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雅達旅遊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產業是近幾年的熱點問題,據統計,截止2016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接近2.4億,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至4.8億,佔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應對人口老齡化現象,在政策上,國家大力支援養老產業的發展,2017年3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居家社群養老服務、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完善醫養結合機制、支援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等。

    “9073”養老服務格局概念要再見了嗎?

    據安家融媒記者瞭解,“90” 和 “7”對居家和社群養老在實質上是一個模糊的界限區分。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在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階論壇分論壇上曾表示,無論是 ‘9073’ ,還是 ‘9064’ ,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發現它的比例是不對的。烏丹星說,社群服務的特點是碎片化、零散,有時間、床位限制。早上送過去,晚上接回來。日間照料前提是有車接送,早上八點,老人送來,下午六點必須接回去,這樣一般子女很難做到。此外,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也曾說,我們現在的社群養老,是一間房,幾張床,這個只能叫午間休息室,午間休息室屬於居家養老的範圍。因此事實上,機構養老這個7%的數字是不太準確的。

    “新老人”時代,激發養老市場新的服務業態

    養老產業必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點,據瞭解,從金額上來看,2014年,中國養老產業的規模為4.1萬億元,佔GDP的7%;而美國的養老服務消費佔GDP的比例22.3%;歐洲養老產業佔GDP的比例達到28.5%。到2020年,中國GDP將超過90億元,如果養老產業按佔比20%的規模計算,屆時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18萬億元。由此可見養老產業將出現井噴式的增長。

    在養老產業市場上,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和精神需求影響養老產業的服務形態。那麼,有一個新詞語概括了未來幾年的中國老年人的狀況,那就是“新老人”。何為新老年人?新老年人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卻自願堅持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老年人。

    新老年人起源於義大利,據預測,2020年義大利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00萬。而到2050年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義大利總人口的45%,屆時義大利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老人國”,現在只有年過76歲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61歲至76歲這一年齡層的群體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看都不能算作老年人,而應被稱為“新老人”。

    在中國,從2020年到2030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都是60後,其收入水平、消費習慣都有很大的變化。他們不但消費能力強,也會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我們把上世紀60年代以後出生的老年人稱為“新老人”。新老人具有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獨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特點。據瞭解,在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已經佔到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

    養老產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已經被達成共識,新老人時代即將來臨,什麼樣的養老服務業態成為養老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保利安平投資負責人、助理總經理沈毅在接受安家融媒記者採訪時,介紹了保利安平和熹會是集中式養老機構,保利2012年涉足養老產業領域。沈毅並表示,保利安平養老產業客戶群裡在未來是50後、60後,這些老年人大部分是高知老年人,不但物質上有需求,還有精神上的需求。針對這些老年人群體,保利去為他們做服務設施的更新,做產品的迭代,這成為保利下一步關鍵的工作。

    “新老人”時代,旅居養老成為一種趨勢

    活力、高知老人為“新老人”的特點之一,活力老人不僅僅滿足於物質需求,更追求休閒、旅遊活動,旅居養老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旅居養老是“度假式養老”和“候鳥式養老”的融合體,老人在不同的季節輾轉不同的地方,一邊旅遊一邊養老,與普通旅遊的走馬觀花、行色匆匆不同,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遊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孝質(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Quattroporte王澎先生在安家融媒·共享匯上曾表示,旅居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孝質客戶為30到40歲階段的人,或者50到70歲階段的人。開展以旅居服務為主、以體驗式、慢節奏,省時省力的服務理念,真正做到將服務進行到底。

    “新老人”時代,在醫養結合上,需以中醫調養為主

    無論是“新老人”的養老,還是失能老人的養老,都離不開醫養結合。關於人口老齡化嚴重,養老與醫療的需求增加,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並非簡單的疊加。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老年醫療保健康復管理委員會專案部主任錢鋒在接受安家融媒記者採訪時講到一套88四季ABC養生養老理論,他把老人分為A、B、C三類。其中在老人的A類階段,也就是活力老人。對於活力老人,錢主任提倡養老物業上需要增加相應的設施符合A類老人的生活,包括在精神上服務和身體上的調養。在對A類老人的身體關注方面,錢主任建議用中醫藥的方法調養。

    新形勢下中國養老產業發展迎來了新趨勢,養老產業還包含養老服務業、養老金融業、養老地產業和養老用品業等。“新老人”更注重精神健康,旅居養老是一個新的風口,養老文化娛樂與教育市場也呈現發展的勢頭,除此之外,科技養老、智慧養老、資訊化養老等多種方式均已出現。“新老人”時代將來臨,養老市場服務業態正在更新。

  • 2 # 是我是我就是我

    影響未來的養老市場形態和格局的,不僅是老年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還有老年人消費能力和消費心態的變化。

    從2020年到2030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都是60後,和此前的老年人相比,其收入水平、消費習慣都有很大的變化。他們的理念是能掙、會花。不但消費能力強,也會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口結構的變化、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的變化,決定了養老模式必然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過去的經驗中,華人是以居家養老為主的,社會上普遍認為,這是由華人“養兒防老”的傳統文化導致的。但事實上,家庭結構和經濟條件對養老方式的影響更大,在獨生子女政策實行以前,中國家庭中大都會有3—4個孩子,並且一般家庭沒有富裕到可以住高規格的養老院,這是居家養老模式的前提。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養老產業經歷到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99)屬於恢復階段,中國政府開始恢復養老產業的發展,將養老服務物件的群體擴大,包括企事業退休群體及五保老人;同時撥款、統籌資金,加快鄉鎮養老產業的建設。第二階段(2000-2011)屬於改革階段,養老產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物件公眾化、服務形式多樣化轉變,服務內容深入到醫療保健、文化娛樂、教育等領域。第三階段就是2012年至今,現在正處於的發展階段。民營資本進入養老產業得到鼓勵,社群養老受到重視;醫養結合、以房養老、智慧養老和綜合養老等新模式出現。

    在此背景下, 養老行業將成為新風口,預計2022年中國養老市場規模可達10.29萬億元https://www.iimedia.cn/c700/65428.html

  • 3 # RT青雲

    要新,但是是符合時代的新,如何新?匯入網際網路。

    養老太需要網際網路了,老人的出行,需要網際網路的導航系統,ai輔助,技術支援。老人在家裡,如果突發情況,有網際網路監測的話,很多心肌梗塞的老人可能就就得回來了。老人想和子女影片,完全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實現。再有就是近幾年大熱的醫養結合,也是很值得網際網路介入的點。再加上現在的老年人很多也用上智慧機了,會上淘寶,刷微博,針對老年人使用者的手機app也完全可以開發起來,內容可以是老人關注的養生等方面,或者助理生活等。

    養老+網際網路是新模式,也是未來式,今年9月廣州的2019中國健康養老行業創新發展論壇是比較少有的國內養老論壇,因為主辦方是比較專注於新經濟領域的資料公司,會比較靠這邊,大概會很有看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測血壓會不會比正常情況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