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孺子牛衛士

    華人仇富,是因為他們把富人富的原因歸結為——

    1:出身比老子好,老子要是有個好爹分分鐘比你有出息。

    2:手段下作,老子是不屑與你們這幫骯髒的玩意一丘之貉,我要是狠起來,分分鐘人生巔峰,唉,我就是太善良了。

    3:裙帶關係,老子這周圍的人往上翻三輩都不努力,個個都沒用,置身這樣的圈子裡,天妒英才!

    4:運氣,這傻波一也能中五百萬,老子這麼英武不凡居然連“再來一瓶”都沒見過,傻波一就是命好。這樣的人多了去了,看見富人就覺得自己被命運強姦了,覺得不公平,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個白手起家的爹,也得有個守得住財的兒,興衰起落哪一次不是掌握在人家自己手裡?要公平,那先問問你為什麼不努力。

  • 2 # 珍視映畫

    社會心理學裡有一個社會比較理論。當人們缺乏一個明確的客觀標準來對自己的地位、財富等進行衡量時,就會以身邊的其他人為標準來參照對比。這樣的比較可以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方向。向下的社會比較會讓我們感覺良好,但向上的社會比較卻會讓我們產生挫折感。

       這種挫折感被稱之為“相對剝奪效應”。比如,某人擁有一輛奧迪轎車,也算是經濟上的成功人士了。但如果他的鄰居擁有一輛保時捷,就會讓他自愧不如,從而剝奪了他先前的成就感,儘管他的絕對財富並未有一絲一毫的損失。

       仇富心理實際上就是向上社會比較的結果。中國自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成果斐然。大多數人的經濟狀況與自身相比,有了長足的提升。這本來是值得高興的好 事。但是,當他們以少數一部分佔據了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富豪階層為比較基準時,“相對剝奪效應”就發生作用了,他們會覺得自己簡直太“窮”了。當他們進一步 得知,這些富人的財富可能來自“原罪”,並非靠單純的個人奮鬥所得,就會加劇他們的不公平感。如果社會暫時還不能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社會階層上升通道(制度 化的保障),使他們有機會改變自己在社會階層座標系中的位置,那麼,相對剝奪帶來的挫折感就無從排洩,也無從改變,積釀日久,就變成了仇富心理。

    首先,中國的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是奉行集體主義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人際關係更為緊密,相互間的交往依賴更強,在相當大的範圍裡遵循統一的 規則,從而為社會比較提供了肥厚的土壤。而華人自古以來的“不患寡、患不均”的文化一直深入人心。像美國、澳洲這樣奉行個體主義的社會,大家各行其 是,各有標準,從而相對不容易發生社會比較。所以,文化差異是華人顯得特別仇富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發展之前,大家都很窮, 所以不會有這個問題,而國外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對於貧富差距相對來說稀釋了很多,而華人對於短期內接受並且消化貧富差距問題,還是有點困難的,加上社會很多不公平的競爭,會帶來很大的挫敗感。還有很多在網路上面炫富的人,更加加深了華人對富人的仇視心理。

  • 3 # 知芯心理

    從人性的一般特點看,產生仇富的深層原因是個人對財富所具有的強烈佔有慾。仇富是仇富人,愛富是愛財富,不是愛富人。仇富的本質是愛富。這裡仇是手段,愛是目的。對別人擁有財富是仇,對自己擁有財富是愛。財富本身是硬幣,恨與愛只是這枚硬幣的兩面。對自己而言,體現的是硬幣愛的一面;對別人而言,體現的卻是硬幣恨的一面。

    借用爸媽線上創始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心平萬事平”,自己心平了、心靜了,哪還會有仇富心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不想上班,存款20萬,乾點什麼生意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