也是一筆收入。

  • 8 # 山寨農夫2020

    如果有20-50萬,你選擇什麼樣的農業創業方向?

    現在農業創業很是時尚。20—50萬在農村創業規模比較適度,以下三個方向都很好。

    一、農企對接、種養結合專案

    所謂農企對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先找到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企業做原料基地,先給產品找出路,落實市場;二是組織農民開展合作,集中連片,適度規模,目的在於實現集約生產。所謂種養結合就是要綜合利用種植廢棄物,配比草食動物飼養以增加附加效益。

    對接企業,重點找企業信譽好、產品附加高、市場銷路暢的企業進行訂單合作。保證回款,提高效益,合作好了還能得到企業支援和扶持,放大資金效力,擴大生產規模。

    連線農民,目的是與農民合作實現土地集中連片,使現代化生產和集約經營得以實施,不僅提高效益,還能擴大規模。重點是與農民建立合理利益機制,相互制約,相得益彰。

    在種植方面主要是最佳化種植結構,採用先進技術,提高土地產出。首先是最佳化種植結構,在保證完成企業訂單的同時,兼顧畜牧養殖,合理計劃作物結構和佈局。其次是採用雙大壟雙行、保護性免耕、節水灌溉、生物防治等綜合配套技術,實現產出增加,效益提升。

    在養殖方面主要是優選養殖方向,循序漸進發展,完善相關配套。以牛、羊、鵝等草食動物養殖為方向,充分利用秸稈等種植廢棄物。在規模上合理配置種群結構以實現擴大再生產。同時配套秸稈青貯黃貯飼料加工、沼氣等配套專案,實現內部迴圈和效益提升。這類專案模式主要是一二產融合,種養相結合,農民聯合,增加產業穩定性,有利持續發展。

    二、聯農接商、初級加工專案

    所謂聯農接商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選擇加工專案時,首先找銷售商,與銷售商落實渠道和市場,並按照市場需求和要求確定生產;二是與農民聯合,保證加工原料的數量、質量、價格的穩定性。這實際上就是一二三產融合,以接商來定加工,以加工來落種植。

    這裡面,市場確定後,農戶最關鍵。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與農戶透過股份、分紅等方式,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具體的加工產品方向很多,主要是圍繞當地優勢進行初級加工,如雜糧雜豆分揀包裝,果蔬分揀、清洗、切碎、包裝,特色農產品,中藥飲片,等等。雖然只是初級加工,但也要注重品質、品牌,逐步擴大市場規模。

    三、鎖定市場、特色作坊專案

    這類專案範圍就廣泛了,主要是鎖定市場,針對特定目標市場渠道和客戶群體,突出特色、手工為主、原汁原味。選定一品,做深做精。保質量,打品牌,走連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練腹肌還有跑步,什麼時間段適合練腹肌,什麼時間段適合跑步?怎麼合理安排自己有效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