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目前智慧手機最大的瓶頸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脫口而出:電池。
沒錯,就體驗上而言,螢幕,拍照,效能,很多方面都已經夠用了,甚至早已過剩。唯獨手機續航,即使過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擺脫一天一充的窘境。
於是問題來了,都是一天一充沒關係,為什麼2000塊的安卓都支援快充了,而1萬塊的iPhoneX充電還是那麼慢?還是標配5V1A的充電頭?
其實快充就技術難度而言,對蘋果來說並不是障礙。增加充電器功率也不是問題,比如iPad的充電器就是12W的,官網上清清楚楚寫著可以透過Lighting介面為iPhone充電。也就是說,iPhone手機的充電器是5W,但不等於iPhone只能承受5W的功率。
雖然Lighting介面AB面各8的針腳,但是在被插入的口子裡,只有5號是負責電池供電的。而Lighiting介面和普通的micro-usb,type-C相比,它裡面有聯結器,所以應該形容為一套連線裝置,而非單獨一根線。
並且Lighting介面只支援IEEE標準,自己的標準,自己執行,不用花專利費,不像別人共用一套規則,還需要授權。不僅如此,蘋果還透過MFi授權,賺了別人一波。既然介面通用,充電頭通用,那蘋果不想給,還能減少成本,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人會覺得,安卓手機電池動輒3000,4000mAh,蘋果後臺管控優秀,電池也小,所以不需要那麼大功率,這話怎麼理解因人而異吧。不過iPhone8這代後,蘋果寧可加入目前比較雞肋的無線充電也不給大家換個快點的充電頭,辣辣覺得還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如果問目前智慧手機最大的瓶頸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脫口而出:電池。
沒錯,就體驗上而言,螢幕,拍照,效能,很多方面都已經夠用了,甚至早已過剩。唯獨手機續航,即使過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擺脫一天一充的窘境。
於是問題來了,都是一天一充沒關係,為什麼2000塊的安卓都支援快充了,而1萬塊的iPhoneX充電還是那麼慢?還是標配5V1A的充電頭?
其實快充就技術難度而言,對蘋果來說並不是障礙。增加充電器功率也不是問題,比如iPad的充電器就是12W的,官網上清清楚楚寫著可以透過Lighting介面為iPhone充電。也就是說,iPhone手機的充電器是5W,但不等於iPhone只能承受5W的功率。
雖然Lighting介面AB面各8的針腳,但是在被插入的口子裡,只有5號是負責電池供電的。而Lighiting介面和普通的micro-usb,type-C相比,它裡面有聯結器,所以應該形容為一套連線裝置,而非單獨一根線。
並且Lighting介面只支援IEEE標準,自己的標準,自己執行,不用花專利費,不像別人共用一套規則,還需要授權。不僅如此,蘋果還透過MFi授權,賺了別人一波。既然介面通用,充電頭通用,那蘋果不想給,還能減少成本,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人會覺得,安卓手機電池動輒3000,4000mAh,蘋果後臺管控優秀,電池也小,所以不需要那麼大功率,這話怎麼理解因人而異吧。不過iPhone8這代後,蘋果寧可加入目前比較雞肋的無線充電也不給大家換個快點的充電頭,辣辣覺得還是有些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