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陳康明WB

    有以下幾步

    01 複習核心是回憶,第一步是要多“想”

    我們常常說,記憶能力在學習中很重要,學得會的前提,首先得記得住。

    但是,記憶的過程中,比記住還重要的是回憶。像考試的時候,面對試卷,你要想辦法從你所學過的、記住的知識點裡頭,回憶到與之相關的內容。

    很多同學總是考試的時候,某個知識點怎麼都想不到;但等考完試,被老師、同學一點撥,就馬上回憶起來了。這就是平常,缺少鍛鍊“回想”能力所導致的。

    最好的複習,就是要在多在空閒的時候,比如:睡覺前、吃飯後;去閉著眼睛想一想,在大腦中放電影——這一上午、一天下來,自己都學到了些什麼。

    把複習滲入平常的生活中,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

    02 遇到想不起來、不懂的,第二步要“查”

    快速進步的秘訣,就在於“查缺補漏”這4個大字。

    經過第一步的回想,對於有的知識點,你能非常清晰的想出來;但是不可避免的,你會有一些想不起來的情況。

    像這種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掌握的不錯,或者複習的比較到位了。

    往往再經過2-3遍的回憶複習,像這種能夠回想起來的知識點,就能深刻地印刻在你的腦子裡。而對於那些回想不起來的知識點,則一定要花時間,及時的查閱、補漏、搞懂。

    如何查?要從錯題本中查,要從課堂筆記中查,要從書本中查。

    03 複習的第三步,要回歸課本,要多“看”

    學習的本質,在於模仿,並昇華于歸納和總結。

    所以複習的其中一步,多回歸課本、教材,多看,是“查缺補漏”的重要一環。

    高效的複習,是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面是整個的知識體系、包括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絡;而這個點,要包括課程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然後還有你回憶時,感到模糊不清的“缺漏點”。

    這一步的“看”,其實是“查”的一部分。

    04 要多“寫”,動筆多做多練,才能達到熟練

    就像課堂上,我們講究——聽懂老師的課,不能是光聽,還要把關鍵點,用筆記錄下來一樣。

    我們複習的時候,不能是光看,“筆桿子”要和眼睛一起動起來。

    比如說,遇到的不懂的、不明白的,過去錯過的知識點,見到之後,就要做上個記號,以提示自己,要多注意複習這方面的內容。

    再比如說,一道習題的講解,複習看完之後,最好是能脫離“原答案”,你還能夠再將其在草稿紙山,做上一遍,如果這一遍做出來了——這才算是你真正的會做了這一道題。

    包括我們平常講的,語文、英語要注意日常的積累,就是將一些平常複習時,看到、想到、查到的知識,整理到筆記本之中。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究的不僅是要多看、重複看,還要多下筆,方能達到完備的境界。

    05 複習的同時,要多說,把知識“講”出來

    學霸複習的同時,往往還常常會把一些知識,講給身邊的同學聽。

    從老師那聽明白,從書本上看明白的知識,其實你並不是真的明白了;只有當你講得明白,說給別人聽還能讓人聽懂,那才說明你是真的瞭解了這個知識。

    許多學霸,都有對學過的知識,進行“複述”的習慣。

    或許是每天,或許是一週一次。

    這樣堅持鍛鍊上2~3個月,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更是能鍛鍊一個人的表達、思維和寫作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僅能用於複習,對於預習——也會大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找另一半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