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萬歲6435298

    不能用現代的民族觀念去衡量古代的人,實際上古代中國尤其是士人層面,雖有華夏蠻夷之分,但這種區別既不是民族的地域的也不是血統的,而是文化的,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華夷變態相關的論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雍正《大義覺迷錄》舉的例子無法辯駁,“漢奸”一詞也首見於清,自儒家佔思想領域統治地位兩千年的時間裡,精英集團信奉的是家國天下,蠻夷只是王化未及之地的人,“平天下”即是致力於將王道王化也就是儒家學說普及開來。不是幫助滿人打天下的漢人沒有民族觀念,而是那個時候居住在這塊版圖裡的人都沒有這個觀念。從民族的角度去評論,很明顯忽略了時代背景。我們對歷史人物有好惡,價值取向基本沒離開儒家的忠奸話語體系,這也是文化傳統傳承的表現之一,在這套體系中,是否是華夏人漢人是最不重要的衡量。

  • 2 # 露子滴

    漢族人太自私,只會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懂得維護國家利益,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國家以及百姓利益,他們都有私心,私心太重,有奶就是娘,根本就沒有民族觀念,等明白過來的時候就以經晚了,不管是清朝還是明朝誰的利益大,就選誰。總之一句話就是為了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3 # 真人計劃

    是沒有民族觀念,因為西方民族主義還沒傳到中國來,統治中國的意識形態依舊還是儒家哪套亡國不是亡天下的天下主義。

    民族主義是現代國家的存在基礎,那時的中國並非一個現代民族國家,而是一個古典中華帝國,維繫他存在的是儒家文明,而非中華民族主義。

  • 4 # 一元復始

    個人感覺“民族觀念”一詞應該在近代才有明確的劃分,在封建社會里只要認可中央王朝,遵循儒家教化的種族都會被認可為,界限好像沒有那麼明確。

    不僅是明朝有漢人幫忙清朝打江山,細數中原王朝更替,從五胡亂華到遼、金、元再到日寇侵華一直都有這的情況,從來沒有斷絕過。

    歸根結底其實就兩字——利益,古人講究“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而當時的滿清政治清明,積極用漢人,並且推行儒家文化,自然會有人來投奔。

    再者明朝崇禎繼位後,東林黨獨大,一幫把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學的亂七八糟的庸才,只知道黨爭傾匝,治國卻一塌糊塗,真正有才的卻被打壓排擠。

    所以本人認為漢人幫助滿人打江山,本無可厚非,只要遵循孔孟之道,使孔孟之道得以延續,以王道教化蠻夷,所以自古以來凡是想統治中原大地的外族蠻夷,莫不為中原文化同化,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 5 # 淵默殘痕

    明朝朱家兇殘的統治折辱了天下老百姓近三百年,大家從此認清了亡王朝和亡天下的區別。王朝,是他朱家一姓獨享之王朝;天下,天下百姓之天下(炎黃子孫的根、孔孟詩書的仁義禮孝、佛家倡導的慈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股必備的要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