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觀車市
-
2 # 懂車叔
不止奧迪哦,還有很多廠商都宣佈退出各種比賽來參加Formula E了,像賓士,寶馬,保時捷,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廠商來參加。
原因其實只有兩點:
1. 透過參加賽事並且取得成績來證明自身的實力,變相的賣廣告,尤其在品牌不太強勢的時候。
奧迪的看家技術quattro在座各位都瞭解吧,那不是針對誰…
不過在quattro剛剛發明出來的那個年代,消費者並不是很樂意接受新技術。然而,對於實現將四輪驅動技術應用於轎車的願望,奧迪和皮耶希本人並不願等上太久。他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實現目標:讓配備quattro四輪驅動技術的奧迪賽車參加世界上最具挑戰的汽車賽事,透過比賽中各種極端的路況向人們證明奧迪四驅技術的強大和可靠。
這個新興的技術並沒有引起當時拉力賽場上其他對手的重視,福特、雷諾並不認為這個“四驅怪胎”能和他們成熟的後驅技術對抗,因此奧迪在拉力賽中引入四驅技術時異常順利,並未受到來自組委會和競爭對手的阻力。
後面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就是贏取白富美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那種橋段咯,奧迪透過quattro技術斬獲無數冠軍頭銜,在拉力賽賽場上聲名鵲起。
最終,1998年1月1日,FIA宣佈全面禁止四驅車型參加國際汽聯賽事,目的是維持公平。
奧迪用了17年去證明了,在賽道上,普通的兩輪驅動車型面對四驅車型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
2. 為新興的電動車技術提供一個測試平臺.
在傳統的內燃機賽事領域,很多廠商都會把旗下的新技術放在賽事中進行測試,比如主動懸架和動能回收技術,用來驗證可靠性和效能等等,電動車同樣也需要進行類似的測試,那麼Formula E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電動機、懸置系統、電氣系統、電池管理策略都可以在比賽中得到驗證。
內燃機雖然不會消亡,但如今新能源是個大方向,巨頭們也不傻,提前佈局這事兒誰也不會落下。
與其說巨頭們選擇了Formula E,倒不如說雙方互相選擇,Formula E急於需要奧迪這種巨頭的品牌光環來擴大賽事的影響力;巨頭們也需要一個平臺來展示自家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實力,最重要的是,未來是新能源的天下,巨頭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提前佈局的機會。
回覆列表
15-16賽季裡,大家都在傳雷諾FE廠隊在動力總成上的研發投入應該超過了1200萬美元,所以才能在那個賽季有“橫掃千軍”般的卓越表現。區區1200萬美元就能統領全場了啊!這個花銷砸在F1甚至是WEC裡,怕是連一點水花都很難看得見吧。
所以,為什麼廠商們突然之間都表現出了對這項全新賽事的極大興趣?其中一個無法否認的原因,必須就是這超高的價效比。
然而,再划算的東西,如果沒有用處,也是不會有人買的。參加FE的低投入+高產出固然是會讓廠商在佈局的時候更容易做決策,但真正吸引廠家的怕還是電動車在未來的前景吧——畢竟在技術、資源、環保以及政府推動等多重因素下,即便現在沒人能說得清EV是否就是人類未來最佳的交通解決方案,但最起碼未來幾十年EV會成為主流是不容置疑的。
這麼一來,如果廠商能在FE上有廠隊參與且成績良好,對將來民用車的銷售也是能起到相當客觀的廣告效應的,特別是對於傳統車廠而言,在代表電動車領域最高水準的賽事裡贏得好名次,是真的可以扭轉消費者對於車廠過往的既有認知的。
而從技術層面來講,也同樣是可以找到FE如此吸引一眾車廠的原因的:目前FE的規則裡,從車身、輪胎到電池等絕大多數部件都是採取統一規格的(這也是FE成本能壓下來的重要原因),甚至細到電池的額定輸出功率都有限制,車隊唯一可以自行設計打造的就是電池管理單元及動力單元(電動機/變速箱)。在此前電池技術未能有大突破的背景下,讓車隊專攻存在提升空間的BMU及POWER TRAIN不僅僅能節省成本,如果是廠隊的話,從中獲取的技術,是切切實實可以用到民用市場上的,轉化率應該要比燃油車賽事高得多(事實上在燃油車賽車的初期,賽事對民用車的技術反哺也是非常可觀的,只是隨著技術發展的成熟與分化,賽道與街道越來越往兩個極端發展,以至於交集越來越小;而現在的電動車,就好像當年的燃油車一樣,依然處在初級階段,所以技術反哺自然也跟當年一樣可觀)。
奧迪作為“第一家涉足FE的德國車廠”,早在15-16賽季就以“技術支援”和贊助商的角色,與ABT Schaeffler Audi Sport車隊結盟進入到了FE賽事。區區兩個賽季之後,就發現投入遠低於想象,然而前景卻遠超預期,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心一橫以廠隊身份正式殺入17-18賽季,不僅僅是車隊名字從ABT Schaeffler Audi Sport更改為Audi Sport ABT Shaeffler,奧迪在整件事中的參與度及資金/資源投入都會大幅提高,以求在FE的上升期,以官方身份狠狠地吃下這一波發展紅利。畢竟凡事都講究一個先機,按目前這個勢頭,幾年之後廠隊林立,電池等技術限制說不定也會放開,到時要砸的錢就絕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了。而且錢是一回事,誰又能保證人人都有賓士在F1賽場上的運氣,和邁凱輪結伴的時候能拿冠軍,自己單獨組廠隊出來幹了竟然還更牛了呢?
而提起了賓士,不得不說到的是,雖然以奧迪為首的一眾車廠都對FE展現出了越發火熱的興致,然而同樣來自德國的這家制造商卻有點過於謹慎——他們在已經宣佈過會在18-19加入FE戰場的前提下,還是改口先以贊助商及技術提供方的角色支援HWA車隊先玩兒一個賽季,自己則往後順延一年才正式入駐。
當然,站在賓士的角度,現在F1賽場上自己風頭正盛,也的確沒必要去冒初來者成績可能不佳的公關風險,雖說更早進入可能更容易做到“少花錢多辦事”,但賽場上花銷與收益終究不是一個既定的因果關係,捷豹廠隊的失利事實也擺在那兒,省下來那一點兒說不定還抵不上名譽方面的隱性損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