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格斯2
-
2 # 童瓣爸爸
關於學而思的教育模式,先介紹幾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一,可能是國內最強的數學課程研發能力,據說公司內組成了一堆數學牛人,一天到晚專門蒐集各地名校歷年的數學試卷,集中做題,破解,總結解題思路和出題規律,把各種升學考試,數學比賽的難題怪題統統一網打盡。
二,可能是國內最強悍的數學師資力量,網羅搜刮了各大名校的數學系,理科類的優秀畢業生,尖子生,把講課表現作為選拔標準,敢於讓學生和家長同時全程參與,無疑對老師的講課要求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這樣的優勝劣汰建立起來的狂熱隊伍,是一般學校的數學老師隊伍無法相比的。
三,獨家研發的系統化教材和課程內容,形成了以課本,習題,動畫影片,電腦測試,定期考試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形成了極其標準化的教學流程,具備了高度複製的可行性和強大的競爭門檻。
說完了優勢,再說說可能的問題。
一,大部分教學內容和同年級的課本教學關係不大,偏難題。
二,總體課程難度相比同級課程,有較大的拔高,相當於把高年級的內容提前教,所以消化能力完全取決於孩學自身的數學潛能。
三,不存在所謂的思維啟發,純粹的講解,然後大量的反覆練習,以理解和記憶為主。說白了,不教完全不會,很多連家長也不會。
四,高強度的集中式的上課時間,每次2個半小時,據說集訓隊每次集中上課5個多小時,專門為打比賽準備,奔著拿大獎去的。
五,典型的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以面試考試成績為依據,進行內部分班,然後透過每學期考試成績重新分班,迴圈淘汰,把最優的學員集中起來。所以數學優秀的孩子一直優秀,真正透過學而思上課明顯提高成績的人數無法判斷,因為大家都在學。
簡單對比一下,學而思適合真正有數學潛能和興趣愛好的孩子去訓練和拔高。而大部分的孩子還是有些吃力的,上的不好反而造成了對數學的厭惡情緒。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及時調整,這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情況大部分家長真的不知道嗎?完全不是,應該很多人都清楚,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上呢?主要是家長的心理在作怪, 擔心學習內容的不對稱,即使不能拔優,但絕對不能落後,
同時,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原因,聽說有的家長說,學而思的大部分題目學校是不會考的,但是, 一定要說但是,在升學考試中,某些附加題可能是會考到相關內容的。而附加題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如果你會做就有可能比別的孩子多十分,而十分在中國龐大的考試人數中,意味著淘汰成千上萬人!所以,你說附加題重不重要呢? 上學而思重不重要呢? 好吧!這個神邏輯很多家長非常買單的。這個神經邏輯的背後是典型的僥倖心理,極端的實用主義學習原則,一切只為提分。提分是所有培訓機構宣傳的核心賣點,所謂素質能力,都是沒用的。 關鍵是保證提分!這種心理是很多家長的真實寫照,估計和買彩票想中獎的心態是一樣的。而為了所謂可能的考試中獎,竟然毫不猶豫地讓孩子陷入無止盡的培訓大軍。這樣奇葩式的教育現象放眼全球也是獨樹一幟的。
在所有行業都可以商業化的時代,解決使用者痛點是所有企業的追求目標。而教育的當前痛點歸結於兩個字,就是提分。仔細想想中國的孩子是可伶的,中國的家長是可悲的。發發牢騷是可以的, 真的不上是不敢的。
-
3 # 長大的張志明
存在即道理,學而思也好思而學也好,他肯定是滿足市場的需求才能有這樣的體量。現在小升初的公校太弱,無錢買好學區房的,但又有一定經濟條件的,肯定想上好一點的民辦中學,人之常情。個人感覺學而思正因為報班的時候就已經進行了一定的選拔,後續又能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跟上,部分能夠有潛力的甚至能夠升班,也就是小朋友的提升。而且民辦初中會參考學而思的成績這也正常,畢竟有人先幫你篩選一輪,至少工作量是減少。至於初中之後的感覺學而思其實不比其它的機構好特別多。到了初中之後基本都是兩大考,中考+高考。作為家長無人希望小朋友辛苦,但自主招生,素質教育云云,根本就無統一的選拔標準,最後又會輪迴權力的遊戲。家庭能夠支撐起素質教育也不是普通家庭。教育部門不作為,就算把學而思關了也會有思而學起來。普通家長的留言。
-
4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孩子學習最大的問題是意願,而非學習的方式和內容。只要一個人真的想要學習,那麼他就能取得成功而無需課外輔導。課外輔導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剝奪了孩子自主應對學習責任,進一步削弱了孩子的學習志願。
看報道上說成都學而思9個教學點被責令整改,違規行為包括未取得相關辦學許可,舉辦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考試或培訓班等。學而思的教育模式是虐心?還是幫孩子成長的良方?作為家長你怎麼評價學而思的教育模式嗎?
回覆列表
之前回答過類似問題,簡單來說,學而思模式有需求,有市場,有效果。家長真金白銀的投票,比任何行政禁令有說服力。一個學而思倒下了,千千萬萬個站起來,市場就是這麼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