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豹小白的雜貨鋪

    毫無疑問是《史記》嘛。

    這兩本書,類別都不一樣。

    一個是“志怪”,一個是“史書”。

    《山海經》

    先說《山海經》。

    這本書的時代,肯定比《史記》要早。

    為什麼?

    因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明確地在著作中提到了《山海經》:

    “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史記·大宛傳》

    古人認為,《山海經》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離騷》、《周書》、《晉乘》以成者”。

    說白話就是,這是戰國時代比較喜歡稀奇古怪事情的文人,從各種古書裡蒐集神獸、靈異,給合成了一本書。

    我們所知道的很多遠古傳說故事,比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都是出自《山海經》。

    《史記》

    接著說《史記》。

    《史記》是一本史書。所謂史書,就是作者不能隨心所欲瞎編,必須每一件事都有史實依據。

    司馬遷寫《史記》時,參考了各種古書。

    包括《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

    而且,他有一個很大的先天優勢——他的父親就是史官,積累了很多罕見史料,他自己也能接觸到國家檔案,檢視到一些比較枯燥但卻很具參考價值的檔案資料。

    司馬遷自己說過一句話,“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通俗說就是,百年之間的所有文史檔案,他都過目了。所以學識是相當豐富的。

    另一方面,在豐富學識之外,他又有特別嚴謹的態度。

    司馬遷對於史料是有選擇的,不是看到古人這樣說,他就這樣寫的。

    比如上文他說的那句,“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看起來平平淡淡,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禹本紀》、《山海經》裡記載的那些神神怪怪的事兒,我才不信呢!別指望我寫!

    所以,他不相信的,就不寫。

    如果史料有多種說法,他沒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就乾脆所有說法一起列出來。比如《老子韓非列傳》中,關於“老子”的來龍去脈,他就將幾種說法都列了出來。

    這樣的嚴謹態度,為《史記》帶來了相當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史記》明顯更靠譜得多嘛。《山海經》當奇幻靈感源頭和神怪八卦看看就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抗震設防的目標是什麼?實現此目標的設計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