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夏不是耂夏

    首先說說對“冰花男孩”的看法吧。看到照片的第一眼很是心酸,不為別的,只是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寒冬臘月裡,每天晨讀時一樣的滿頭“白髮”,一樣長滿凍瘡的雙手,長滿凍瘡的臉頰和雙耳。坐在土磚瓦房的教室裡,所有的窗戶都沒裝玻璃,或是裝訂了點薄膜、或是就這樣空空的通著風,我們一排八九個人爬在四個腳加一條長板組成的簡易課桌上,認真看著老師在水泥黑板上寫的板書。

    剛開始還有同學從家裡帶著燒牛糞的小火爐來學校,可自從有同學上課不小心打翻火爐,燒傷好幾個同學的腳後,學校就禁止我們帶小火爐了。

    進入五年級後,我們便轉校到離家近四公里的小學去上課了,因為原先的小學只有一到四年級。我們每天清晨五點多出門,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學校去趕早讀。每週一會比較困難,因為不僅要起更早去趕學校的升旗儀式,還得挑著米和柴火去學校交本週的口糧。我們小小的身板挑著擔,一頭是大米,一頭是體量很大的柴火(油菜杆或棉花杆等),到學校基本上身上的衣服都汗溼透了,然後等上課後,那溼漉漉的衣服讓我們凍的直哆嗦。也不知那時我們是怎麼挺過來的,但當時的我們一點也沒覺得自己痛苦,一方面,周邊的同學都是這樣,另一方面,也沒有見識過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別人是怎麼讀書的。

    進入初中後,其實最痛苦不是冬天,反而是夏天。那時開始住校了,每週只能回家一次。夏天除了每晚的蚊子咬的無法入睡,最痛苦就在飲食方面。學校食堂只提供米飯和限時供應熱飲水,每週日傍晚我們從家裡帶的滿滿一玻璃瓶鹹菜,吃到週三基本上就開始發黴長滿白毛了,後面幾天基本上就是度日如年;最要命的是一到夏天,學校的吃水井就很容易乾涸,我們要麼就喝著渾濁的泥水,有時泥水都沒有,就只能到校外的池塘喝涼水了。

    現在看來,冰花男孩確實跟我當初的情況類似,身在其中的他或許也跟當初的我們一般,可能並不會覺得有多麼的痛苦或是其他,而我們眾多網友精神或物質的鼓勵和幫助,其實並不可能本質上改變冰花男孩,因為這樣的孩子,目前在國內還有許許多多。需要當地政府提供更多對民生的關注和對教育的投入;最根本的是,需要貧困家庭自身自強自立,找到出路,畢竟現在改變貧困的機會有很多,至少確保吃飽穿暖的機會有很多。

  • 2 # 雁南飛

    謝謝邀請!關於網友對冰花男孩的精神支柱和物質幫助我的看法就是: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男孩子的滿頭的是冰霜的照片時,腦海中瞬間就出現了兒時的畫面——那是我們山東半島的三九嚴寒是特別的冷,每當到了這個節氣,鵝毛大雪會飄飄灑灑的下的很大,簡直整個世界都銀裝素裹。房子上面都會厚厚的一層大雪,太陽一出來化過的雪成了水,由於嚴寒天氣溫度都會在零下十幾度 ,雪水然後瞬間會在屋簷一面結了一根根又粗又長的白白的冰凌凌。

    那個年代無論咱們國家還是小家,經濟條件都很差,貧窮落後是那時的烙印。

    雖然是三九嚴寒的氣候,但是就只穿了很單薄的棉襖棉褲,也都是母親親手做的,我記得上學時小手背都凍的像胡蘿蔔一樣,紅紅的,還凍起了凍瘡,頭髮眉毛都像下了一層霜一樣白白的。腮都也是紅紅的,腳凍的就像貓咬的一樣痛疼難忍……

    學校裡的老師給我們學生規定,每個人要輪流值班,自己從家裡面帶玉米骨頭,早晨早早地到教室裡面把爐子生好爐子……

    雖然童年時的條件很艱苦,但我們依然是玩的開心,在結了冰上的小河上打冰溜溜,用紙疊的盒馬兩個人打來翻去, 跳房子,踢毽子……雖然在那樣嚴寒的天氣,但我和小夥伴還是玩的不亦樂乎。

    童年的回憶是美好的,很懷念無憂無慮的童年夥伴……

    言歸正傳,看到照片的小男孩,也瞭解了他的家庭狀況,媽媽離家出走,他還有一個姐姐,爸爸為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不得不外出打工,在這樣環境下的小男孩,是比較懂事的,上學還必須走很長時間的路,但他很是樂觀,面對惡劣的天氣依然的堅強的面對。

    看到他頭上白花花的冰霜很是心疼,正因為這樣,也才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同情和贊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提高,社會上的正能量越來越多,人們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有愛心的人,做愛心事的人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給孩子送去溫暖和愛的力量,使嚴寒的冬天倍感溫暖,也化解了白花花的霜凍。

    看到這麼多的愛心人士都在第一時間內,紛紛解囊,伸出援手,獻出愛心,真的令人感動,這就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也是眾多的網友正能量的彙集。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種高尚的情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想逃避現有的糟糕人際關係而選擇休學一年值不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