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範太閒了
-
2 # y皓月當空
學四年你還是什麼也不會,等到你工作了,需要你學的知識了,學的東西會一點點出現在眼前,只有學以致用才會有興奮的感覺,回過頭看肯定內心想,沒白學!
-
3 # 老蔣曬太陽
別急,財經大學的學習,在前兩年一般都學習的是基礎理論,開始學習肯定是雲裡霧裡的,慢慢的到大三以後就會接觸實操學習了,而且你學習的專業也決定你的理解程度,你的問題應該是學習的交易類學科,圍繞市場的知識。別急,以前我在河北金融學院講就業選擇的時候,他們那的教授也說過學生的學習狀態,你最好還是要加強自習,多問問題。以後慢慢在工作中會進入狀態的,未來肯定不錯。
-
4 # 小明聰明看財經
金融學的一大特點是知識點繁多,範圍廣泛。我們初學金融學的時候,會感覺它像個大雜燴,裡面什麼知識都有,像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大量知識都有涉及,而且感覺知識深度不夠,對這些繁雜的知識只有感性認識,只知皮毛,難以形成系統化理解,容易學著學著心浮氣躁,感覺自己無法將這些知識內化,感覺有力而使不出,而且沒辦法將金融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這是正常的現象,好多其他學經濟學、管理學的同學也遇到類似的困擾。
為什麼會造成上述的困惑呢?我覺得原因是:大學時,老師照本宣科講解乏味,我們在課堂上只注重了學習理論知識,並沒有注重學習方法,特別是沒有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如果沒有掌握科學的金融學思維方式,就不能對金融學科有深刻的理解,不能靈活地學以致用,學到的只是表層的理論概念、定義,並不能探究到這簡略概念背後的深意,不瞭解它的來歷、背景。說到學習方法,它給人一種空洞乏味且無趣的感覺,大學生們普遍不喜歡這種味同嚼蠟的虛無的方法論,但是,不可否認,乾巴巴的方法論對科學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不可或缺。
將科學方法與具體的金融學科相結合,深入表面知識看到其本質就有了抓手、有了發力點。
比如怎樣用金融學知識來指導實踐呢?我認為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處理就比較科學:
1.將實際金融問題抽象為金融學理論問題;
2.根據理論闡述來設計調研方案;
3.按照調研方案進行實際問題調研(驗證假設階段);
4.根據調研結果梳理出真正的問題;
5.針對真正的問題來尋找理論支援;
6.根據相應的理論,結合實際提出解決方案;
7.按照解決方案逐步解決實際問題;
8.根據實踐結果總結提煉知識,豐富發展理論。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是面對問題時首先要想解決辦法,就事論事,快速聚焦解決問題本身,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太重視細節,只會把我們培養成具體事件的執行者,而不是高屋建瓴、掌握全域性的戰略家,導致我們缺乏全域性觀念,缺乏組織協調觀念,缺乏同理之心,看問題站位不高,想問題不夠全面,人人都是從自身的微觀角度出發,缺乏對整體的思考。
那麼,扭轉這個不利習慣的科學思維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我認為應該是這樣:
1.瞭解這是一件什麼事;
2.這件事是否需要解決;
3.應該由誰來做這件事最恰當;
4.應該什麼時候來做這件事;
5.怎麼做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
6.完成的怎麼樣。
只有按照科學思維方式來學習、做事,才是最有效益而且最有效率的。
-
5 # 股海合一
在校期間是在系統性學習知識,沒有出來歷練怎麼能知曉自己到底會什麼? 給你個建議:在校期間,把金融行業的各類證書都先考到手,等你出來工作就用的上了。
回覆列表
舉個例子,股票的技術分析理論有好多,道氏、江恩、波浪、箱體、量價、亞當理論,從學以致用的角度來看,會的結果是炒股能掙錢,但是呢,股市裡有多少人能掙錢?又有多少是靠學的這些理論掙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