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6369807747
-
2 # 使用者93596968
總得來說,國內遊戲質量還是挺不錯的,唯一讓玩家棄坑的最大原因還是收費系統,遊戲平衡性,盛大和網易就是最好的敗家案例,騰訊馬馬虎虎,充錢你就是大爺還能裝個逼,至於阿里,遊戲沒出,不好評價。
-
3 # 媒體訓練營
有趣的是:2008年電子商務專題彙報匯中,馬雲公開表態“餓死也不做遊戲”,2010年6月,馬雲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彙報中表示,“我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都玩遊戲的話,國家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但阿里巴巴先天就有做遊戲的優勢,阿里巴巴擁有7億淘寶使用者,9億支付寶使用者,手機淘寶DAU達到2.7億。如此龐大的使用者基數資源,如果不用來做些什麼,那當真是暴殄天物。而移動遊戲市場井噴式的發展現狀,也怪不得阿里巴巴做起了手機遊戲平臺。可以預料此平臺執行之後,阿里巴巴旗下絕大部分業務將與手機遊戲平臺進行支援。
與此同時,國家對遊戲產業的態度也開始轉變,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釋出《關於印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在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對青少年引導的前提下,以企業為主體,舉辦全國性或國際性電子競技遊戲遊藝賽事活動。”
阿里巴巴做遊戲可以說是響應國家的號召。
除此之外,遊戲開始衍生出許多產業鏈,與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可以有良好的結合,遊戲電競可以衍生出的內容電商讓使用者黏性更高,更能刺激使用者購買慾望。
不過馬雲也不用覺得太愧疚,因為對於廣大女性同胞來說,逛淘寶比玩遊戲容易上癮多了好嗎!
-
4 # 心有遠芳
過去馬雲對遊戲是持否定看法的,因為馬雲主營是電商,核心是支付寶,都是有年齡限制,女人是主角,不指望靠小屁孩賺錢。
如果小孩都被騰迅拉走,未來阿里支付寶會失去零零後和壹零後,等於沒有未來。
阿里才要涉足遊戲,吸引中小學生關注,賺錢不會成為主要目的,留住人才是目標,因為怕他們父母反感。
-
5 # 大隻的哥哥
在我看來,阿里這次也許又是一次跨領域的大試水,不同於上次支付鴇的扯到蛋,我想或許這次阿里應該會小心很多的。
阿里要涉足遊戲領域還是從阿里大文娛宣佈全資收購由網易前COO詹鍾暉等核心網遊遊戲團隊創辦的簡悅,併成立遊戲事業群知道的,說起這個簡悅可能有的人不是很熟悉,但是說起《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大話西遊2》、《夢幻西遊3》我想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這個團隊的負責任正是這些遊戲的產品運營負責人和主力開發者,可見這次阿里是要動真格的了,想跟《王者榮耀》來個正面的PK.
但是有的時候,夢想是遠大的,現實是骨感的,因為我們可以從往年來看阿里的這次大動作,阿里的模式是一個重視流量而忽略IP,也就是他有著娛樂方面的第一方大平臺優酷土豆,阿里的大文娛是以買買買起家,曾經的併購的核心訴求都是為淘寶系的購物平臺提供海量的流量匯入,之前併購/投資的UC,優土,高德,豌豆莢,微博都是這樣的思路,所以流量分發是阿里的核心,所以在遊戲的製作過程中不免看重數量而忽略了質量。
另一方面,很多例子已經證明了,網路手機遊戲目前是最掙錢的,遊戲不僅能夠帶動自身的盈利外,還能夠帶動阿里的其他產業發展,例如像在遊戲中購買各種遊戲的周邊產品變相的帶動了阿里電商的發展,而阿里開發的也一定會是手機網遊,《王者榮耀》的成功不可複製,那阿里只能另闢蹊徑,而這其中就會遇到讓阿里老大難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遊戲中的社交功能,人們對於阿里的社交梗還沒有忘記,如何做好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然同樣的,阿里做遊戲只是一個表面殼子,裡面的芯還是電商模式的那一套,用衍生品來賺錢,就拿電影行業來舉例子,衍生品收入可以達到電影總收入的70%,而阿里有著多年的電商經驗,對於遊戲也是絕對不會放過的,所以阿里涉足的不是遊戲領域,而是電商模式下的遊戲而已。
未來結果會怎麼樣?我們還是拭目以待的。
-
6 # 一棵會結果的樹
我記得馬雲之前這樣說過:餓死也不做遊戲,可是如今卻活生生的自己打自己的臉,開了遊戲事業部,做起了遊戲生意。
我們都知道,騰訊一直是做遊戲和社交的。相比騰訊,阿里巴巴在遊戲行業成績並不突出,這恐怕是早期阿里對遊戲領域不“感冒”的結果。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中,一度僅有阿里不進軍最賺錢的遊戲業務。
實際上,在網際網路“BAT”格局下,阿里始終與騰訊相愛相殺,而遊戲領域一直是騰訊的強項,阿里在這一行業中卻幾乎處於空白狀態。但為什麼昔日對遊戲領域不“感冒”的阿里如今卻要進軍遊戲行業?
我們來看一組資料:2016年中國網遊市場規模超1600億元,預計2017年將超2000億元,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騰訊遊戲憑藉《王者榮耀》已經坐穩了中國遊戲市場的頭把交椅,在去年遊戲收入達1500億;網易遊戲位列第二,其全年總收入達279.8億元。
面對千億量級的市場,阿里巴巴似乎沒理由放棄這塊肥肉,尤其是這些逐利成本能的大佬們。但我們還是看看馬雲說的話:(下圖)
而在泛娛樂化中,變現渠道最佳的是遊戲,特別是手遊。網易的《陰陽師》和騰訊的《王者榮耀》都曾月流水超過30億元,其本身也同樣具有巨大的IP孵化能力。阿里卻沒有什麼叫得出名字的遊戲,也許是因為阿里本身比較缺乏研發遊戲的基因吧。
一直以來,遊戲行業內有個說法是,中國遊戲市場只有三家遊戲公司:騰訊、網易和其他。中國的遊戲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兩強爭霸格局,騰訊和網易兩大巨頭的增速還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雖然這次阿里成立遊戲事業群,看起來似乎要發力遊戲的樣子,但短期來看,馬化騰與丁磊應該不會把馬雲放在眼裡。
回覆列表
遊戲是計算機軟體技術的升級試水地,任何做生態和技術輸出的,只要想在未來佔領技術要領,都要結合遊戲的技術。遊戲的盈利模式大家都知道,只是純粹的遊戲公司可能只是遊戲為主,但是如果是做生態的,要要發虛擬現實技術,這個就是要涉及遊戲領域了,特別是把遊戲開發技術跟電子商務結合,那個效果更會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