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菌菌媽加油
-
2 # 尚旻
恐懼,如果是現實情境引發的,或者是有特定的誘因,可以用系統脫敏,不嚴重的話,確實可以自己克服。
但是如您所說,是莫名的恐懼,自己也找不到原因,那很可能是在您生命的早期,甚至是圍產期,經歷過創傷性事件,危及到自身安全的。比如從高處掉落,在母體內的窒息,等等,都屬於創傷事件。這個創傷經歷要麼是發生得太早,在學會使用語言之前,那時的記憶都以影象的形式儲存右腦,絕大部分無法提取,但會對我們的潛意識產生影響。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於那個經歷太過痛苦,出於自我保護的機制,那部分記憶就被封閉了,也會對潛意識產生影響。
如果您的情況不太嚴重的話,看了我的解釋,理解到這種恐懼是過往的經歷引起的,與您當下的現實生活並沒有關係,當這種恐懼的感覺再來的時候,正視它,聽聽溫暖舒緩的音樂,讓它流動過去,它對您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慢慢消失。
假如您的情況比較嚴重,上述自助的方法無效的話,那建議您接受催眠治療,催眠可以直接與潛意識連結,重新建立內在的安全感,不用去觸碰早期創傷,是對您這種情況最安全有效的。
-
3 # 戰拖成長學院
恐懼症是對一個沒有危險性的東西感到害怕。常見的有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疾病恐懼症、物體恐懼症等。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恐懼症,比如有人對深不見底的幽藍色水體或幽深的樹林感到恐懼。
這些恐懼症中有一半是發自於一個創傷性事件,通常是童年時的事件。童年時突然對某個物體,特別是動物,有很強烈的恐懼是很正常的事情,約有九成人的恐懼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消失。把這種恐懼保持到成年的情況很少見,但是一旦保留下來,就會變得很嚴重,而且它自己也不會消失。
目前有兩種很好的治療恐懼症的方法都能成功地治療恐懼症。
第一種是系統脫敏法。首先,患者要學會漸進式放鬆。然後構建出一個害怕的層次,最害怕的在最上面,只引起一點恐懼的在最下面。接著患者在放鬆的狀態下想象最底層的那種情景。透過不停的想象這個場景,直到沒有恐懼感為止。再接下來,患者要再次放鬆,開始想象倒數第二層的情景,同樣要直到不再恐懼為止。經過這樣一二十次的想象,患者就可以想象最頂層的恐懼場景而毫無畏懼了。
第二種方法是暴露療法。這種療法是屬於“短平快”的療法,強度大,時間短。用這種方法時,患者要暴露在其恐懼的場景中。一個患有幽閉恐懼症的人將被關在壁櫥裡,一個怕蟾蜍的人要和多隻蟾蜍共處一室。患者要事先同意這種療法,因為雖然在這種情景下只是待上四個小時,但是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度日如年。開始的時候患者都會非常驚恐,一個小時後,患者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危險,這樣他們的恐懼就會漸漸消失。這種方法對70%的患者都有效,一個療程(十次左右)之後,很多患者都可以直面以前讓他們恐懼的東西了。
其實引起我們恐懼的事物多數是沒有那麼危險的,那種恐懼情緒是為了提醒我們保護自己、遠離危險而已。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一句話:“真正讓我們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所以,保持警惕即可,不要讓恐懼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
——
-
4 # 使用者6503856202
害怕恐懼症如何克服?
恐懼是對現實危險表現出的害怕。恐懼症是對沒有任何危險的東西感到害怕。所以恐懼症患者的恐懼是焦慮放大的,消除焦慮就能克服恐懼,比如杞人憂天是焦慮,可見焦慮是大腦想出來的,透過改變不合理認知來降低焦慮,消除恐懼。
回覆列表
我也會這樣,莫名其妙的會擔心,例如,自己哪裡痛了或者不舒服了,會擔心是不是特別嚴重的病,不小心被紮了一下,會不會得破傷風之類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曾經的經歷,我懷孕四個月因為胎兒全身水腫不得已流產,我從此就天天害怕各種小事,害怕會像當時一樣無能為力。而且也比較自閉,幹什麼都沒有自信沒法走出來,或許等下一個寶寶健健康康的到來,我會好吧!也祝願各位健康平安,平安是最大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