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牽手教育
-
2 # 城北老城
讓孩子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首先,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參與家務勞動開始,給他們更多機會、時間去獨立操作家務和課餘各項勞動,使他們的生活空間得到拓展,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從而體會到獨立成功的快樂。比如說可以試著你你的孩子自己動手做他們喜歡吃的食物。
讓孩子去觀察和學他們能看到的一切:家長應該放開孩子的手腳,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和思考,幫助孩子真正建立起獨立的人格意識和尊嚴感。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動向:孩子想學獨立時,父母要及時瞭解到孩子獨立的需要,而且能夠給他表現的機會與合理的引導。父母的理解、放手、鼓勵與讚許正是對孩子獨立的支援。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家長不能事事都陳幫自己的孩子做,要讓自己的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習慣,讓他們從小就學會自己起床,然後穿衣、洗臉,自己背書包,自己吃飯。總之,家裡不能將孩子當成中心,不能所有的人都圍著他忙得團團轉,而他只是站在那裡觀望與等待,而要讓他們自己動手,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提出對自己的主意和意見:家長應該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與父母平等的個體進行交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不少家長經常說的話就是“你還是個小孩,你懂什麼”?這樣的家長很少與孩子交流,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質需要就行了,什麼都替孩子決定,很少問孩子願意做什麼,不去徵求孩子對事情的看法和意見,這樣父母就無法瞭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無法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也無法贏得孩子的信任。家長應該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與父母平等的個體進行交流,來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別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內心世界越來越豐富,家長更應該儘量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遇到困難自己努力解決:每一個人出生之後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難時就迫不及待地去幫助,比如,孩子摔倒了,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孩子吃飯把飯撒在桌子上,馬上就批評孩子,然後連忙給孩子餵飯,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感到自卑,從而失去探索世界、嘗試新任務的勇氣。在孩子遇到一些可以自己戰勝的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自己克服的機會,別忘了,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風箏,他們終歸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為了將來他們會成為能翱翔在天空的雄鷹,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從現在開始、從日常小事做起,培養孩子將來的立身之本-獨立生活的能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麼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你自己獨立自主做起。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反抗父母?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成熟的三個階段。
更好的認識孩子和自己,如何變得更成熟。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原則,是能夠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可是分清之後呢?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怎麼才能,讓我們養育的孩子,真正變得成熟起來呢?
每個人的人際關係成長,大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自我階段、他人階段和獨立階段。只有進入獨立階段,孩子才算真正的成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第一個階段,是自我中心的階段。也就是嬰兒期,是指心理上的嬰兒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自然地覺得世界和他人是圍繞我們的需要來運轉的,把自己的需要和願望當作別人的需要和願望。在這個階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站在舞臺的中央,別人只是觀眾。別人照顧我們、對我們好,是理所當然的。這些感覺多在3歲之前。所以也被我稱為“嬰兒期”,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能感覺到世界不是這樣的。別人並不總是關心我們,多部分時候他們只關心自己。那麼,孩子會進入第二階段—他人階段。
第二階段也是大部分人的終點階段,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糾結、焦慮、彷徨的階段。生活中很多的人一生也沒走出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有兩個典型的標誌。
第一個標誌,讓他人決定我們的行為。把自己放到被動的位置。
這一標誌還有兩個表現方式,一種是順從,即為了別人委屈自己。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生活在別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覺得別人的評價、讚許、關心、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會因為沒有滿足別人的願望而深深地內疚和自責,卻忽視了自己的需要和價值。我們孩子的學習,為了老師而學的、為了父母而學的,有幾個孩子是為了自己而學的?
這背後潛藏著一種隱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別聽話,如果我順從你,你就應該給我我需要的東西—安全感和愛。平時我們也是一直給孩子這樣的暗示的。
當我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還有一種反抗。我們要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偏不學;我們要孩子聽話,孩子偏不聽話。孩子的這些反抗是把自己當作工具,透過自己來表達憤怒,就好像在抗議其他人違背了隱秘的契約。
但是這種反抗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順從。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價值標準,只能透過反抗別人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向他人證明自己有思維方式的獨立性。但恰恰是這樣的行為,暴露自己處在第二階段。
我們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在這個階段。停留下來的最多。向父母證明自己、向朋友證明自己、向社會證明自己,唯獨沒有問問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的自己。無論順從還是反抗,都是把我們自己放到一個被動的位置,並讓他人來決定自我的行為。
他人階段的第二個標誌是,我們很難容忍和別人的差異。
向別人證明自己屬於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就是改變別人,不能容忍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和事物。越親近的人我們越難容忍他們跟我們不同。夫妻對孩子教育態度的不同、子女擇偶標準的不同。都會爆發我們的焦慮。處於他人階段的人,很難容忍自我和他人的差異。有時候我們會被別人影響,有時候我們很想去影響別人、改造別人,讓他們跟我們一樣。
我們要知道在觀念上可以有差異,我們要更能理解關係中的矛盾和差異。
第三個真正成熟的階段,獨立階段。
我們有了自我負責的能力和容忍差異的能力以後,就不會在人際關係中輕易掉入順從或反抗的陷阱,而是會進入人際關係的第三階段—獨立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清什麼是別人的課題,把自己和他人分開,還能夠理解他人,同時尊重自己。
讓我們自己和孩子,儘快的進入到獨立階段。對於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幸福都是強大的助推器。羅曼·羅蘭說過:“真正的英雄是認清現實後還能熱愛現實。”我的愛是出於我的愛,不帶任何條件的愛。當我們內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態度變成我們行為的主導時,我們就獲得了一種主動的、對自己負責的姿態。這時候,我們就開始成熟起來了。
致良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儘快的讓孩子成熟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