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彤媽育兒分享
-
2 # 貓圖怪談
一般認為,孩子在幼年期會極度依賴父母,這是一種生物幼年期的典型求生本能。但是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這種情緒會漸漸消退。這並不僅僅是因為父母讓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失望了,而是因為孩子需要在主觀上找到理由支援自己的青春期叛逆。所謂的叛逆,在現代社會雖然很讓人討厭,但是是一種優秀的進化策略。只有叛逆的年輕力壯的個體試圖逃離自己的種群,才有可能在生存壓力巨大的時候找到新的生存空間。否則等待整個種群的將會是死亡。這個分水嶺在男孩和女孩可能還不太一樣,男孩的懷疑會來得更早一些,女孩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甚至有可能持續到青春期後期。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往往覺得男孩的青春期更討厭一些。尤其是父親的角色在這個時候的兒子眼裡會變得非常尷尬。他一方面知道這個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想要有發展就必須站在這個男人的肩膀上。父子之間的矛盾和競爭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底層動力。孩子最初意識到父母不是萬能的,可能源自生活中的一樁小事。比如父親也做不出自己的一道習題,或者母親騎車的時候摔倒了。總之,父母的某一次無心之過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堅定自己新的固有信念的論據。所以很難說清楚究竟在哪一個時點上孩子們會開始質疑父母的無所不能。但是給出一個大概的時間框架還是可以的:7-13歲的孩子都有可能。這取決於孩子的早慧程度和他所受到的教育導向。如果是一個民主式的家庭,且孩子能夠有機會自行做出很多判斷,那他就會比較早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是集權式的家庭,就說不清楚。有的孩子天生反抗精神較強,或者有閱讀和學習的渠道,就會很早意識到;如果孩子比較溫順,則會很晚才開始意識到父母的權威是虛空的。但總之,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很危險的。如果父母不能夠及時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的不滿情緒,這種質疑就有可能帶來他的心理調整困難和將來的不可預測行為。重則那些把自己的犯罪行為賴在童年生活上的重刑犯,輕到那些詛咒原生家庭不給力的不肖子,這個時期的引導缺位都有可能是重要的誘發原因。
回覆列表
嚴格說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判斷孩子進入青春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當孩子覺得父母不再是無所不能的時候。
首先,隨著孩子的發育,他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認知也在不停的更新。他開始尋找自己的價值,他的思想開始獨立,於是出現家長所說的叛逆、不聽話、任性,父母覺得孩子開始和自己對著幹。如果這時候父母不能意識到問題所在,對孩子的管教方法不做出一個調整,那麼親子關係就越來越難以溝通,衝突就會頻繁發生。
其次,孩子的年齡越大,他在思想上想自己獨立的願望就越強,他不再接受父母的安排,願意自己去嘗試。這個時候家長能做的就是扶上馬送一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一些他能解決的問題。
最後要提醒家長,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培養孩子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的獨立能力,切記和孩子不是隸屬關係,而是平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