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讀書

    我也有過這種經歷。幾年前,父親患病住院,四十多天裡,我親眼見證他被病痛折磨,上手術,手術失敗,醫治無效,最終瘦如骷髏,油盡燈枯,撒手人寰的全過程。那種悲慟悲涼難以言表。父親臨終前呼吸突然急促的時候,病房中的日光燈突然忽明忽暗地閃爍,直到他嚥氣。那是12月底的冬夜,寒冷的細雨中飄起了雪,我點燃了鞭炮和紙錢送父親遠行。

    日本電影《入殮師》中說,“死亡可能是一扇門,逝去不是結束,而是超越,走向下一個征程。”

    《西藏度亡經》中說:“如果你接受相信人生會繼續到另一世,那麼,死亡只是一個事件,生命就好像換衣服,衣服舊了就丟掉,去換一套新的衣服。同樣,肉體老了,就不能正常運作,那就要換一個新的肉體,更有精神,更新鮮,如果有這種認知和態度,死亡就不止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也是體驗我們深刻內在經驗的好機會。”

    在散文《我與地壇》中,作家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 然會降臨的節日”。

    在豆瓣閱讀小說《白事會》中借一個白事從業者之口道出了“活著時應該珍惜生命,死亡時應該坦然面對”的樸素真理。

    無論我們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個話題,其實生和死都同樣是人生中不可迴避的過程。只有向死而生,讓生命更有意義或者才可能減少這種死亡帶來的悲哀和幻滅感。

    個人不過三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塵,而人類也不過是宇宙洪荒中的一朵浪花。如果要究其意義,於人類而言就在於生命的延續與進化,於個人而言則應以一種“當生則生,當死則死”的坦然態度,過好當下每一天,不迷過去,不畏將來,使“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而我們真正難以放下的其實是親人、愛人的逝去,於是才有那麼多的藝術想象,那麼多的信念:也許有一天,終究所有逝去的我們還會再聚首,以另外的形式,在另外的維次……

    最後,以《我與地壇》中史詩般的結尾篇章作為共勉:

    “我來的時候是個孩子,他有那麼多孩子氣的念頭所以才哭著喊著鬧著要來,他一來一見到這個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對一個情人來說,不管多麼漫長的時光也是稍縱即逝,那時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實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佈散烈烈朝輝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柺杖。

    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

  • 2 # 芳香心理

    那種體驗很崩潰很難接受的,寧願不要這種體驗。

    我最愛的奶奶死前和從小陪我長大的狗死前我都在場,就在那裡毫無辦法的看著對方漸漸地沒了呼吸,他們死去的樣子很平靜就像睡著了,喊他們卻沒有反應。

    想到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再也看不到活生生的他們,我連哭都哭不出來,待送他們離開,才想起來要留下一點紀念,眼淚止不住的流,這種痛苦太難過了,雖然知道生老病死是人所需經歷的,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失去就再也見不到了!

  • 3 # 小雅創業生活

    媽媽去世那年是76歲,看見媽媽平靜的躺在那,我不禁潸然淚下,嚎啕大哭,心像被掏空一樣的難受,媽媽就這樣走了,把她那無私的愛留給了我們,這就是母愛,讓我想起了那首歌《母親》……

  • 4 # 夏荷Lian雨

    親人的離世,那種體驗是傷心欲絕,一種鑽心的痛。

    母親的去世,那種悲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那段時間,我跟隨她去的心都有,忽然感覺自己好孤單,就像是漂泊在大海中的一葉孤舟,找不到可以停靠的港灣,心不知歸何處。

    母親帶著對我的眷戀,帶著未了的心願,永遠離開了我,也帶走了我的歡樂和期盼,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悲傷和還不完的債務……

    回憶是一種傷心的痛。當失去了父母才知道親人的珍貴,當失去了家,無依無靠,一無所有時,才知道家的重要。有家就溫暖,有父母真好,可這一切都變成了我遙不可及的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曝武磊連續2年成為亞洲足球先生候選,去年落敗今年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