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語言發展都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1.語言基礎的建立: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是他最早的發音,在以後的3個月裡,嬰兒會以各種自發的聲音來表示自己身體和情緒方面的狀態,比如高興、舒服的時候,他們會發出“哦”“噢”等聲音;而不高興、不舒服時,則會發出“嘸”“嗯”等聲音。
當嬰兒長到6個月時,會發出一些不具有任何意義的長音,比如“啊……”“哦……”等。當嬰兒長到7~8個月的時候,就能發出“媽—媽—媽”“噠—噠—噠”等連續音。
需要說明的是,這時候,不管嬰兒發出什麼聲音,都只是發音機能上的鍛鍊,在為語言練習做準備。
語音和動作的連線:嬰兒長到7~8個月後,就能對一些特定的語音做出相對穩定的反應了,比如,如果有人叫他們的名字,他們會回過頭來回應,或者用微笑來回應;如果有人對他們說“再見”,他們聽到後會擺手,聽到“歡迎”則會拍手……所有的這些都是嬰兒語言條件反射建立的表現,這就使得嬰兒有了與成人溝通、交往和學習的可能性。
嬰兒長到9~12個月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一定的模仿語言的能力。當媽媽張大嘴說“啊……”的時候,嬰兒也會學著媽媽的樣子張大嘴說“啊……”,這種發音是有意識的,是學習說話的開始。這段時期,家長一定要重視和嬰兒說話的重要性。不要以為嬰兒聽不懂,其實他們能夠感知聲音、積累發音,對嬰兒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3.說出容易發音、有一定意義的字:幼兒到了1歲~1歲半,就可以逐漸說出一些有意思的話了。這時候,身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神秘的、充滿樂趣的,他們會逐一地學習發音,逐漸掌握一些常用詞彙,比如“媽媽”“水水”“球球”等。他們會將這些學來的話記在心裡,將它們作為一種溝通工具。
可是,這時幼兒說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是一些具有多種意義的重疊名詞,比如“娃娃”既可以表示“我要娃娃”,也可以代表“娃娃不見了”;有時他們會以“聲音”的特徵來代稱某一事物,如“嘀嘀嘀”可以象徵“這是車車”“車車來了”“我要車車”等意思,成人往往只有在具體的情景下才能理解。
這時候,幼兒雖然還不能自己說話,可是,卻能理解成人說出的大部分話,只要家長說句“拿杯杯來”,他們通常都能將身邊的塑膠杯給你拿過來。
幼兒到了1歲半~2歲,會說一些雙字語句和多詞句,比如“果果”“桌桌”“走走”等。這時候,他們會在模仿成人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的意義。當然,他們的語言組織還不夠有條理。
4.開始與人溝通:到2歲~2歲半,幼兒會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詞彙,就可以說一些簡單句了。這時候,他們能夠比較清晰地、準確地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用“糖果、媽媽、給、果果、好大、好吃”等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階段的幼兒,一般都喜歡和他人交談,很好問,經常會將“是什麼”等問題掛在嘴邊。他們之所以要這樣發問,不僅是想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也是他們與成人溝通的需要。
這時候,幼兒經常會模仿媽媽說過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們曾聽媽媽讚揚過自己:“對了,xx真乖!”當媽媽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時,他也會說:“對了,媽媽真乖!”
在不斷的溝通與交流中,幼兒的詞彙、口語會取得較大的進步,比如“你、我、他”人稱觀念的建立,能瞭解語詞所代表的意義等。
5.語言逐漸活潑:2歲半~3歲的幼兒,能使用更多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雖然在講述時也會發生一些詞語的錯漏現象,但已經能夠使用“因為”“所以”“如果”“以後”等連線詞。
這個階段,幼兒往往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時不時地問媽媽“為什麼”,經常會搞得媽媽“很煩”。可是,只要遇到問題他們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到了3歲末,幼兒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飛速的發展,他們可以透過語言來認識一些直接經驗得不到的東西,比如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知道“雪是白色的”“雪是冰涼的”;還可以透過“等等我!”等有聲語言來顯示其思維的結果,使活動更有目的性。
父母是嬰幼兒最佳的語言教師,要對0~3歲幼兒語言發展階段的各種特點多一些瞭解。事實證明,家長只有對家庭語言教育和訓練的策略有所瞭解,才能利用這種親子關係對嬰幼兒進行語言教育。
幼兒的語言發展都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1.語言基礎的建立: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是他最早的發音,在以後的3個月裡,嬰兒會以各種自發的聲音來表示自己身體和情緒方面的狀態,比如高興、舒服的時候,他們會發出“哦”“噢”等聲音;而不高興、不舒服時,則會發出“嘸”“嗯”等聲音。
當嬰兒長到6個月時,會發出一些不具有任何意義的長音,比如“啊……”“哦……”等。當嬰兒長到7~8個月的時候,就能發出“媽—媽—媽”“噠—噠—噠”等連續音。
需要說明的是,這時候,不管嬰兒發出什麼聲音,都只是發音機能上的鍛鍊,在為語言練習做準備。
語音和動作的連線:嬰兒長到7~8個月後,就能對一些特定的語音做出相對穩定的反應了,比如,如果有人叫他們的名字,他們會回過頭來回應,或者用微笑來回應;如果有人對他們說“再見”,他們聽到後會擺手,聽到“歡迎”則會拍手……所有的這些都是嬰兒語言條件反射建立的表現,這就使得嬰兒有了與成人溝通、交往和學習的可能性。
嬰兒長到9~12個月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一定的模仿語言的能力。當媽媽張大嘴說“啊……”的時候,嬰兒也會學著媽媽的樣子張大嘴說“啊……”,這種發音是有意識的,是學習說話的開始。這段時期,家長一定要重視和嬰兒說話的重要性。不要以為嬰兒聽不懂,其實他們能夠感知聲音、積累發音,對嬰兒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3.說出容易發音、有一定意義的字:幼兒到了1歲~1歲半,就可以逐漸說出一些有意思的話了。這時候,身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神秘的、充滿樂趣的,他們會逐一地學習發音,逐漸掌握一些常用詞彙,比如“媽媽”“水水”“球球”等。他們會將這些學來的話記在心裡,將它們作為一種溝通工具。
可是,這時幼兒說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是一些具有多種意義的重疊名詞,比如“娃娃”既可以表示“我要娃娃”,也可以代表“娃娃不見了”;有時他們會以“聲音”的特徵來代稱某一事物,如“嘀嘀嘀”可以象徵“這是車車”“車車來了”“我要車車”等意思,成人往往只有在具體的情景下才能理解。
這時候,幼兒雖然還不能自己說話,可是,卻能理解成人說出的大部分話,只要家長說句“拿杯杯來”,他們通常都能將身邊的塑膠杯給你拿過來。
幼兒到了1歲半~2歲,會說一些雙字語句和多詞句,比如“果果”“桌桌”“走走”等。這時候,他們會在模仿成人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的意義。當然,他們的語言組織還不夠有條理。
4.開始與人溝通:到2歲~2歲半,幼兒會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詞彙,就可以說一些簡單句了。這時候,他們能夠比較清晰地、準確地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用“糖果、媽媽、給、果果、好大、好吃”等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階段的幼兒,一般都喜歡和他人交談,很好問,經常會將“是什麼”等問題掛在嘴邊。他們之所以要這樣發問,不僅是想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也是他們與成人溝通的需要。
這時候,幼兒經常會模仿媽媽說過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們曾聽媽媽讚揚過自己:“對了,xx真乖!”當媽媽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時,他也會說:“對了,媽媽真乖!”
在不斷的溝通與交流中,幼兒的詞彙、口語會取得較大的進步,比如“你、我、他”人稱觀念的建立,能瞭解語詞所代表的意義等。
5.語言逐漸活潑:2歲半~3歲的幼兒,能使用更多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雖然在講述時也會發生一些詞語的錯漏現象,但已經能夠使用“因為”“所以”“如果”“以後”等連線詞。
這個階段,幼兒往往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時不時地問媽媽“為什麼”,經常會搞得媽媽“很煩”。可是,只要遇到問題他們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到了3歲末,幼兒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飛速的發展,他們可以透過語言來認識一些直接經驗得不到的東西,比如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知道“雪是白色的”“雪是冰涼的”;還可以透過“等等我!”等有聲語言來顯示其思維的結果,使活動更有目的性。
父母是嬰幼兒最佳的語言教師,要對0~3歲幼兒語言發展階段的各種特點多一些瞭解。事實證明,家長只有對家庭語言教育和訓練的策略有所瞭解,才能利用這種親子關係對嬰幼兒進行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