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UFO101
-
2 # 洪水之後的甲殼蟲
後權,包括宦官權力都是依附於皇權,當皇帝比較弱時,後權和宦官就會擴大。
原因嘛,不在乎,在中國傳統的相權非常受限,在於皇權的對抗中處於絕對劣勢地位,後權很容易就可以用分化拉攏等手段抵抗相權和言官的力量。
當近現代議會和內閣制度發展起來之後,皇權受到極大的約束,後權也就沒落了,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國家中不會出現呂后,武則天之流。
-
3 # 萌大叔來了
後宮不可干政,是明朝開始的!所以,呂后,武則天排除!就說慈溪一個人就夠了!理論上說,這三個人都是皇帝的媽媽,所以,按照監護人的權利,來說,老爸死了,老媽完全監護!按照封建帝制規矩,皇帝是政治老大,所以監護人代理作政治老大!你瞧,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
-
4 # 青年史學家
在中國的絕對的父權制的歷史當中,牝雞司晨歷來為中國士人和文人所詬病。歷朝歷代都有後宮干政的現象,即便是在未能完全確定為信史的時代都會有後宮干政的傳說出現。
後宮干政本質上不是皇權政治的顛覆,而是皇權制度的週期性調整。我們可以發現,後宮干政現象無非是在主少臣疑,主弱臣強的情況下發生。比較著名的如西漢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清末的慈禧太后等。
呂后為人,剛毅殘忍,處變不驚,劉邦死後,性格軟弱的惠帝根本無法自主處理朝政,呂后掌握朝政前後持續八年(前188-前180年),史書稱之為“呂后稱制”,呂后在毒死如意,將如意母親戚夫人折磨死後,惠帝心灰意冷,放棄朝政,呂后徹底當政,呂后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在大臣中間合縱連橫,確保了自己的權威不受挑戰。
武則天則是將後宮干政發揮到極致,並且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所處時期的隋唐時代是一個女權勢力較大的時代,女性地位一般較高,隋煬帝時期的獨孤皇后一度與隋煬帝並稱為“二聖”,武則天與唐高宗也被稱之為“二聖”,後來唐高宗因為風疾的毛病基本不理朝政,武則天開始協理朝政,雖然後來高宗意識到了武則天的野心,意欲廢掉武則天,但最終失敗,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立過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在鎮壓李敬業起兵後,朝中的武姓勢力已經非常強大,唐室宗親一時間噤若寒蟬,武則天意欲稱帝,但苦於沒有理由,後來在其侄兒製造“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讖語,刻之於白石之上,武則天最終選擇稱帝。
慈禧干政是近代以來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非常熟悉的一段歷史。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后逐漸展露才能,辛酉政變中,聯合恭親王,一舉拿下顧命八大臣,開啟了慈禧太后長達四十七年的干政歷史。後來又透過甲申易樞清除了清流派和恭親王的勢力,地位從而更加鞏固,1888年光緒帝親政後,慈禧太后一度想要退居二線,但因為甲午戰後國內國際局勢的迅速變化,慈禧太后透過戊戌變法,又回到了政治舞臺的中心,庚子之變後,慈禧太后開始推行新政。直至1908年去世,慈禧太后一直牢牢掌握中國政治的核心權力。
-
5 # 國家人文歷史
遠在上古三代,周武王在《牧誓》中說:“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漢武帝鑑於呂后稱制和他奶奶竇太后嚴重干政,立昭帝殺其母,說:“往古國家之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明太祖朱元璋將女主不得干政寫入《祖訓》,並命工部鑄造刻有戒諭之辭的“紅牌”懸於宮中。
然而中國古代歷史上向來不缺少這樣的垂簾聽政,實際掌握政權的女性。既然歷代帝王都有這樣的教訓,為什麼仍然出現了後宮干政。
一方面,歷代政治實踐表明,當皇帝年幼確實需要成人代替他執政時,太后比起同姓王爺們、異姓大臣們要安全得多。雖然有西漢時期王政君任用王氏外戚導致王莽篡漢這樣的失敗案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每當太后父兄們要改朝換代,太后們總是堅定地站在兒子一邊。就算把臨朝稱制發揮到極致的武則天,在最後時刻也被狄仁傑一句“姑侄與母子孰親”點醒,傳位於李家兒子而不是武家侄子。而臨朝稱制更是由中國第一位皇后呂雉(秦代二帝未有立後記載)所開創,只不過只有皇帝的命令才稱“制”,在帝制誕生以前就有太后攝政,史家認為,戰國秦宣太后羋八子是第一個這麼幹的女人。
另一方面,就是所謂的制度都會因人因時因勢而異,並不是一條鐵律。在死板的制度上,往往有人能找到漏洞,有野心的人變著手段挪為己用,有的時候只是時勢的需要,有的時候則是順其自然,這恰恰是歷史的有趣之處。
回覆列表
法律定了,執行卻是兩回事。呂后,武則天,慈禧都是非常有野心且心狠手辣之輩,她們因為有野心,所以能忍尋常不能忍,做尋常不敢做,所以她們在皇帝在時,表現的溫柔賢惠,比那些只知爭寵的嬪妃要大度,更討皇帝喜歡。她們起初都是扮演賢妻良母,暗中培植外戚強權黨羽,在皇帝病時,替皇帝分憂判閱奏章,都顯示出一定的政治才能。皇帝死前都有密召處理她們,但她們羽翼已豐,透過自己培植的黨羽垂簾聽政。她們都有共性,1深受皇帝喜愛,2有野心有政治手段心狠手辣,可以殺自己的親子。3皇帝都早亡。她們能篡政,跟宦官能篡政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