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之了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在兩千多年前,中醫五行學說最先提出:“秋天在五行為金,在五味為辛,在五色為白,在五化為收,在五氣為燥,在五臟為肺,在情志為悲。”

    意為,秋季與五臟中的“肺”相對應,同時最容易出現悲傷的情緒。

    但如果你以為真的只是草木凋零給人帶來了衰敗的印象,從而心情低落?那也太簡單了。

    《黃帝內經》記載:“肺在志為悲(憂)。”其實,肺與悲傷情緒才是最直接的影響聯絡。

    但因為臟腑在對應的季節中,負擔會較重。所以在秋季,“肺”最容易發生疾病。而一旦肺氣虛,機體對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就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反過來,悲傷也會進一步傷肺,從而持續表現為無法抑制的憂傷。

    秋季是燥氣主令,尤其是北方,雨水減少,氣候乾燥,因此常易發生燥邪。燥邪最易傷肺,因肺為嬌髒,性喜潤而惡燥。

    但是,只有當肺受到了燥邪的傷害時,才會格外受悲傷情緒影響。

    當人做好“防燥護陰”的保養後,並不會輕易因為秋季乾燥就感覺悲傷。

    如何防止秋天的悲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這講的是啥?

    其實是說,到了秋天,陽氣慢慢收斂,陰氣逐漸旺盛,氣溫由高走低。那麼,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收勢,使精神保持“心境寧靜”;在身體調理上做到收斂養精,早睡早起,避免活動量大的運動,避免受涼。

    否則,不僅傷肺氣,還會在冬天發生消化不良的腹瀉,精氣蘊藏不足等情況。

    “防燥護陰”吃什麼?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是說,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的食物,以益胃生津;而百合、秋梨等白色食物不僅可潤肺,還是秋季最佳養肺食品。

    此外,《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所以秋天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而適當多吃酸味的果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漢人為滿人打江山,是不是沒有了民族觀念?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