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率不斷提高,中國是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佔全球總數的1/6,目前呈現出向年輕化快速發展的趨勢。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與糖尿病有血緣關係者,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這些人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沒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2倍以上。
2、年齡≥45歲。糖尿病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增長,自45歲以後明顯上升,至60歲達高峰。
3、以往懷孕時曾經有過血糖升高,或者生育過巨大胎兒(體重≥4Kg)的女性。
4、出生時體重低,或者嬰兒期體重比一般小孩輕的人。
5、體型肥胖者,尤其是“大肚、細腿”的人(腰圍/臀圍>0.85,或BMI≥25kg/m2),不僅容易得糖尿病,而且常常同時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
6、吸菸。透過多種機制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其中,菸草所致的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為主要機制。戒菸可部分逆轉這些風險。
7、已經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痛風”者。
8、運動缺乏,尤其見於一些腦力勞動者。
9、工作負擔重、生活壓力大、精神持續緊張者。這與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腎上腺素能激素增多有關。
10、空腹血糖受損者(IFG),即空腹血糖在6.1~7.0mmol/L。
11、葡萄糖耐量減低者(IGT),即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者。
12、長期使用一些影響糖代謝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如果已經存在上述一至多條危險因素,在無症狀人群中,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推薦,建議如下:
1、無症狀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並有一個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應該從任何年齡開始篩查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者)。對於沒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篩查。
2、如果檢查結果正常,至少每3年複查一次。
3、可使用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或餐後2h血糖篩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4、對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應該進一步評估並治療其他心腦血管疾病(CVD)危險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率不斷提高,中國是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佔全球總數的1/6,目前呈現出向年輕化快速發展的趨勢。
那麼什麼人會得糖尿病呢?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與糖尿病有血緣關係者,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這些人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沒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2倍以上。
2、年齡≥45歲。糖尿病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增長,自45歲以後明顯上升,至60歲達高峰。
3、以往懷孕時曾經有過血糖升高,或者生育過巨大胎兒(體重≥4Kg)的女性。
4、出生時體重低,或者嬰兒期體重比一般小孩輕的人。
5、體型肥胖者,尤其是“大肚、細腿”的人(腰圍/臀圍>0.85,或BMI≥25kg/m2),不僅容易得糖尿病,而且常常同時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
6、吸菸。透過多種機制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其中,菸草所致的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為主要機制。戒菸可部分逆轉這些風險。
7、已經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痛風”者。
8、運動缺乏,尤其見於一些腦力勞動者。
9、工作負擔重、生活壓力大、精神持續緊張者。這與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腎上腺素能激素增多有關。
10、空腹血糖受損者(IFG),即空腹血糖在6.1~7.0mmol/L。
11、葡萄糖耐量減低者(IGT),即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者。
12、長期使用一些影響糖代謝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如果已經存在上述一至多條危險因素,在無症狀人群中,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推薦,建議如下:
1、無症狀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並有一個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應該從任何年齡開始篩查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者)。對於沒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篩查。
2、如果檢查結果正常,至少每3年複查一次。
3、可使用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或餐後2h血糖篩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4、對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應該進一步評估並治療其他心腦血管疾病(CVD)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