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娛樂圈大咖秀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的內容

      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永樂大典》殘本約400冊散落在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單位。從二十世紀初,就不斷被藏書家所摹寫、複製。像傅增湘、嘉業堂這些收藏過《永樂大典》的藏書家和藏書樓都曾經模擬複製過《永樂大典》。也有的圖書館將複製的《永樂大典》用來交換中國儲存的《永樂大典》膠捲,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機。  

  • 2 # 瀟湘育才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永樂大典》的最大貢獻在於儲存了中國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在這方面,

    清代

    一些學者對《永樂大典》所作輯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績的。

    乾隆

    年間開《四庫全書》館時,安徽學政朱筠奏請“校《永樂大典》,擇其中人不常見之書輯之”,得到

    清高宗

    的批准,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設立了《四庫全書》館“校勘《永樂大典》散篇辦事處”,先後參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學者戴震、邵晉涵、周永年等。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輯出書籍:經部六十六種,史部四十一種,子部一百零三種,集部一百七十五種,總計三百八十五種,四千九百四十六卷。其中重要的文獻如西晉

    杜預

    的《春秋釋例》、唐林寶的《元

    和姓

    纂》、北宋薛居正的《舊五代史》、

    南宋

    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宋代

    醫學名著《蘇沈良方》、《博濟方》、《傷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賴《永樂大典》才得儲存下來。

      中國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傳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為自然或人為的破壞,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湮滅了。古代典籍是承載古代文明和文化的“

    鄭和

    寶船”,它的形態、語言和內容是一個時代歷史的真實寫照,能激起人們探秘尋寶的強烈衝動。

      《永樂大典》就是這樣的一個“寶船”,它曾經如此龐大和華麗,把中國14世紀以前的文化統統裝入它的倉中。道教在

    元朝

    經歷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元朝的統治者幾乎燒燬了所有關於道教的書。到了

    明代

    ,流傳於世的道家經典不足宋元時候的三分之一。而《永樂大典》則最大限度的記載了

    明朝

    以前所有的道家經典。可如今,人們只能透過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來猜測這艘沉沒寶船的一切了。歷史上的《永樂大典》帶給人們太多的驚奇和讚歎,它的毀滅也帶來了同樣強烈的悲傷和遺憾,留給後世許多有待探尋的謎。當代許多人不知道《永樂大典》是一部什麼書,還有許多對《永樂大典》耳熟能詳的人恐怕一生也無緣見到《永樂大典》的原貌。

    《永樂大典》所載之書以宋元時期的著作為多,到明代編輯《文淵閣書目》時,這些著述已經是十不存三、四了。到了清代,只有十之一、二還在流傳。加上《永樂大典》收錄的典籍除比較正規的儒家典籍、史傳百家、歷代文集等,還收錄了大量的方輿志乘、小說戲曲、醫學方技、道佛典籍等,所以歷代學者都把《永樂大典》看作輯佚之淵藪,他們在其中爬梳整理,把分散在各卷中的典籍彙總起來,使許多佚書得以重現人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期間有哪些瘦身妙招能快速恢復孕前?