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劉怯之

    莊子的生死觀,有兩段故事表現最為直接,一段是"鼓盆而歌",另一段是"臨終遺願"。其中鼓盆而歌一段,最為有名,同時也讓莊子為此背了二千多年黑鍋,世人皆認為莊子的老婆死後,莊子鼓盆而歌,有悖人之常情,絲毫不近情理,這其實是對莊子天大的誤解。我們不妨細讀一遍莊子的"臨終遺願",瞭解一下莊子的生死觀,就明白莊子為何會鼓盆而歌了。

    原文為: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月月為連壁,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莊子曰:"在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見而入於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應該說,莊子向弟子交待身後事這段文字,相當之感人。如果說莊子是高官或政治家,這一段應是莊子的政治遺囑;如果莊子是鉅商大賈,這一段則是莊子的財富交接。但莊子生前乃一介平民百姓,死後因其作品《莊子》一書在世間廣為流傳,才被官方和民間一致追認為道學大師,並將莊子認定為是繼老子之後,弘揚道學思想並完善道學理論的泰斗級宗師。所以,這一段,我們應理解為莊子的文化遺囑。

    那麼,莊子的文化遺囑,具體交待了些什麼?

    我是這樣認為,這段文字記載,表明了一個事實,莊子反對厚葬,並且要求學生在辦自己的身後事時,連薄葬簡禮都要省略掉。莊子交待弟子們說,天與地是他的棺槨,太陽、月亮和星辰都是他的陪葬品,就連宇宙間的萬物,都是他的隨葬品,這樣的葬禮還不夠隆重嗎,因此毫無必要再新增任何東西!

    但莊子的弟子們認為,老師這種類仍"天葬"的做法實在不妥,擔心老師的遺體被烏鴉或老鷹來啄食。對此,莊子運用"齊物論"的理論告誡他的學生們說:"我的肉身放在地面上會被飛禽分食,埋在地下同樣會被蟲蟻分食;任何厚此薄彼、人為干預生物界食物鏈分配的行為,既有違齊物觀,也與道學倡導的無為而治的精神原則相背離。大家追隨我瞭解天地宇宙的奧秘,認識物質及生命執行的道理,目的是認清自我的身份地位,並能在自我所處的這一空間位置中,盡心感知自我這段生命存在的價值,盡情享受這段生命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如果執著於自我這個小我,斤斤計較,自私自利,自我膨脹,妄圖與天鬥與地鬥,妄圖改變歷史潮流,改造地球生態,以彰顯自我的重要性,那麼,所有這些行為,無異都在自尋煩惱。"

    今天,我們人類的發展,恰恰應證了莊子的預判。人類越來越認不清自已的本位,常超越自己的本位立場,俯視萬物,以造物主的身份,改造萬物、壓迫萬物,並企圖征服地球之後,進而征服宇宙空間。

    西方好像有這樣一句名言: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莊子的偉大之處在於,莊子生活在二千多年前農耕文明時代,就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人類不能瘋狂,並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瘋狂。

    莊子的可貴之處在於,他非常獨特,不說教,不勸慰,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在生死問題上,先有"鼓盆而歌"歡送亡妻的行跡,讓世人瞪目結舌,後有對自己身後事的遺願安排(即要求實施"自然式天葬"),讓跟隨其學習道業的門人弟子們不敢執行。

    歷史上,道家中真正得道者的言行,表面看來似乎有違人之常情,不近世俗常理,但其背後卻有著非常系統、深厚的哲學理論和科學實踐作為支撐。莊子作為史上道家極少數得道者之一,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其人格人品,在人類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別具特色,異常耀眼。若真講逍遙態度、幸福人生,敢與莊子比肩者,能有幾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塘旅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