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文天解
-
2 # marlene
古代中國,種族或民族的概念是很淡薄的,所以即便各地的風俗習慣差異很大,但沒有形成獨立的民族主義觀念,就不會產生強烈的排他性,對不同文化就會有包容性。
歐洲正相反,民族主義觀念非常強烈,文化排他性很強。現在歐洲國家基本上是按民族劃分的,一些小民族還是要獨立。
2000年前,猶太人逃出以色列散佈在歐亞大陸各地,逃到歐洲的猶太人兩千年來一直被排斥視作外族,而逃到中國的猶太人幾代人之後就成為華人的一部分了
-
3 # 江北陸遜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也是一篇大文章。個人簡單回答一下吧,算是拋磚引玉。
秦始皇一方面是暴君,但另一方面而且在現代也越來越被更多人認可的是千古一帝。主要功勞就是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書同文。
這個太重要了。別的地方不說,我老家湖南的,真的是十里不同音,各個地方的口音差異極大,而書同文有利的保障了基本的民族認同。
當然,書同文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漢字是表意文字,與發音是分離的。歐洲為什麼始終無法統一?原因就在於表音文字與發音的緊密聯絡使得文字肯定是不同的。
其二:儒家為代表的農耕文化
農耕文化其實是一個體系,包含著一整套的價值觀和哲學體系,具體表現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和文化認同。
血緣的具體表現在鄉愿、姓氏文化、宗譜等。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來說,姓只是一個代號,似乎沒有特別的含義。孩子可以隨母性隨父姓,無所謂。但在宗法禮儀中,其含義卻非同小可。
首先,姓氏表示你是這個宗族的一員,意味著你既要受到宗族的限制,又意味著你受到宗族的保護。
曾國藩打下安慶以後,衛兵稟報有宗親來訪。曾國藩將宗親迎進來以後,這個所謂的宗親卻是山東人,與曾國藩素未謀面。但曾國藩卻斂容相待,敘完宗譜,曾國藩是來人的四叔。原來來人是山東曾氏,是曾子的後代。曾子是孔子的弟子,號稱“宗聖”,曾國藩祖上南遷已逾千年,落戶湖南。但儒家的宗法體系卻把此兩人聯絡在一起,曾國藩後來專程去山東祭祖。
這就是儒家為代表的宗法血緣體系的威力,這也是華人認同感的由來之一。
第三、價值觀帶來的認同。
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法家也好,大一統的思想及其價值觀如愛國主義等等,都已經深入骨髓,這都帶來了民族認同。
最後,所謂的地域差異地緣差異附著了血緣認同以後,雖然帶來了地域歧視等,但本身其實是加強了同一群體內部的認同感的。這也算是一種悖論吧。
血緣宗法地域的認同,帶來地域歧視的副產品,但加上高層的大一統觀念和國家認同,就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價值觀體系,加上文字和數千年的融合,這個民族已經是牢不可破了。
與此同時,中國雖然近代受盡磨難,但數千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領先世界的,這個很重要。這會帶來一種自豪感認同。看過球的都知道,一隻總是贏球的球隊的球迷總是最多的。
數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領先的,這就帶來了很強的認同感。現代的落後,既帶來了越南北韓半島的離心離德,也導致了臺灣香港等地甚囂塵上的分離思想,國內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是很厲害的。但國力的持續上升,大家應該能夠感覺到,國家認同感其實是在不斷恢復的
-
4 # 獅醒華夏
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歷史上民族多次分裂融合,再分裂再融合。最終形成56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從上古直至今日一直影響著我們。比如儒釋道文化,茶文化,玉文化,祭祀文化,飲食文化,禮樂文化等等,各區域文化雖然有所差異,但正是這差異化使得我們的文化呈現出五彩斑斕,奼紫嫣紅的盛況,各地區文化互相滲透融合,取長補短,形成有容乃大的中華文化!!
回覆列表
點關注,不迷路↗*罒▽罒*
說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地域文化了。
第一, 中國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中國地域文化首先在於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在文化形態上的不同,才使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呈現多樣化,由於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區域的相對獨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一地有一地的特點,如漢文化、關隴(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遼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嶺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過程的長期性。中華民族形成,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在幾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點。一個地區歷史遺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發達。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於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名如上述的“巴”、“蜀”、“荊”、“楚”、“吳”、“越”等,這些諸侯國雖然不存在了,但作為各自的文化形態卻延續了下來,長期影響著這個地區的人們。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滲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態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時期是統一政權,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動,自然使文化習俗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作為宗主區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來的文化;尤其在幾個文化區域的交匯地帶,更形成了兼具幾種地域文化特點的特色文化,如地處漢水上游的陝西漢中地區,就兼有北部的關隴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東部的荊楚文化的特點,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漢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現形式的廣泛性。作為大概念意義上文化,它包含了從社會意識形態到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同地域的人們,其生產生活習俗語言都表現出別處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