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中國的父母們總是認為自己的付出是有巨大的犧牲感的。孩子上幼兒園,每天很辛苦,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但是這對孩子不公平啊,如何避免這種看法和“我這不都是為了你”的說法?
回覆列表
-
1 # 杏媽育兒
-
2 # 程式設計貓
父母說出這樣的話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產生愧疚心理,為了父母去改變自己的“錯誤想法”。其實仔細想想,這不也是變相的道德綁架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中國父母應該說的是“我是為了我自己的生活,你也要為你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奮鬥。”也許這樣孩子的心態會更容易放鬆。
-
3 # 東西兒童教育
擺正心態很重要!
要避免對孩子說“我還不都是為了你”?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家長的心理入手,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受苦受累後,產生的“啊Q”精神是為了孩子我就是得這麼累這麼苦,實際上,受苦受累是多方面的原因。在沒孩子的情況下就會有第二條路選擇?未必
就工作來說,一種是為了生存,另一種是為了過的更好,取得成就。難道第一種就沒有想成功的想法?這個問題就有沒有孩子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很多人認為因為家庭,我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其實僅僅是害怕改變和失去,和有沒有孩子真的關係不大的,那麼多人有孩子後選擇了艱苦的創業,全是為了孩子?沒有一點為了自己?
就生活來說,比如因為有孩子,自己不能出去玩?其實是可以帶上孩子,或者讓孩子爸爸/媽媽帶著。可能真的會因為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家和個人把握好度。
愛孩子就要從長遠看,不要就看著眼前了。
-
4 # 戀愛大師
其實,這個問題只要你自己做出榜樣了,孩子也清楚的,你說出來了,反而讓他們感覺自己沒用,會傷了孩子的心,其實平時一個問候就能更好的溝通!
當父母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孩子的壓力會更大,內心的愧疚感會更強。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父母對子女們的期待與要求,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孩子會自責,甚至會自殘、自殺等。”
想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以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態度面對孩子,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就會有大大的不同。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會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