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
2 # 旺旺微言
知子莫若父母。對自已孩子習慣言行特別瞭解的多是父母。當發現孩子與平時反常就要注意了。說話吞吞吐吐,躲躲閃閃。怕你看到胳膊腿等處,大熱天把這些地方包得嚴嚴實實。總是提心吊膽的樣子。這時就要與老師聯絡,孩子在校學習沒有問題,那就一定遇到其他問題。要麼遭受暴力要麼被威脅。一定注意孩子行動,及時溝通。這就要求父母平時多關心孩子,與學校多聯絡。
-
3 # 欣寶蕊媽
用心對待孩子的時候,可能一個眼神,一句話,你就能準確的判斷出來孩子是否有異常,可能我說的比較虛擬,但凡自己帶孩子,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的人,都懂
-
4 # 銀川—鳴心理
當下的家長、老師是以分數高低論孩子的優劣,他們哪裡還顧上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呢?
家長與老師並非安全專家,大多數人也不是,他們甚至有時自己危險不危險都判斷不了,何談判斷孩子的危險呢?
大凡危險的事已經發生,那已經是晚了,損失是難以挽回的。我們能夠做的事,是怎樣預防危險發生更重要。
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科學正確多維的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
在培養教育孩子過程中,不能只把注意力關注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還要教育孩子對生命的珍惜與保護,對安全意識的培養。在這方面,現在的家長與學校做得極其不夠,是該引起重視的時候了!
家長與老師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探索活動,使其形成自我安全意識,對危險的人與事的識別,這就需要大人們以“大手拉小手”,從小抓起,言傳身教,這樣才能預防孩子發生危險,以及孩子發生危險後該怎麼辦,著實要加大這方面的引導教育,才能有效的避免孩子發生危險,而並不是判斷就可能解決的。感謝悟空問答邀請。
-
5 # 倖存者如你
儘管父母工作忙,也別忽略了孩子的微妙變化。
1.孩子回家悶悶不樂時,父母應細心溫柔的和孩子聊聊天。
2.發現孩子身體有淤青,傷痕時
3.孩子放學沒有正常點回家時
-
6 # 和你攜手健康人生
謝邀回答,父母不是如何判斷孩子遇到危險,而是從他(她)降生的那天起逐漸把野性培養出來!我家地下室有一窩野貓,母貓出去找食我想拿只小貓自己養,剛伸手靠近那呲牙咧嘴的野性讓我大吃一驚,幾秒鐘跑的無影無蹤!反思現在我們對孩子如何教育?只有把人類的野性激發出來,何求怕孩子遇到危險,誰不想把孩子培養成象(普京)那樣的真男人!
-
7 # 丹寧老師說生涯
對於孩子來說,遇到危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除了父母應該從小給予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減少危險的發生外,及時判斷孩子的危險訊號,也是能夠讓危險狀態得到控制的有效方法。
一,注意平時孩子的日常表現與行為。當孩子出現異常現象時,敏感和直覺的父母可以提前發現。
二,在進行生命和安全教育時,和孩子約定一些危險出現的警示訊號,教會孩子用一些簡單的方式求救。
四,鼓勵孩子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第一時間能瞭解真實的生命狀態。
回覆列表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擁有了生存,安全,教育,發展,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這個集體有責任保護這些權利不受任何人的侵害,包括孩子們的父母。”
那麼,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發現孩子遇到了危險或虐待,方能保護孩子。
孩子遇到危險或虐待時,很本能地就會感到恐懼。因此,恐懼是孩子遇到危險的重要線索。當他們碰到受傷害的事情後,行為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1) 靜止不動。孩子可能會大量減少遊戲活動,甚至出現緊張不安的狀態,或警剔地觀察周邊。
(2) 增加與某一物件(人或物)的距離。當孩子感到威脅時,很自然地就會避開任何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人事物,他們會大哭、呼叫、畏縮、躲藏、逃跑等。
(3) 增加對另一物件(人或物)的親近度。當孩子感覺在某個人事物身上能得到保護時,他們會比平常更強烈地接近這些物件,不願意離開。
後面兩種行為可能會同時出現;然而,面對可以給孩子保護的人同時又是傷害孩子的人(如:家暴、性虐待)時,孩子可能會更傾向於靠近他們,而不是逃離他們。
恐懼的孩子會表現得不講道理、無法安撫、強烈黏人等情況,而且沒法清晰地說出自己發生什麼事情了,這時候非常需要家長的耐性,仔細地檢查孩子是否有遇到威脅的情況。同時,當孩子報告出自己受到傷害時,無論孩子平常多麼頑皮,都要先選擇相信孩子。
此外呢,家長還可以演一些孩子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比如:肚子痛、想媽媽、尿褲子等,看看孩子是怎麼處理的,這種處理方式很可能就是孩子在學校所遇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