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白育兒
-
2 # silva26484185
新生兒身體不適而又無法告訴大人,就唯有哭鬧了,這是其中一個原因。我的小孩出生不久後,也是晚上不斷哭鬧,有十幾天。後來我媽煲了消滯茶(中藥,治消化不良),喝一次就不再哭鬧了。原來是腸胃不適,消化不良。新生兒最麻煩就是不會說話,很難判斷到底哪裡不適。
-
3 # 湖南醫聊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睡眠由睡眠壓力和睡眠節律兩個調節系統進行調節,睡眠壓力是隨著時間延長身體需要入睡的壓力,可以簡單理解成身體的“疲勞程度”。
醒的時間越久,就越累,越想睡覺,一旦入睡,身體得到休息和放鬆,睡眠壓力就會隨著時間下降,清醒之後又開始積累睡眠壓力。
晝夜節律是人在一天當中跟隨日夜變化一起進行的激素分泌變化和迴圈,使人在白天保持覺醒、清醒,夜間會困和想睡覺。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晝夜節律的,只有睡眠壓力,他們的入睡控制很簡單,從醒了開始就積累睡眠壓力,只要入睡了就開始緩解睡眠壓力。
大約三個月左右,寶寶開始產生晝夜節律系統。媽媽們可能會注意到寶寶開始晚上越睡越久,白天只有幾個分散的小覺,這就是晝夜節律開始形成的標誌。
人的睡眠是由多個睡眠週期構成的,每個睡眠週期包括非快動眼睡眠和快動眼睡眠。
非快動眼睡眠:又稱之為深睡眠,整個軀體新陳代謝均降低,表現為安靜的躺著,全身肌肉放鬆,呼吸平穩深沉,身體保持靜止。
快動眼睡眠:又稱為淺睡眠,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脈搏呼吸增快,身體活動增多,大多數人在快動眼睡眠期會做夢,並且不容易被喚醒。
每個睡眠週期都會出現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睡眠狀態,正常睡眠狀態下能自然地轉換。
睡眠轉換時,淺睡眠階段,寶寶有時看著是醒了,會翻身、亂動、囈語,但不要打擾他,他很快就會重新回到睡眠中。
從睡眠發育的規律來看,自新生兒到出生後3-4個月,大部分的睡眠均為淺睡眠。
這是因為淺睡眠的作用是補充精力,作用於大腦,有利於神經系統的成熟和認知功能的發育,這與嬰幼兒大腦的快速發育是密切相關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淺睡眠會慢慢減少,深睡眠逐漸增多,深睡眠的主要作用是使身體肌肉組織得到生長和修復,釋放生長激素,促進生長髮育。
可見,越小的孩子深睡眠期越長,看起來睡得越不安穩。
那麼,孩子睡眠週期是多少呢?大概間隔多久孩子會表現得睡不沉,類似淺睡?孩子白天的小睡時間又是否充足?
一般新生兒的睡眠週期約50分鐘,之後逐步延長,兩歲時平均75分鐘,五歲時平均84分鐘,青少年和成人約90分鐘,不同年齡總的睡眠時間需求是不一樣的。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對中國0-5歲兒童睡眠時間的推薦:
在0-3月齡約13-18小時;4-11月齡建議12-16小時/天;1-2歲建議11-14小時/天;3-5歲建議10-13小時/天。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推薦的睡眠時間見表1。
認識了兒童睡眠的特點,就能夠解答開始提出的問題了,孩子的睡眠本身就是一段一段的,會有淺睡眠期和深睡眠期,睡一段後出現翻身、亂動,只要能繼續入睡就是正常的。
如果醒來後不能自主入睡,就可能存在睡眠問題了。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是絕對的,年齡越小,睡眠需求個體差異越大。
期待孩子整夜都是深睡眠是不切實際的,重要的是能滿足孩子的生長髮育和心理行為的需求,那麼他的睡眠的質和量就是得到保證的。
回覆列表
當新生兒睡眠不安、哭鬧時,應當仔細查詢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因睡眠環境太熱而使新生兒睡眠不安,如室溫過高、包被裹的太緊、衣服穿的過多或蓋的被太厚等,使新生兒極不舒服甚至體溫上升,此時只要將室內溫度降下來,或將包被鬆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與此情況相反的是對新生兒保暖不足,室內溫度過低,尤其是在冬季無條件取暖的地區更容易發生,新生兒的體溫可以不升,手腳冰涼,哭鬧不安等,此時可採取一些簡易的保暖措施就可以解決了,如調高室內溫度、用熱水袋或熱水瓶放在新生兒被褥外面取暖,也可將新生抱起來與母親的胸腹部直接接觸來取暖,也是很好的辦法。當新生兒大小便後將尿布被褥弄溼,也可使新生兒身體不舒服,即便是使用“尿不溼”也會使新生兒不舒服,只要將溼尿布換下來,換上乾爽的清潔尿布就可以了。新生兒在睡夢中飢餓了也會哭鬧不安,喂喂奶,吃飽了很快就又入睡了。
僅有個別的新生兒是因先天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引起的夜間哭鬧和不安,著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因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鈣不足,使得新生兒體內也缺乏鈣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夜間驚哭,這需要請醫生來解決。新生兒患有尿布疹、溼疹、面板糜爛等情況時,也是引起新生兒哭鬧不安的原因。
當新生兒睡眠不好時,有哭鬧不安的情況出現時,應仔細尋找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就可以了。如果實在查詢不到原因,採取一定的措施後仍無濟於事,這可能與新生兒的氣質有關,那就需要母親仔細觀察,如何順應他的生活規律,使他安靜下來,不妨常常抱抱他,與他“說說話”,撫摸一下他的頭部、身體等,使他產生一種安全感,可能會好一些,這樣母親就要辛苦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