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農產品到“賣體驗” 章安農民何宗華的思變之路
椒江章安農民何宗華一度被人津津樂道。2009年,他為了治好妻子的病放棄木匠的活,改種百合。因他種植的百合比市面上的百合生長週期長、價格貴,銷路一直打不開,這幾年一直揹負著沉重的債務。窮則思變的他,從今年開始,創新生產模式,引入農業觀光休閒遊的理念,從賣農產品走向賣體驗。
7月1日上午,在章安街道井頭山腳下,台州藥老大百合專業合作社的何宗華站在高過人頭的向日葵地裡修剪多餘的花朵。“氣溫越來越灼人了,花開得很快,再過五六天預計三分之二的向日葵會開花,到時候來賞花的人會很多。”何宗華說。
種百合,是何宗華最拿手的,今年他改種向日葵了?不是的。其實在何宗華種植的向日葵下面,另有玄機,一株株百合在安靜地生長著。
與以往光賣百合不同的是,今年何宗華特意留出了10多畝百合用於觀賞,同時在百合地裡種上了向日葵。採取百合與向日葵混種的模式,既可以觀賞百合花又可以觀賞向日葵,根本的目的是用賞花來招徠顧客,擴大合作社的知曉度。
今年5月15日至5月30日期間,他的10多畝百合全部開花,吸引了台州各個縣市區的遊客前來觀看,觀看的人數達到了七千餘人。“來看花的人一發到手機上,馬上就擴散了,好比幫我打廣告。”何宗華說。
在百合地裡套種向日葵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百合的生長起保護作用。由於百合在氣溫高於28℃時基本不會生長,高大且枝繁葉茂的向日葵可以為百合遮陽,起到降溫、保溼的作用。
在何宗華的合作社裡,有三樣東西“土”得掉渣,卻能夠把顧客留下來。第一樣東西是水車,這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會出現的老傢什是何宗華之前從村民家裡淘來的,買的時候不是很完整,缺了很多零部件。何宗華把它重新修好,放在合作社旁邊的一條小溪裡,他說:“主要是想讓別人來了後,有一個玩的東西。”
第二件是兩間草房子。何宗華髮現他的合作社空間實在太小,遊客過來如果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很快便會離開,於是他開始搭草房。他從村民家裡買來了稻草和茅草,搭了兩間2米多高的草房子。“雨天的時候可以給遊客避避雨,夏天的時候乘乘涼,一邊玩,一邊拍照片。”
第三件便是土灶。這個土灶是一個類似農村辦喜事時燒的那種灶,燒的是柴火,上面是一個鐵鍋。何宗華說:“灶的作用主要是給遊客們烤烤番薯、芋頭、土豆之類,讓他們體驗一下農家燒飯的味道。”
早些年,何宗華把寶全部押在百合上,產品種類單一,效益不好。今年,他不僅繼續種植了80多畝百合,還種上了絲瓜、黃瓜、西瓜、玉米、紫土豆、紅茄等蔬菜及一些水果。這樣一來,遊客來他地裡賞花時,順便也會買一些蔬菜、水果,他可以增加一些額外收入。
今年6月,他還在百合地裡放養了50多隻鵝。“剛開始時,我只是嘗試了一下買了3只小鵝,以為它們會把我的百合吃掉,結果發現它們不吃,所以我就又買了40多隻。”何宗華說,在地裡放養鵝有三個好處,一是鵝能夠捕捉蟲子、吃草,減少人工拔草的費用;二是鵝的糞便能夠提供有機肥,改善土壤的肥力;三是自然放養的鵝深受市民們的歡迎,也能為自己增加一點收入。
在銷售渠道上,何宗華不僅僅是開著電瓶車到菜場裡去賣百合,而是增加了網路、微信營銷手段,多渠道把自己的百合賣到全國各地。去年,他花了6000元找別人做了網站,還在微信上賣了2萬多元的百合。今年他繼續延續線上線下多渠道的銷售模式,使自己的百合被更多的人知道。
從賣農產品到“賣體驗” 章安農民何宗華的思變之路
椒江章安農民何宗華一度被人津津樂道。2009年,他為了治好妻子的病放棄木匠的活,改種百合。因他種植的百合比市面上的百合生長週期長、價格貴,銷路一直打不開,這幾年一直揹負著沉重的債務。窮則思變的他,從今年開始,創新生產模式,引入農業觀光休閒遊的理念,從賣農產品走向賣體驗。
百合與向日葵混種,利用鮮花招徠顧客7月1日上午,在章安街道井頭山腳下,台州藥老大百合專業合作社的何宗華站在高過人頭的向日葵地裡修剪多餘的花朵。“氣溫越來越灼人了,花開得很快,再過五六天預計三分之二的向日葵會開花,到時候來賞花的人會很多。”何宗華說。
種百合,是何宗華最拿手的,今年他改種向日葵了?不是的。其實在何宗華種植的向日葵下面,另有玄機,一株株百合在安靜地生長著。
與以往光賣百合不同的是,今年何宗華特意留出了10多畝百合用於觀賞,同時在百合地裡種上了向日葵。採取百合與向日葵混種的模式,既可以觀賞百合花又可以觀賞向日葵,根本的目的是用賞花來招徠顧客,擴大合作社的知曉度。
今年5月15日至5月30日期間,他的10多畝百合全部開花,吸引了台州各個縣市區的遊客前來觀看,觀看的人數達到了七千餘人。“來看花的人一發到手機上,馬上就擴散了,好比幫我打廣告。”何宗華說。
在百合地裡套種向日葵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百合的生長起保護作用。由於百合在氣溫高於28℃時基本不會生長,高大且枝繁葉茂的向日葵可以為百合遮陽,起到降溫、保溼的作用。
引進老傢什,讓市民體驗農家生活在何宗華的合作社裡,有三樣東西“土”得掉渣,卻能夠把顧客留下來。第一樣東西是水車,這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會出現的老傢什是何宗華之前從村民家裡淘來的,買的時候不是很完整,缺了很多零部件。何宗華把它重新修好,放在合作社旁邊的一條小溪裡,他說:“主要是想讓別人來了後,有一個玩的東西。”
第二件是兩間草房子。何宗華髮現他的合作社空間實在太小,遊客過來如果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很快便會離開,於是他開始搭草房。他從村民家裡買來了稻草和茅草,搭了兩間2米多高的草房子。“雨天的時候可以給遊客避避雨,夏天的時候乘乘涼,一邊玩,一邊拍照片。”
第三件便是土灶。這個土灶是一個類似農村辦喜事時燒的那種灶,燒的是柴火,上面是一個鐵鍋。何宗華說:“灶的作用主要是給遊客們烤烤番薯、芋頭、土豆之類,讓他們體驗一下農家燒飯的味道。”
豐富產品種類,走多樣化、多渠道銷售模式早些年,何宗華把寶全部押在百合上,產品種類單一,效益不好。今年,他不僅繼續種植了80多畝百合,還種上了絲瓜、黃瓜、西瓜、玉米、紫土豆、紅茄等蔬菜及一些水果。這樣一來,遊客來他地裡賞花時,順便也會買一些蔬菜、水果,他可以增加一些額外收入。
今年6月,他還在百合地裡放養了50多隻鵝。“剛開始時,我只是嘗試了一下買了3只小鵝,以為它們會把我的百合吃掉,結果發現它們不吃,所以我就又買了40多隻。”何宗華說,在地裡放養鵝有三個好處,一是鵝能夠捕捉蟲子、吃草,減少人工拔草的費用;二是鵝的糞便能夠提供有機肥,改善土壤的肥力;三是自然放養的鵝深受市民們的歡迎,也能為自己增加一點收入。
在銷售渠道上,何宗華不僅僅是開著電瓶車到菜場裡去賣百合,而是增加了網路、微信營銷手段,多渠道把自己的百合賣到全國各地。去年,他花了6000元找別人做了網站,還在微信上賣了2萬多元的百合。今年他繼續延續線上線下多渠道的銷售模式,使自己的百合被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