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是對天下事物的美稱。文章這類東西,和其他事物相比,更要加倍地求異創新。韓愈所說的“陳言務去”,意思是要求新。至於填詞作曲,比起詩賦古文來,又要加倍地求新。不僅僅前人的作品流傳到現在算是舊的,就是我一個人所寫的,現在看過去的,也是有差別的。昨天已經見到而今天沒有見到的,知道沒見過的是新,也就知道見過的是舊的了。古人稱劇本為“傳奇”,是因為所寫的事情都非常奇特,別人沒見過,才把它記了下來,從而便得名了。可見沒有奇特的事是不會去寫劇本的。“新”就是“奇”的別名。
如果某個情節已經在戲場中演過,千千萬萬的人都見過了也就沒什麼奇特的了,哪用再去寫呢?所以劇作家一定要要理會“傳奇”這兩個字。想寫一個成本必須先問問古今戲場中是否曾演過類似的情節。如果沒有,就趕緊寫出來,不然的話,就枉費了一番心血,白白地做了一回效顰的東施。東施的容貌不一定比西施醜,只是因為模仿別人皺眉頭,才遭到了後人的嘲諷。如果她當時預料到了這一點,即使大家勸她捧心皺眉,她也會不屑於去做的。
我認為填詞最難的地方就是洗滌窠臼,最大的讚美在於沿襲老一套。我看近來的一些新劇作,都不是什麼新戲,而是像老和尚太碎補的袈裟、醫生配製的湯藥一樣的混合品。從眾多劇本中,東割一段,西抄一段,拼湊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劇本。其中只有人們沒聽說過的人名,卻沒有人們不曾見過的事實。俗話說:“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用這句話來評價當今人們新作的劇本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但是,前人所寫的又是從何處拼湊來的呢?難道《西廂記》寫出來之前,另外有個跳牆的張生?《琵琶記》問世以前,另外有個剪髮的趙五娘嗎?如果是這樣,卻又為什麼不傳其原本,而傳其抄本呢?
不打破舊框架的約束,就談不上填詞;只要同意我這觀點的人,特別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是對天下事物的美稱。文章這類東西,和其他事物相比,更要加倍地求異創新。韓愈所說的“陳言務去”,意思是要求新。至於填詞作曲,比起詩賦古文來,又要加倍地求新。不僅僅前人的作品流傳到現在算是舊的,就是我一個人所寫的,現在看過去的,也是有差別的。昨天已經見到而今天沒有見到的,知道沒見過的是新,也就知道見過的是舊的了。古人稱劇本為“傳奇”,是因為所寫的事情都非常奇特,別人沒見過,才把它記了下來,從而便得名了。可見沒有奇特的事是不會去寫劇本的。“新”就是“奇”的別名。
如果某個情節已經在戲場中演過,千千萬萬的人都見過了也就沒什麼奇特的了,哪用再去寫呢?所以劇作家一定要要理會“傳奇”這兩個字。想寫一個成本必須先問問古今戲場中是否曾演過類似的情節。如果沒有,就趕緊寫出來,不然的話,就枉費了一番心血,白白地做了一回效顰的東施。東施的容貌不一定比西施醜,只是因為模仿別人皺眉頭,才遭到了後人的嘲諷。如果她當時預料到了這一點,即使大家勸她捧心皺眉,她也會不屑於去做的。
我認為填詞最難的地方就是洗滌窠臼,最大的讚美在於沿襲老一套。我看近來的一些新劇作,都不是什麼新戲,而是像老和尚太碎補的袈裟、醫生配製的湯藥一樣的混合品。從眾多劇本中,東割一段,西抄一段,拼湊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劇本。其中只有人們沒聽說過的人名,卻沒有人們不曾見過的事實。俗話說:“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用這句話來評價當今人們新作的劇本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但是,前人所寫的又是從何處拼湊來的呢?難道《西廂記》寫出來之前,另外有個跳牆的張生?《琵琶記》問世以前,另外有個剪髮的趙五娘嗎?如果是這樣,卻又為什麼不傳其原本,而傳其抄本呢?
不打破舊框架的約束,就談不上填詞;只要同意我這觀點的人,特別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