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鎂客網

    美國某權威雜誌,曾有一期的封面插圖是,未來城市的街道上,一個人類乞討者坐在地上,機器人們匆忙走過,其中一個機器人向人類乞討者施捨像螺帽一樣的機器配件。

    美國記者茜拉·克哈特卡爾(Sheelah Kolhatar)拜訪了經濟學家、製造業公司、工業機器人研發公司、自動化倉庫系統公司等,瞭解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雜誌的標題是“黑暗工廠”。所謂的黑暗工廠,是工業界的一種說法,因為工廠內全部使用的是自動化流水線,沒有人類參與,所以工廠內根本不需要開燈。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由於機器人對人類工作的替代,會擴大不平等的程度。之前經濟學家們的共識是,科技進步誠然會消滅一部分工作,但是科技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不過,最近幾年這種判斷開始動搖。

    麻省理工的經濟學家戴維·奧特爾(David Autor)正在研究自動化對就業的影響。他說:“並不是說沒什麼工作機會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部分只有較低工作技能的人,未來不能再憑藉勞動力來獲得收入,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工廠裡的工作數量變少了,而且工資水平也停滯了。這個判斷有研究支援。兩位經濟學家在2017年年初發表的一篇論文裡,研究了從1990年到2007年的美國就業市場,然後發現,一個地區工業機器人的出現,直接導致工作崗位的減少和薪資的下降。

    和很多經濟學家一樣,奧特爾也認為自動化會加大貧富分化。他的邏輯是,勞動力市場建立在勞動力稀缺這個基本原理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人們可以透過僱傭關係,把自己的勞動能力出售給僱主,換取收入。但是這個模型在被自動化改變。自動化讓勞動力不再稀缺。同時,資本的分佈比勞動力的分佈更不均勻,每個人生來都有勞動能力,雖然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並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資本。金錢會流向資本擁有者和創意擁有者身上。自動化起到了槓桿作用,放大了這種不平等。

    自動化的過程發生在各個領域。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穩定的表現,讓自動化在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都在發生。

    不僅僅是公司,政府也在使用自動化機器人。在丹麥南部,政府為了節省開支,使用了很多自動化機器人,還專門請了一位首席機器人管理員,負責把機器人整合到政府部門的公共事務處理過程裡。比如,醫院裡可以移動物體的小型移動機器人,可以為醫生和護士搬運手術器械,而且,不像人類工人,機器人不會抱怨或者抽菸。這能節省大量成本。首席機器人管理員說,納稅人每小時要為像清潔工這樣的非技術性工作者支付33到34美元,但用機器人的成本,每小時最多花95美分。但是,當然了,普遍使用機器人,清潔工就失業了。

    像亞馬遜、沃爾瑪等零售公司以及大的製造公司的倉庫裡,工作也在被自動化替代。自動化倉庫系統研發公司Symbotic的執行長克里斯·格哈甘(Chris Gahagan)說:“如果有人能以自動化的方式建立一個倉庫,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商品,其他人就必須跟進。消費者看價格進行選購,所以供應鏈的成本很重要。沃爾瑪製造了一個非常高效的供應鏈,這就是為什麼它能提供最低價格的商品,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競爭。”

    這篇報道並沒有給出解決方案。但是,記者採訪的一個機器人專家,很認同普遍基本收入的理念。普遍基本收入指的是,政府會為每一個公民提供足夠多的錢,來維持生活費用和醫療保障費用。而且,這位機器人專家也深信,藍領工人不是唯一需要政府經濟資助的人,機器人和自動化會讓包括會計師、醫生、律師、教師、記者等白領工作者也受到威脅。人類在同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競爭工作崗位。

    但是,根據著名科技專家,吳軍的解釋,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目前只能在特定領域才能發揮自己優勢。這些特定領域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則,比如國際象棋和圍棋。而人腦的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靈感和創造力。這些是屬於人腦的不規則運功,本身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尋。

    所以目前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替代所有有明確規則或規律工作,把人從繁重的重複性體力和腦力活動中解放出來。

    綜上所述,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勢必將衝擊人類現有的工作崗位,但人類也將有望從原有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加需要創造力和靈感的新工作崗位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天氣特熱,是否與空調室外機散發太多熱氣有關係?廠家能否研發不散發熱氣室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