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意風向標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二字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多少人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多少個難關日夜鏖戰攻守,期待轉機;多少idea已具雛形卻因資源匱乏胎死腹中。好像創業人永遠都是苦逼的角色,成功卻永遠在看不到的盡頭。

    是不是覺得有點兒意思,這些響噹噹的網際網路企業創始人都有靠譜的技術背景。(技術大牛們還不創業想啥呢!)

    很“傻”、很執著

    技術人在我們印象中,不善談判也不圓滑,不會像銷售人那樣長久的處於商業場中,熟悉各路江湖的規矩。但他們的那份專注和執著顯然更適合今天的商業市場。

    美團CEO王興,業界稱為“史上最倒黴連環創業者”。

    他是人人網的創始人,卻沒能等到網站上市收穫財富。他推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微博網站,卻意外關停被新浪搶奪先機。創業十年,王興成也執著、敗也執著。

    曾經的飯否網與其說是敗於政治上的天真,不如說是敗於王興自身的決策失誤。即使面臨團隊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他始終遵循內心。王興知道自己做事的方式不夠本土化,但依然不願意去改變。飯否被關半年後,有人問他還能否重開?他回答:“關鍵取決於我能如何改變自己”。

    王興的每次創業,都是自我與外界相互接觸尋求變化的過程。創業對他來說就是改變世界的方式,他希望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也等不及讓別人去打造那樣的一個世界。美團也是在他不斷地執著下改變了商業的產物,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他也終被商業改變,只是,美團成功了。

    注重產品質量、使用者體驗

    創業不僅需要客戶資源、內部運營、資金資源這些因素,最核心的是需要有優秀的產品輸出。

    技術型創始人懂得如何做產品使用者會更喜歡,微信誕生5年,如此勢如破竹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或許就是因為設計者始終注重使用者體驗。搖一搖搜歌、打車、買車票、交通違章、看電影、付款、投資……有了這個平臺,耗費我們許多時間精力的事情一下子便捷了,光是省去排隊時間就令我們解放了許多。

    企業文化更人文、更樸實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一個不想做百年品牌的創始人不是一個好老闆。創始人的風格往往也決定了企業的文化。在這個唯快不破的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網易是個烏托邦,保守又獨特,而丁磊作為網易CEO對企業的影響要超過馬雲對阿里、劉強東對京東。

    作為曾經的中國首富和締造網易的創始人,丁磊是穩中求勝的謹慎性格,以產品經理自居,信奉的是技術為“王”,也講究穩中求勝。他的網際網路思維不是“快”,而是“精”。

    丁磊個人的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網易產品的發展。網易養豬、網易公開課完全是丁磊隨性而發,與主業和盈利並無必然關聯。這點對技術型創始人來說也是一個賺人心的優勢,畢竟這樣的環境下企業文化會比較包容。非遊戲類產品百花齊放也是放權給團隊的結果。丁磊的情懷同樣也決定著網易的產品基因,無論是網易雲音樂,還是LOTFER,網易的使用者都是白領人群。

    總之,網易的產品彷彿骨子裡透露著自然生長又與眾不同的性冷淡氣質,尤其是對比阿里、騰訊出品的同類產品,網易的設計顯然更陽春白雪。這也許是網易能在網際網路快節奏下逆風而行、突圍成功的原因吧!

    既懂謀略,也會武功

    相比而言,技術人轉型創業比較傳統的管理人更容易使公司快速步入成功。因為網際網路本身就是IT技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所衍生出的平臺。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學生時代就很喜歡程式設計,特別是溝通工具。在哈佛時期,他曾開發出名為Facemash 的程式,讓學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選擇最佳外貌的人。沒想到這樣一個網站,不僅讓哈佛的伺服器癱瘓,後來也一直被學生要求,要發展出一個包含照片與交往細節的校內網站。根據扎克伯格的室友Hasit的回憶,“馬克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高興,並且決定如果學校不幹的話,他要幹,他將會建一個比學校更棒的網站。”

    Facebook的成就,就是因為創始人基於對技術的瞭解,同時有絕對的優勢發現這個平臺急需解決的市場痛點也有評估成本和最佳化專案的本領,又根據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逐漸引申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最後,小編想說,網際網路行業的未來變化莫測卻也清晰明朗,區別只在門裡門外,你在門裡,行業趨勢的洞察就是最好的機會。你在門外,就只能在已開發的市場上做後起之秀,乘勝追擊。舉個例子來說,淘寶之前,網購模式已經存在,只是在馬雲時代做大做強,“雙十一”的重新定義也是資本運作的必然出路,使用者形成儀式觀實在是意外驚喜。

  • 2 # 絢彩魔盒

    在家能創業,上班能創業,低成本,風險低,無需管理,就找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諮詢加微:xinerqq011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襯衫搭配什麼較合適,是褲子還是裙子,那該搭配怎樣的褲子(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