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所謂日本異派文化,也稱荒誕主義。
10
回覆列表
  • 1 # 了不迪

    其實在日本這種所謂的“異派文化”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流派,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在每個時代的各個藝術領域都有能代表這種型別文化的藝術家。和日本主流推崇的唯美、靜謐、崇尚物哀之美的大和文化相比,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卻一反常態地充斥著血腥、暴力和嘿嘿嘿(你懂的)這些元素。而表現的內容也不再是一味的真善美,而是用荒誕的手法更直接地接近黑暗的人性或者異類。

    如果說其他的藝術家頂多在一個領域引領了一種潮流,那寺山修司(1935-1983年)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在多個領域開疆破土,在當時保守的亞洲藝術界開啟前衛創作先端,也引領了日本前位視覺系藝術形成,影響了現在活躍在日本各個領域的藝術家,比如電影導演園子溫、巖井俊二,已故動畫大導金敏,以及攝影師森山大道、建築師安藤忠雄等等都是他的忠實擁躉。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流淌著寺山修司的美學印記。

    寺山修司從十三歲就開始創作徘句,17歲時,組織了全國學生徘句會議,並開始在詩壇初露頭角,1967年創立了先鋒派實驗劇團“天井棧敷”,這個劇團的部分劇目至今仍然在日本本土上演。

    著有《幻想圖書館》《不忠議圖書館》《寺山修司少女詩集》 等多本著作,不過他作為詩人、散文家的那一部分,由於國內對其作品的翻譯和關注不多,目前只在大陸出版過《幻想圖書館》和《不思議圖書館》兩本類似的隨筆集。在豆瓣的“寺山修司小站”內有一些粉絲自行翻譯的他的散文、和歌和俳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

    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充斥著奇異的幻想成分,對於伸手可觸的領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發散,他寫過關於“自殺”、死亡的筆記,對於春畫、身體的思考。由於閱讀量甚廣,在他的《幻想圖書館》裡,乾脆是以他自己讀過的書中他感興趣的主題寫的趣事和感想,隨便哪一篇就是某個話題的百科奇書,鞋子、馬、床、頭髮……這些奇怪的主題都能在其中找到解讀。

    這些隨筆其實是當年寺山在日本大萊信用卡旗下的雜誌《Signature》上開設的專欄,與人分享書中趣事與感想,前22篇結整合《不思議圖書館》出版,而後19篇就構成這本《幻想圖書館》。

    他在50年代拍攝的代表作有《拋掉書本上街去》、《上海異人娼館》、《死者田園祭》、《草迷宮》等等。在這些代表作中,充斥著大量西方超現實主義實驗電影的拍攝手法,沒有具象的情節和畫面,幾乎是光影、想象事物、身體、死亡、生命等主題交織的蒙太奇。更像是夢境的重建。比如《死者田園祭》中荒漠和水塘的交織、聖女和邪靈的對峙等等,都充滿了符號的意味,可以說是東方人對於死亡,生命,黑暗等主題的詩意表達,所以他又被評論界稱為“銀幕詩人”。

    現在去看日本Cult片導演園子溫的作品,你還能從他的電影裡嗅到他對寺山修司的崇拜,比如對於馬戲團、侏儒、少女、血的氣息、光怪陸離的色調和狂亂的蒙太奇這些元素的延續(《神秘馬戲團》)。

    雖然只活了48歲,但寺山修司帶來的美學風暴卻席捲了一代人。是日本異派文化中絕對的先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樣的經歷成就了現在的張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