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解碼
-
2 # 電影新世界
【沒錯,確實很少,很少】
乒乓球雖然成本不高,在中國很普及,但也不是說打就能打,哪都能打的。
最基本的裝備,球檯和球拍和球是必須有的。(這點,羽毛球還好點,沒有場地,公園都能打,乒乓球卻不行。)
在中國,公園、小區、學校,甚至很多公司、單位都有這樣的基本配置,在國外,這是無法想象的。(從電影裡看到美國的公園、社群,到處會有籃球場,人家就是有這樣的籃球文化氛圍。)
所以,國外,很多人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具備普及乒乓球的條件,再加上水平等等問題,少是很正常的。
-
3 # 陳燁26
是挺少的,大環境的問題,乒乓球設施少,乒乓球氣氛很淡。
歐洲人喜歡玩足球,一個義大利朋友說籃球是黑人打的,乒乓球是誰打的?讀書的一整個學校一個乒乓球桌也沒有。不過德國算是乒乓球玩的相對不少的一個國家,那次在德國的青旅看到個乒乓球桌就很驚喜,然後還看到打的很好的小男孩。
在北美玩的時候也很少看到乒乓球設施,除了記得在西雅圖街頭看到石頭做的乒乓球桌,兩個美華人用初學者的姿勢打的還挺開心的。
-
4 # 乒乓雜誌
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一直以來在國內都有著大量的粉絲和球迷,無論是從中國乒乓球隊在專業領域的統治力還是業餘球迷的從事熱情,都堪稱世界之最。華人對乒乓球的巨大熱情,甚至讓許多人感覺到乒乓球運動在外國並不普及,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
首先從乒乓球的起源來看,乒乓球起源於英國,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實心橡膠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隨後改為空心的塑膠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乒乓球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華人在打乒乓球。後來隨著乒乓球逐漸進入亞洲,成為了亞洲削球運動的領軍者,除了中國之外,乒乓球在日本、南韓等國家的普及度也十分之高。在歐洲,瑞典、匈牙利、羅馬尼亞、德國都曾經是成績烜赫一時的乒乓強國,乒乓球的業餘基礎也相當完善。近年來隨著乒乓球運動的不斷髮展,美洲、非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乒乓球運動,單從專業選手的發展我們就能窺見其中的跡象。2016年女子單打世界盃在美國費城舉辦,這時世界盃首次在美國舉辦,當年的里約奧運會上,非洲選手阿魯納和納西選手卡爾德拉諾的精彩表現向世人證明乒乓球運動正在其他大洲不斷散發著魅力。
之所以許多人會感覺到外國打乒乓球人少,很大程度上還是在和中國作比較,不過由於華人口較多,因此從業人數自然也多,但是從比例來看,日本南韓等國家從事乒乓球的人口比例相當高。而且中國乒乓球的強大並非單純依靠從業人數的多寡,更多還要歸功於選拔與訓練機制的完善。
-
5 # 曼走莊園
我又要來“科普”一下了,因為實在是真的看不慣這些“自卑怪”們胡說八道!歐美人明明就是被亞洲人、華人打到“放棄”了,什麼叫做“很少人玩所以中國拿冠軍很正常”?更不理解的是有些人總是愛說“決賽又是華人內戰真沒意思”、“都是亞洲人才玩的低階運動”、“100個乒乓球金牌也比不上一個足球、籃球金牌”…那些說這種話的人難道就一點都不覺得臉紅嗎?怎麼不說足球就是歐洲、南美人玩的?怎麼不說籃球就是美華人玩的?實際上可以很明確告訴你:
即便歐美人確實“戰略性放棄”了乒乓球這塊金牌,但他們的參與度、熱愛程度一點都不比華人低,甚至我最近查詢了一些資料後發現在很多方面他們做的可能比我們還要好!人家只是玩不好而已,別在那給歐美人臉上“貼金”了好嗎?這熱臉可能還會貼到冷屁股…
我猜你題目中的“國外”應該指的是亞洲以外吧?否則都沒啥好回答的,亞洲拿乒乓球當第一運動的國家還不少,所以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歐洲人是自己不想玩的嗎?
乒乓球是英華人發明的運動,由於那個時候英國還是巔峰末期很有影響力,因此在1950年代之前可以說乒乓球風靡歐洲,當年就有“一大兩小”球的說法,“一大”是足球,“兩小”是網球和網球的“衍生品”乒乓球,甚至由於以前場地、環境的限制,乒乓球的流行、普及程度一度超過了網球和足球,可以說那個時代歐洲人人會玩乒乓球,1926年乒協成立以後的各種賽事也是歐洲人壟斷了所有獎項,英國、奧地利、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德國、法國、羅馬尼亞、瑞典等一度成了世界乒乓球超級強國,當時的世乒賽就像現在的歐洲盃一樣火爆,直到50年代日本人的出現,他們瞬間被打得“懷疑人生”了…
1952年孟買第19屆世乒賽,日本隊藤井則和&林忠明先是取得了男子雙打的冠軍,隨後佐藤也在男單決賽中戰勝瑞典的高基安拿到金牌,與此同時女雙西村登美江&博園靜司再添上了一金,更是帶領日本女團第四次登頂冠軍寶座估計讓歐洲人“虎軀一震”…
畢竟就只有7塊金牌,第一次參賽的日本人一來就拿走了一半多,按理說歐洲人應該很緊張、很焦急對吧?然而傲慢的他們並不在意,因為好多歐洲選手到印度後都由於水土不服而上吐下瀉,因此他們認為日本只是趕上了在亞洲舉辦的世乒賽,沒有水土不服和時差問題“僥倖”贏了一屆而已,下一次就沒那麼“幸運”了,所以一切照常,該怎麼訓練、怎麼打就怎麼訓練、怎麼打,只等著下一年回歐洲後再好好教訓他們一頓。
但也不知道是故意呢還是巧合,反正1953年日本都沒去克羅埃西亞參加世乒賽,那歐洲人自然是又一次瓜分了所有的7塊金牌,這麼一來竟讓他們忘了日本這個亞洲對手,反倒肯定起之前水土不服的判斷了,甚至法國選手阿姆萊迪還揚言以後絕不去印度參加世乒賽了,就是印度人“奪”走了自己的金牌…
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他們一記耳光,修整了一年後回來的日本變得更可怕了,一路火花帶閃電般橫掃了世乒賽,也從此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基本上壟斷了男女團、雙打、男單的金牌,接下去的7年時間裡讓歐洲人完全抬不起頭!
為什麼日本人突然會像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一樣打得歐洲人毫無招架之力呢?因為從50年代開始日本人發明了奠定現今乒乓球格局的海綿膠皮、弧圈球和直板握法三大法寶!
那個時候歐洲人都是削球手,都在防守跟你“磨嘰”等你失誤(36年第十屆世乒賽不是還鬧出個“吉尼斯世界紀錄”麼?羅馬尼亞和奧地利決賽雙方6個削球手在那削了31個小時)…然而在乒乓球比賽中進攻永遠是最好的武器,弧圈球每秒兩三百轉對於只打過不到100轉的歐洲削球手們來說就像是“降維打擊”,甚至雙打時日本人還不用考慮自己回球後下一板要怎麼接(弧圈球動作都會比較大單打容易接下一板的時候沒調整過來,而雙打下一板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隊友接),所以日本人那真是“橫掃千軍”…
你可能會懷疑:“難道歐洲人7年時間都回不過神?有這麼痴呆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不好回答,我猜測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傲慢】,日本人的打法出現時間也不是特別長,歐洲人又比較傲慢不想學你黃種人的打法,認為習慣以後就好了,因此一直堅持自己的打法;【一根筋】,他們覺得削球更有觀賞性,那個年代乒乓球技術發展也不是特別快,一時半會還沒找到更好的破解方法;【天生不習慣】,那個年代的弧圈打法都是直板握拍,而我聽說過一個“笑話”:歐洲人不會直板,因為他們吃飯的時候都只用刀叉(橫握),不像我們東亞人會用筷子(直握)…等到了60年代後我們中國乒乓球也跟隨日本人的腳步崛起,在有了我們“入股”後乒乓球技術發展可以說是進入了突飛猛進爆發期,日本人的長抽進攻型打法和我們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你方唱罷我登場”,歐洲人剛決心一改“拖拖流”發現又站出來一個“奧特曼”,與此同時南韓、北韓兩強也取長補短學習中日的先進打法再融合自己的削球法創出了削球反攻的打法,反正歐洲人是為自己的傲慢、一根筋、天生不習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錯過了最好的20年發展時機,被後起的亞洲“吊”著打了將近20年!雖然在70年代後痛定思痛的歐洲人開始低下高傲的頭顱一部分學習日本人的弧圈打法(約尼爾、克蘭帕爾為代表),另一部分則學習中國的近臺快攻打法(本格森、格魯巴為代表),並在70年代後的27年間(73~00)和我們亞洲人終於有了可以分庭抗禮的能力,誰知亞洲人尤其是我們華人就是永遠不服輸,及時發現危機感並及時在技術上進行革新,在經歷了短暫的陣痛過後又一次站回到世界之巔。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大家也都親歷過,就不細說了。
所以你覺得是他們不玩?你去問問歐洲人,他們自己好意思這麼說嗎?1926年第一屆世乒賽到1951年膠皮時期的117塊金牌被歐洲人拿走了109塊,(猜猜另外8塊是誰拿的?美國…)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不思進取、沒有危機感,等回過神來“黃花菜都涼了”…這就是被亞洲人、華人的技術、智慧、毅力徹底擊敗的典型案例,怎麼有臉給他們“貼金”呢?
不過,雖然職業選手已經和亞洲尤其是中國選手差了不少,但乒乓球已經融入了歐美人的血液裡,他們對這項運動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
我是覺得歐美人非常有意思,很喜歡“自欺欺人”,因為大家知不知道他們把所有運動劃分成了四大類:
Fitness(健身類):包括器械健身(舉重)、跆拳道、瑜伽、慢跑(不是田徑)等;
Outdoor(戶外運動類):包括賽馬、腳踏車、滑雪、野營、登山等;
Recreation(休閒娛樂類):包括乒乓球、飛鏢、保齡球、橋牌等;
Team Sports(團隊運動類或者競技體育類):包括田徑、游泳、足球、籃球、Golf、網球、拳擊等奧運會專案…
好不好笑?逗不逗?你去看歐美的app或者入口網站有關運動這方面的文章、統計、調查,雖然不能說全是這樣分類但80%都是這麼分的…華人、亞洲人的強項也是奧運會最古老、最原始比賽專案之一的舉重他們給你歸為健身類;同樣是小球的網球甚至都不會出汗的Golf給你歸為最“高大上”、我們華人口中稱之為競技體育的Team Sports;反倒是標準的奧運會競技專案乒乓球給你歸為休閒娛樂?休閒娛樂類裡面只有中國“國球”的乒乓球是奧運會專案…
第一,我之前在另一篇回答裡面說過的,前法國世界冠軍菲利普-蓋亭透露,2015年期間全國法國在全國各大有執業的俱樂部註冊過乒乓球會員的人數是200萬,超過了同時期的足球俱樂部註冊會員40萬之多,有FFTT(法國乒乓球協會)頒發的職業乒乓球運動員接近18萬,相關新聞2016年8月15日《快科技》有中文翻譯;雖然我在法國網站上沒有搜到2015年的具體資料也聽不懂法語,但我搜到了一條法國網站統計的2018年新聞資料顯示當時的相關從業者是230萬比蓋亭說的資料又多了30萬,其中僅法國巴黎13區就有超過20萬會員,同時法國有3100多傢俬人業餘俱樂部(中國據說是500家)、29家職業俱樂部、320家國傢俱樂部,FFTT職業球員數量也上漲到了20萬;
第二,英國最大的資料調查公司YouGov公佈最新資料顯示在夏季奧運會33個大項、冬季奧運會7個大項共計40個專案中乒乓球的【受喜愛程度】僅次於田徑、游泳、體操、足球、射箭、網球、腳踏車、高山滑雪排在第九位,超過了籃球、棒球、羽毛球、賽艇、皮划艇、拳擊、跆拳道、擊劍、摔跤、帆船等奧運會專案,同時這個資料是實時(每兩週)更新一次的,我看近3年曆史最高值受喜愛程度達到過51%,追查時間在2019年5月份也就是布達佩斯世乒賽期間,以這個值進行排名的話甚至超過了同時期的網球(49%);
第三,《法蘭克福匯報》曾經報道過在德國球類運動中乒乓球的註冊人數僅次於足球的170萬排名第二,另外在西班牙、荷蘭也同樣僅次於足球和網球排名第三。而像是瑞典、匈牙利、奧地利、克羅埃西亞等乒乓球傳統強國就更不用說了吧?絕對不會掉出前三(雖然我沒資料,但你去看看布達佩斯、薩格勒布世乒賽上座率)!
第四,2019年ESPN公佈了一個“全球從事人員最多的運動榜”排名,其中乒乓球以9.7億位列第七位,超過了籃球的7.4億達2.3億之多,ESPN雖然不是專業的資料調查網站,但好歹是美國第一體育入口網站,總不會“偏袒”自己不擅長的運動吧?
第五,2020年,網上看到一個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哪個網站釋出的“全球從事人數最多的運動榜”乒乓球10.2億同樣排在第7位,比第八的籃球多了1.8億,資料基本上和ESPN的差不多,所以這兩個網站的統計應該是比較接近真相的,無論如何都要比籃球等一眾奧運專案從事人員多得多(不是針對籃球,我自己還主要寫籃球呢…只是因為很多人喜歡喊“三大球”、喜歡迎合美華人);
沒錯,有些網站給出的什麼粉絲基數、觀眾基數排名乒乓球不多,都在8~15名,但這是因為統計的方向不同,關於這個問題,全球最大的體育運動調查網站Sports Show就曾經有做過一個文章回答,比如在他們的統計中【關注度】或者【收看人數】籃球是22億遠遠高於乒乓球的8.5億,可他們卻直言“乒乓球才是世界上從事人數最多的體育專案,因為全球擁有數以億計的業餘乒乓球愛好者”(注意文章說的是【全世界所有運動】)!他們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如果只比較看比賽的人數,那籃球由於職業化程度高、推廣大,自己的頂級賽事NBA一直就處於世界前列位置,又因為中國、美國、加拿大、菲律賓這四個人口大國球迷的存在(籃球、棒球和橄欖球是文章裡標註覆蓋範圍時唯三不是洲算而是國算的運動)自然會把粉絲、觀眾撐得非常高,甚至足球35億也是如此。反觀乒乓球在社交媒體上幾乎“絕跡”(推廣少),更只有在奧運會以及重大賽事如世乒賽的時候才會有電視轉播(渠道少),職業化程度非常非常低,甚至都還不如羽毛球,你連看比賽的機會都沒有怎麼去累積收看人數、關注度?
簡單理解就是:一個是看的人多(足、籃),一個是玩的人多(乒乓球)!
這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問卷調查網站文章資料,包括前面五個我列出來的資料,來,現在你告訴我哪個專案【受眾面】更廣?哪個才屬於【真正沒人玩】的(你非要用這個詞的話)?真實情況乒乓球是從事人數全球第一的運動(不過Sports Show網站也稱之為休閒娛樂專案…)你告訴我“冷門”?你和我說國外人不玩?你是德雲社出來的吧?擱那跟我講相聲呢?
實際上歐洲甚至美洲乒乓球運動在頂級以下人員中的發展水平真的太高了,比我們中國好得多!尤其是歐洲那些英、法、德、奧、匈,基本上每個社群運動場必有乒乓球室或者露天乒乓球桌…
你知道在以上五個國家生活多年的華人天天都抱怨籃球場空無一人甚至被居民拿來停腳踏車、放垃圾以至於想打球都沒法打,反而乒乓球桌几乎爆滿虛要排隊嗎?你知道每次舉辦的“元老杯世界乒乓球賽”(也就是老年人世乒賽,60歲以上)依然都被他們歐洲人壟斷嗎?你知道每屆“元老杯”共34塊金牌即便在我們自己做東道主那年也才拿到了10塊嗎?你知道全歐洲僅有4億多人口但乒乓球俱樂部總數卻是我們中國的60倍嗎(假如中國550個俱樂部資料無誤的話)?你知道哪怕是歐洲乒乓球“弱國”義大利等業餘聯賽都比我們中國火爆、人氣高嗎?你知道“小金毛”等歐洲領導人不踢足球、不玩Golf卻是乒乓球“超級發燒友”嗎?你知道巴黎市區乒乓球俱樂部年費160歐元比足球、網球、Golf等運動的年費還高嗎(皇馬年費是143歐元、巴薩是137歐元)?你知道2017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辦的世界盃奧恰vs波爾男單決賽門票發售6分鐘被“瞬秒”嗎?你知道這場比賽黃牛炒出的最高一張票價5.1萬美元比冠軍奧恰拿到的賽事獎金還多了6000美元嗎?你知道07年薩格勒布世乒賽男單決賽平均票價是同一年NBA總決賽平均票價的將近兩倍嗎?你知道之前拜仁、皇馬隊內除了足球外最喜歡的運動就是乒乓球嗎?諾伊爾和C羅要不是因為被足球俱樂部看中就差點都去打乒乓球了…那些覺得歐美人不玩、冷門的我也不懂為什麼會顯得如此…乒乓球只是吃虧在職業化程度太低、推廣力度太低,以至於很多“圍牆內”的人覺得外華人都不玩…
不單單是歐洲火爆,你再去美國看看,工薪階層、白領以上的家庭大部分都有乒乓球桌的,克利夫蘭夠小的城市吧?我在那看到的露天乒乓球桌絕對比我在廈漳泉十年看到的更多信嗎?有沒看過《華爾街日報》、《華頓郵報》等各大媒體在2016年5月初共同釋出的一篇相似文章?大概標題內容就是《乒乓球桌銷量急劇下降,反應了矽谷IT行業泡沫走向破滅》?
報道中稱,對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企業而言,乒乓球桌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經濟指標。因為乒乓球已經成為了矽谷企業的獨特文化——在公司裡打乒乓球被員工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是唯一一個被全矽谷科技公司共同“承認”的員工休閒放鬆運動專案,甚至舊金山軟體創業公司Lithium Technologies首席技術官蘇尼爾·拉加塞克稱:“如果沒有乒乓球桌,那麼你就不算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如果哪段時間矽谷的乒乓球桌訂單銷量驟減,那就說明這段時間IT行業不景氣,老闆沒錢訂購球桌、員工沒時間去打乒乓球放鬆(好像挺有道理)…
英美媒體們故意踩也就算了(他們的普通人“很誠實”,照樣玩得火熱),然而華人也在跟著胡說八道就很難理解了,但凡多走走、多看看也不至於人云亦云啊?我甚至都不覺得這是自信與否的問題,而是基本判斷、思維能力的問題…
不過有一說一,乒乓球確實不好推廣,這個球太小速度還快,這是一項更利於參與卻不利於觀看的專案,和橄欖球、棒球正好相反…美國橄欖球、棒球的觀看人數排第一、第二,但是參與人資料說還不如釣魚…
回覆列表
乒乓球這玩藝兒,本來就是多國外傳來的,一不小心,被我們玩成了國球,這是競技體育層面的。不為了什麼金牌,什麼冠軍,就乒乓球本身這項運動來看,再也沒有比它更好的運動了,健身益智,老少咸宜,幼兒坐在桌上就可以訓練,可以打到一百歲。
不只是中國,國外玩乒乓的人還是很普遍的,什麼外國很火的足、網、籃等專業運動員,很多喜歡玩乒乓球,作為輔助也是一項非常好的訓練,乒乓球打起來速度那麼快,鍛鍊全身的反應、全腦的處理能力。外國的很多政要辦公室裡都會擺上乒乓球檯,沒事可能都在耍著玩呢。
只是這項運動挺適合室內玩,在大街上、室外運動場,當然不大容易看到。還有就是乒乓球被改來改去,已經不大象當初的那個樣子,尤其是專業的玩專業的,業餘的玩業餘,越來越分裂。就是乒乓球因為中國隊老是包攬而被逐出奧運會,業餘玩乒乓的,還是一樣地玩。只是現在選擇性很大,玩的專案非常多,乒乓球的入門,技術有一定含量,不大讓人一下子就愛上它。除了從小訓練想吃這碗飯的,年輕人越來越遠離乒乓球,這是乒乓球發展的不妙的地方,不只是國外,國內更是如此。
真的要看國外有多少人玩乒乓球,還是帶上拍子,到國外去一趟吧,親自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