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飛如雪
-
2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一名出名的將領,李廣的一生並不出色,除了留下一些比如“飛將數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成語之外,這位被史家大鱷司馬遷充分肯定的飛將軍,並沒有留下更多的傳奇。特別是漢武帝群星閃耀的時代,這位老將更是沒有創造出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的豐功偉績。
作為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將李廣的“悲劇”歸結於李廣生不逢時,理由是漢文帝曾對李廣說過:“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1、歷史多是時勢造英雄
我們總感覺“生不逢時”的李廣換個時代就可以功成名就,這就類似於將現代人放到幾百年前的明朝或者清朝一樣,真的可以藉助現代知識揚名立萬嗎?
應該說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不是絕對的,甚至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為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一個將領的誕生必然和他所處的時代有必然關係,在漢文帝時代嶄露頭角的李廣,說明漢文帝時期的社會環境確實能夠成就李廣。
這時的社會環境是休養生息,對外積極防禦,極少出擊。這種氛圍對於擅長防守的李廣而言是再好不過了,所以,他拔尖了。
但是,楚漢相爭不是劉邦龜縮著被項羽打,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都互相攻伐,防守戰只是楚漢相爭中的小插曲。在大規模的運動戰中,李廣自然是沒有用武之地的!
所以,李廣只屬於漢文帝時代,包括漢景帝時代。但絕對不屬於漢高帝和漢武帝時代!不僅如此,因為李廣個人能力不高,所以李廣也不可能在文帝期間封侯!
悲催啊!2、能力不足難以彌補
我們說“顏值不夠才華來湊”,對於李廣而言,運氣不足完全是可以用才能來彌補的,但事實上李廣的才能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具體說來,正是因為李廣有這樣的不足,才導致李廣終身不得封侯,而且就是回到高帝時代也無法成功,這就是:
治軍不嚴
在那個通訊很不發達的漢朝,為達到千萬人如一的境界,漢朝行軍打仗有專門的幕府文書,相當於戰地筆記,包括士兵的個人特質,如姓名相貌,患病情況,傷亡情況等,可謂不厭其煩。而李廣身為大老粗,感覺文書太過束縛,所以棄之不用,軍中條令能簡則簡,這導致了李廣不能根據軍中情況制定合適的戰略,軍紀更是一塌糊塗。這樣的軍隊常打勝仗是不可能的,李廣同僚程不識評價說:“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
恃才傲物
李廣個人武力很強,就是因為很強,所以李廣喜歡玩近戰,在漢軍技術佔優的情況下,這相當於扔掉機關槍和敵人白刃戰。李廣經常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消耗戰下的勝利,焉能服眾?
因為接敵距離過近,李廣經常被包圍,甚至被敵人俘虜,這樣的作戰方式,皇帝怎能放心置於高位,號令三軍?
3、情商不高難以補差
一個將領,特別是在外帶兵的將領,不可能只要求武力高強就可以了,因為他的身後,站著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將領要帶領他們取得勝利,或者帶領他們返回故土,是有著沉重責任的人。
而李廣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除了武力,李廣在情商方面簡直是一無是處,這決定了李廣在任何時期都難以成功:
木訥少言
我們說沉默是金,意為沉默是最寶貴的品質之一。但是漢武帝想讓大家說話啊,要不然怎麼發現李廣這個飛將軍。
所以從一開始,李廣就輸了。
在漢朝,將領上位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世卿世祿,這是將領和官僚上位的基本前提,如果祖上不是貴族也沒事,宮中有親戚也行,而李廣很明顯缺少這樣的後臺。常言道“朝中有人好辦事”,李廣沒有這一層關係。有功了沒人捧,有罪了沒人求情,這是李廣仕途不順的因素之一。
心胸狹隘
李廣殺霸陵尉的事件沒有為我們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奧義,反而讓我們看到了李廣心胸狹隘的一面。這樣的人是註定看不上漢高帝的,所以也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目中無人
年齡大就可以倚老賣老嗎?很明顯李廣就是這麼想的!
這很可怕,因為李廣雖然大小70餘戰,但勝少百多,根本難以服眾,且李廣作為軍人,喜歡直來直去,在同僚尤其是年輕同僚面前頤指氣使,特別是軍功不及人家的情況下,這就讓李廣的人緣非常之差!
人家即使能幫你,在你的德行面前也不想幫你了!
概況起來說,李廣的“數奇”是必然事件,即使生在楚漢相爭也一樣,在這種高水平的競技中,李廣很可能在初賽就被淘汰!
至於封萬戶侯,估計文帝也知道這隻能是說說!封侯標準不達標,文帝也無可奈何!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回覆列表
這類問題實在不好回答。個人估計,楚漢之爭時期,看他跟著誰,如果跟著韓信,可能能發揮的好很多。
1、先說李廣個人特點李廣打仗有三個特點:
1、武藝高強,軍隊戰鬥力強;
首先,在司馬遷筆下,估計他是漢武時期騎射最好的將領了,而且,他善待士兵,士兵感念他的關懷,軍隊很有戰鬥力。他的軍事生涯中,多次被匈奴圍攻,士兵都是非常頑強,可以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他軍隊的戰鬥力可見一斑。而他個人擅長騎射也是司馬遷多次強調的,並且有過晚上將石頭誤以為是老虎,把箭射到石頭裡去的傳說。
李廣劇照
2、守城很強;
李廣號稱飛將軍,主要是早年當太守時打下的名頭;他當太守時,進行守城,應對匈奴的進攻,一直防守的很好,由於不怎麼需要野戰,他個人勇武也很出色,手下軍隊的戰鬥力也非常強,所以,他守城的戰績非常好,在早年獲得了飛將軍的稱號。
也因為這個,漢武帝第一次對匈奴作戰時,便派他做主力,率領一路軍隊進攻匈奴,只可惜他的進攻能力不如守城能力;
匈奴
3、進攻和軍事指揮能力不行,尤其不擅長騎兵作戰;
李廣雖然很會守城,可是,從漢武帝派他主動進攻匈奴開始,他一輩子沒打過勝仗。
他跟匈奴的戰爭,每次要麼是被圍攻,要麼就是迷路或者其他,從來沒有一次勝仗,屢戰屢敗。
這裡的原因,他自己總結,覺得是運氣不好。但一個將領,一輩子都打敗仗,絕對不能用運氣不好來形容,而他只認為自己運氣不好,那說明他根本沒認識到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他進攻和指揮能力不行,尤其適應不了騎兵主動進攻的方式。
漢軍進攻
他每次作戰都是莫名其妙的被人圍攻,或者迷路,說明他的偵查和情報工作做的很差,而這是一個優秀將領的基本功。
同時代的其他將領基本沒出現這個情況,這就值得李廣深思了。衛青基本都能很好的找到目標進行攻擊,霍去病就更不用說,每次迂迴數百甚至上千裡,殺到敵人後方,對後方的重要目標進行打擊,從來沒看到霍去病迷路或者莫名其妙被圍攻的,從來都是霍去病出其不意的出現在敵人面前。
孫子兵法中說,動於九天上,藏於九地之下,這是優秀將領必須做到的,但李廣這塊基本功顯然差的太遠,無法動於九天之上不說,連藏於九地之下都做不到,所以每次被人莫名其妙的進攻。
2、李廣跟著韓信可能能發揮的更好從李廣個人特點來看,他其實不算一個很合格的軍事家,行軍、指揮、偵查這些能力都不太出色,只是勇武出色,軍隊戰鬥力強。
也就是說,他是個勇猛的猛將,但不適合做統帥,他可以守城,可以在一個牛逼的統帥指揮下,帶著軍隊衝鋒陷陣,但不適合自己獨領一軍。
那麼,如果在楚漢之爭時,他想要有所發揮,最好的結果,就是跟隨韓信。
韓信劇照
以他的特點,韓信估計會讓他每次跟在身邊,帶著士兵衝鋒,有韓信超乎想象的指揮和謀略,以李廣的勇武,估計撿人頭能撿到手軟,到最後應該能因為殺敵較多,或者先衝上城牆之類的功勞,獲得封侯,了卻他一生無法封侯的遺憾。
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跟隨項羽,也是不能獨自領軍,可以做項羽的28衛之類的,但如果想像英布、龍且、鍾離眛他們一樣,統帥大軍,那完全不可能,而且,跟隨項羽,下場必定很悽慘。
所以,綜合來看,李廣生在楚漢之爭時期,最佳結果是跟隨韓信,韓信讓他打誰他就打誰,不用動腦筋,那是他的最佳結局,混個封侯估計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