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了作者的羈旅漂泊之愁和前途暗淡之憂的感情。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原文: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孟浩然於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赴洛陽,再漫遊吳越,藉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宿建德江》當作於作者漫遊吳越時,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愁的五絕,前兩句交代了地點和時間,後兩句描寫所見之景。全詩意思很好理解:一天漫長的航程該暫時停歇一下了,把船輕輕地停泊在這水汽如煙的小島邊吧。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遊子不禁又增添了新的愁緒。開闊的原野一望無垠,遠處的天空竟顯得比近旁的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月影反倒離舟中的人更近了……
“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無奈;“煙渚”是水汽朦朧的實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徵;“客愁”既有遠行在外的羈旅之愁,更有懷才不遇沒有歸屬的悲涼;一個“新”字。
道盡了漂泊無依的感喟;日薄西山,這不正是詩人自感華年不再、人生無望的寫照嗎?“野曠”實際是詩人用天地的廣闊和自己的孤獨形成對照,更加突出了飄零孤寂的意味。
“天低樹”、“月近人”寫出了夜宿江舟的獨特感受,給人如臨其境之感。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了這種“如臨其境”的白描手法,抓住了瞬間獨特的感受。
儘管全詩籠罩在迷濛的水汽暮煙和清悽的月色之中,但全詩的意境卻又似乎不是一味的消沉淒冷,一個“近”字讓人隱約感到了大自然的親切。無論仕途理想離自己有多遠。
無論親朋故舊在不在身邊,無論前途是否暢達,有今夜的“近人之月”相陪,不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麼?“清淡”是孟詩的景,“悠遠”是孟詩的意。“自然才是最好的歸宿”。
表達了作者的羈旅漂泊之愁和前途暗淡之憂的感情。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原文: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孟浩然於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赴洛陽,再漫遊吳越,藉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宿建德江》當作於作者漫遊吳越時,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愁的五絕,前兩句交代了地點和時間,後兩句描寫所見之景。全詩意思很好理解:一天漫長的航程該暫時停歇一下了,把船輕輕地停泊在這水汽如煙的小島邊吧。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遊子不禁又增添了新的愁緒。開闊的原野一望無垠,遠處的天空竟顯得比近旁的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月影反倒離舟中的人更近了……
“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無奈;“煙渚”是水汽朦朧的實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徵;“客愁”既有遠行在外的羈旅之愁,更有懷才不遇沒有歸屬的悲涼;一個“新”字。
道盡了漂泊無依的感喟;日薄西山,這不正是詩人自感華年不再、人生無望的寫照嗎?“野曠”實際是詩人用天地的廣闊和自己的孤獨形成對照,更加突出了飄零孤寂的意味。
“天低樹”、“月近人”寫出了夜宿江舟的獨特感受,給人如臨其境之感。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了這種“如臨其境”的白描手法,抓住了瞬間獨特的感受。
儘管全詩籠罩在迷濛的水汽暮煙和清悽的月色之中,但全詩的意境卻又似乎不是一味的消沉淒冷,一個“近”字讓人隱約感到了大自然的親切。無論仕途理想離自己有多遠。
無論親朋故舊在不在身邊,無論前途是否暢達,有今夜的“近人之月”相陪,不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麼?“清淡”是孟詩的景,“悠遠”是孟詩的意。“自然才是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