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春秋

    古代中原受遊牧民族的威脅多來自西北或遼東,如戰國時期的戎狄、匈奴、東胡等。反而西南諸多的少數民族一直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著“與世無爭”的叢林生活,也很少與中原產生交集,除非是中原王朝主動找上門兒去。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原王朝第一次向西南擴張疆域,到漢朝時,透過漢武帝的努力,西南地區已經完全納入中原統治之下。

    然而,與西南順風順水的開疆拓土相比,西北遊牧民族一直是塊硬骨頭。並且他們會主動到中原挑釁、劫掠,勢力範圍也不斷向南滲透。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遊牧民族與中原的衝突已經上升到了戰爭狀態。因此,才會出現趙國大將李牧於雁門關全殲10萬匈奴騎兵的戰役。同樣燕國也不甘示弱。公元前300年,燕將奏開將東胡擊潰千里。

    秦始皇滅六國之時,無暇顧及北方,因此以匈奴、東胡為首的遊牧民族勢力再次漲大。其中匈奴盤居西北,東胡雄居遼東,形成盤旋在中原王朝頭頂的兩支強大勢力。秦滅六國後,經數年積攢力量,終於派大將蒙恬將匈奴勢力趕出河套平原。也正是目睹了匈奴的狼狽,所以東胡開始藐視匈奴。當匈奴二代單于冒頓即位後,“夜郎自大”的東胡終於吃嚐到了匈奴人的厲害。東胡大人的頭顱骨冒頓單于做成了尿壺,部眾又蜇伏於烏桓山與鮮卑山一帶。

    此後,草原是匈奴人的天下,呈一家獨大局面,不僅北方的丁零、堅昆都俯首帖耳,就連點綴西域大地的三十多個城邦小國也誠服納貢。就在冒頓單于橫行草原之際,秦國滅亡,西漢建立。因此,從漢朝開始,匈奴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到漢武帝於公元前133年發動馬邑之謀,匈奴一直凌駕於漢帝國之上。從公元前129年漢朝第一齣擊匈奴,到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漢武帝花了十年時間,終於將匈奴打到漠北深處,再不敢南下露面。

    然而,匈奴雖被漢朝狂虐,但是還保持著一定的實力。當李廣自殺、霍去病英年早逝、大將軍衛青英雄遲暮,沒有名將的漢朝迴歸平淡,漢武帝也開始於與匈奴妥協。其實,漢武帝並不甘心,但無奈國力不支、百姓疲弊,最倚重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又難堪大任。因此,奉行國家主義的漢武帝在民族問題開始實行迂迴策略,漢、匈關係在漢朝為主導的前題下趨於緩和。

    漢宣帝時期,由於漢朝與烏孫結盟,漢朝先是縮減匈奴在西域西域的影響力,後又與西域聯軍對其發動攻擊,致使匈奴大敗,日逐王投降漢朝,匈奴勢力被驅離西域。此後,匈奴分裂、衰落,五單于混戰。公元前53年,在混戰中勝出的呼韓邪單于,代表南匈奴率部歸順漢朝。漢元帝時期,漢西域都護甘延壽、陳湯等人徵調西域聯軍,將北匈奴郅支單于消滅於康居王國,呼韓邪授漢元朝之命統領全匈奴。由此,漢匈關係更加和睦。

    但是王莽建立新朝後,對匈奴歧視對待,因此匈奴與中原王朝關係破裂,攻擊中原的意圖昭然若揭。不過,正當匈奴蠢蠢欲動的時候,草原上發生蝗災,匈奴再次陷入分裂混戰。而呼韓邪單于的孫子比則率領南匈奴歸順東漢,光武帝劉秀將其安置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雁門等北部邊境。北匈奴在蒲奴單于的率領下繼續對抗漢朝。東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被東漢徹底擊潰,殘部西遷。

    東漢末年,曹操將匈奴分五部安置於西北邊境,並與漢族通婚融合,呼廚泉單于則被“囚禁”於漢朝,安享榮華富貴。因此,在三國之前,始終被視作是中原王朝最大安全隱患的匈奴,反而沒有掀起波瀾。縱觀歷史,三國之後的西晉建立不久便爆發“八王之亂”,緊隨其後的是“五胡”的進入中原。所謂五胡就是以羌、氐、鮮卑、匈奴、羯為首的五個少數民族。然而,早在東漢時期,羌族就被漢朝打壓到大氣不出,氐族也被曹操廢了武功,而羯族也是漢朝的邊地順民。

    上述幾個遊牧民族最終成了西晉的威脅,但在三國時期都默默無聞,所以也不能算作是對三國的威脅。而只有一個勢力最強的遊牧民族被中原所忽視,他就是日後在西晉之後建立起牛毛一樣多政權的鮮卑。鮮卑就是被冒頓單于擊潰的東胡餘部,在匈奴與漢朝對抗的時候,鮮卑人則在原故地韜光養晦。而他那個不甘寂寞的兄弟烏桓則不斷捲入中原與匈奴及其他割據勢力的紛爭之中。因此,最終被曹操借追逃袁紹兒子之際消滅。

    正是由於鮮卑善於隱藏實力,所以當北匈奴被東漢驅逐後,鮮卑人馬上湧入北匈奴留下的空殼,併成為新的草原霸主。但是,此時的鮮卑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始終清醒地與中原王朝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距離。因此,鮮卑人才能在茫茫大草原上自由繁衍、遍地開花。當西晉衰落,東晉偏安,其他遊牧民族紛紛逐鹿中原的時候,鮮卑人再也按耐不住南下的衝動。因此,實力強大的鮮卑如潮水般湧入中原大地,大大小小的政權拔地而起。歷史證明,最終在中原大地上大放異彩和是鮮卑人,從北魏到唐朝,鮮卑人一直影響著歷史程序。因此,鮮卑族是三國最潛在的威脅,也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遊牧民族。

  • 2 # 歷史戈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有外族威脅。

    1.曹魏。魏國(220年12月 —265年12月)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我們看地圖,就會發現,曹魏主要的外族威脅是鮮卑,其次為羌胡。

    曹魏曾多次大破鮮卑。

    而羌、氐蜀漢姜維曾聯合進攻曹魏,後被郭淮大破之。

    2.蜀漢。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簡稱“蜀”,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而蜀漢主要的外族威脅是南蠻。而在諸葛亮七擒孟獲後,逐漸沒了太大的威脅。

    3.東吳。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東吳的主要威脅是山越,孫權曾經多次帶兵征討山越都沒能除根,直到234年諸葛恪利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圍困了山越三年,山越才投降於東吳,成了東吳重要戰力之一。

    綜上所述,外族綜合實力最強是曹魏周邊,後來的鮮卑還建立了北魏。

  • 3 # 頓悟君

    北有遊牧各族,南有山越蠻賊,東邊沒有,西邊有氐羌。北邊不用管是什麼族,他們都是遊牧民族,性質差不多,始終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南邊山越,像狗皮膏藥一樣,繳不乾淨。西邊氐羌,半耕半牧,其地對於中原王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王朝強大時如蘚介之患,王朝虛弱時如跗骨之蛆。能要人命的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元,清就是明證。

  • 4 # 閒雲去處

    三國時期,魏國主要面對的外族威脅就是鮮卑和烏丸,蜀漢面對的是南蠻、羌等民族, 東吳面臨有山越等族。

    鮮卑族

    自漢朝建立以來,北方面臨的外族威脅最多,主要有匈奴、烏丸、鮮卑、氏、羌、揭、胡、丁零、蠻夷等民族。匈奴作為漢朝最大的邊患,大部分被漢武帝打的遠遁漠北,三國之時,其餘的少數匈奴已不算是中國的邊患了,曹魏在面對匈奴時,沒有采取漢武帝一味地攻伐的方式,而是採取離強合弱,分而治之的政治手段,即避免了激化矛盾,又實現了對匈奴的控制。《資治通鑑》“單于歲給綿、絹、錢、榖如列侯, 子孫傳襲其號。分其眾為五部, 各立其貴人為師”

    鮮卑壁畫

    三國時期的外族威脅最大的,無疑已經基本建立了政權,組織結構完善的鮮卑。尤其在鮮卑首領軻比能時期建立的鮮卑族政權,鮮卑的兵力一度達到控弦十餘萬的規模,並且不斷地劫掠、為害魏國邊境。235年,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派人刺殺軻比能 之後,鮮卑內亂不斷,政權分崩離析。從曹操北征烏丸,到後來的鮮卑臣服,此後北方大規模的外族威脅就此基本解決。

    北征烏丸

    從地理因素以及實力程度方面來看,北方所面臨的外族威脅最大,南方各民族受地理因素影響,威脅較小。

    曹魏在面對其他外族時,基本上都是採取懷柔安撫、內部分化的方式,以臣服統治為主,武力征討為輔。當然對於附蜀反魏的氏、羌、胡等少數民族,曹魏則是堅決進行剿滅。

    蜀漢在面對外族威脅方面,一直沿襲著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主張,併成為蜀漢建國後處理少數民族問題的基本方略,並且將其作為了制衡曹魏的重要力量,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西北地區的氐、羌等少數民族紛紛響應。

    東吳幾乎一直都是採取武力征討外族的策略,東吳的名將幾乎都參與過征討百越的戰爭,尤其是與蜀漢交好的武陵蠻夷,東吳肯定不會手下留情。

    因此,這些外族各方面實力都落後的情況下,在面對三國時只有兩個選擇:其一就是主動歸附,成為魏蜀吳三國的一部分;其二就是被魏蜀吳三國武力征討,強制遷徙至內地,而後被打散消化。所以在整個三國時期,這些外族都很難威脅到中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夢到過偶像明星或喜歡的人嗎?什麼情形,有沒有後悔在夢裡沒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